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1.3积的乘方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1.3积的乘方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02 19:5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14.1.3
积的乘方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让学生学会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进一步体会和巩固幂的意义,在推理得出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中,领会这个性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探索精神,有助于塑造他们挑战困难,挑战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积的乘方的运算.
2.难点:积的乘方的推导过程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3.关键:要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应该在引导这个推导过程时,步步深入,层层引导,而不该强硬地死记公式,只有在理解的情况下,才可以对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灵活地应用.
教具准备
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交流──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提问: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幂的乘方运算法则的内容以及区别.
小测
计算:(1)(x4)3
(2)a·a5
(3)x7·x9(x2)3(4)(a-b)3·(b-a)4;
引例: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1×103cm,求它的体积.
解:v=(1.1×103)3,应该怎样计算呢?
二、探究新知,应用所学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计算(ab)3
(由同学完成)
(ab)3=(ab)·(ab)·(ab)(乘方的意义)
=(aaa)·(bbb)(交换律、结合律)
=a3·b3(乘方的意义)
提问(1)通过计算,观察乘方结果之后,你能得出什么规律?
(2)如果设n为正整数,将上式的指数改成n,即:(ab)n,其结果是什么?
我们得到了积的乘方法则:(ab)n=anbn(n为正整数),这就是说,积的乘方等于积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ab)n=
HYPERLINK
"http://www.czsx.com.cn"
EMBED
Equation.DSMT4
=anbn
回到引例v=(1.1×103)3=1.13×(103)3=1.331×109(cm3)
拓展训练: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积的乘方,如计算(abc)n,a,b,
c与前面几个公式一样,可以表示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一个代数式.
学生活动回答出结果是(abc)n
=a
n
b
n
c
n.
【例】计算:
(1)(2a)3;(2)(-5b)3;(3)(xy2)2;(4)(-2x3)4.
【思路点拨】讲例时,可要求学生口答,要迅速、准确,可提问学生每一步运算过程的依据,同时,防止可能发生的错误,例如:(2a)3=6a3;(-2)4=-16x12等,对乘方意义以及符号的错误,引导学生写出过程,这是防止错误的重要手段。
练习:课本P144练习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积的乘方法则可以进行逆运算,即anbn=(ab)n
例1计算:
例2.已知10m=4,10n=5,求103m+2n的值
【探研时空】
1、
计算下列各式:
(1)(-)2·(-)3;
(2)(a-b)3·(a-b)4;
(3)(-a5)5;
(4)(xm、)n·(xn)m;
(5)(3a
n)2;
(6)(-2xy)4;
(7)(2x103)2;
(8)(-2x3y4)3;
(9)
(10)
2、已知xm=-2,Xn=3.求X2m+3n的值
四、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积的乘方公式(ab)n=anbn(n是正整数),使用范围:底数是积的形式.
方法: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2.在运用幂的运算法则时,注意知识拓展,底数和指数可以是数,也可以是整式,对三个以上因式的公式也适用.
3.要注意运算过程,注意每一步依据,还应防止符号上的错误.
4.公式的逆用
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148习题15.1第1、2题.
2若2a=3,4b=6,8c=12试确定a、b、c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板书设计
把黑板分成三份,左边部分板书积的乘方法则,中间板书问题探究或例题,右边板书练习.
教学反思:
积的乘方和前面学过的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是学习整式乘法的基础。本节课属于典型的公式法则课,从实际问题猜想——主动推导探究——理解公式——应用公式——公式拓展,整堂课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实际问题情境的设置,在于让学生感受到研究新问题的必要性,带着问题思考本节课,更容易理解重点、突破难点。这节课,学生是带着前两节课的内容来学习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积的乘方公式及其应用。由于在应用当中需要用到同底数幂的乘法和幂的乘方,也是为了引导学生回忆巩固前面的知识,所以在上新课之前先复习它们的法则。首先,我在这节课的“创设情境”中,安排小测4小题计算,由于是以前学过的知识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完成。接着呈现引例: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1×103mm,求它的体积.
解:v=(1.1×103)3,应该怎样计算呢?然后,在这节课的“探究新知”中,?为解决引例问题,我们先计算(ab)3,,进一步引导学生推导
(ab)的三次方和
(ab)的n次方,导出法则和公式后,通过一些实例说明其表达式及语言叙述中每句话的含义,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它进行计算。因此在后面设计了几个例题和练习,以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式。积的乘方公式的理解及应用是这节课的重点,所以在“拓展延伸”部分补充说明积的乘方法则可以进行逆运算,即anbn=(ab)n再通过
例1计算:
例2.已知10m=4,10n=5,求103m+2n的值
的学习达到掌握这节课内容的目的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自己能着眼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引入时,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回顾与讲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为进一步提出问题做好准备。激发学生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给学生提供探究和交流的时空,围绕本节课所学知识,设置探索、交流、合作等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探索、交流、合作中学习,学得轻松,学得开心.,在课堂训练中设置了利用知识的逆向思维,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把反馈矫正,评价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老师及时肯定,表扬激励,使学生保持兴奋,高昂的学习激情,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乐趣.
?通过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我深深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教学前的准备一定要细致认真,上课时要灵活驾驭课堂,因材施教;课下要经常与其他老师交流,取长补短。同时,也体会到反思对于老师的重要性,经常反思会使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促进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把总课题精神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多手段创设情境,多方位引导学生探究,深层次拓展延伸,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经常反思、坚持反思。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