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佃农(diàn) 祖籍(jí)
妯娌(yóu lǐ) 勉强(qiǎnɡ)
B.迁徙(tú) 慰勉(wèi)
溺死(nì) 衙门(yá)
C.私塾(shú) 调料(tiáo)
血溅(jiàn) 瞒着(mán zhe)
D.和蔼(ǎi) 差役(chā yì)
韶关(sháo) 不辍(chuò)
﹒
﹒
﹒
﹒
﹒
﹒
﹒
﹒
﹒
﹒
﹒
﹒
﹒
﹒
﹒
﹒
﹒
﹒
﹒
【解析】选C。A项中“妯娌”的“妯”应读作“zhóu”;
B项中“迁徙”的“徙”应读作“xǐ”;D项中“差役”的“差”应读作“chāi”。
2.结合课文语境,给加点词语释义。
(1)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
吃大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
“支撑门户”。
支撑门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
东挪西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4)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
聊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里指旧时农民遇到荒年,无法生活,有时候
成群结队到地主家里去吃饭或抢夺粮食,这是农民群众自发
反抗地主的一种行动
(2)勉强维持家庭
(3)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4)姑且谈谈
﹒
﹒
3.“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句中“竟”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准确运用。“竟”本意是“竟然,倒”的意思,含出乎意料之外之意。这里是指作者未能达到母亲的愿望而感到遗憾。去掉就没法体现这种感情了。
答案:不能。这个“竟”字蕴涵着无尽的遗憾,语不惊人情动人。去掉后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4.你认为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总结中心从两个方面,一是概括主要事件,二是由事件体现的精神、品质和抒发的感情。
答案:本文通过回忆母亲的一生,写出了母亲的平凡和伟大,歌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及同情、支持革命等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对人民真挚的爱,表达了作者忠于革命和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5.第一自然段中的“这”指代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意义。“这”是复指,一般指前边的内容,要正确地写出所指代的内容,就要考查前文内容与“这”后面的句子是否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关系一致就是所指代的内容。
答案: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6.找出文中作者把对母亲的爱推及对人民的爱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三段“我将继续尽忠于……快乐的生活。”
7.“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思想感情及与主题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感情升华,利于主题的深化。
答案:抒发了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到赞颂劳动人民,感情得到了升华,深化主题了。
8.上题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用法。“了”和“着”是时态助词。一个表示过去,一个表示现在和未来。
答案:前者表示已过去,后者表示现在和未来,所以不能互换。
9.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文中“代沟”一词应怎样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先从“代沟”字面意思上来理解,“代”是指两代人,“沟”是指隔阂。也就是指两代人之间的隔阂。然后把此意放到文中来验证:而文中正是女儿不理解母亲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而与母亲产生了隔阂。“代沟”的意思至此就明了了。
答案:代沟是指作者与母亲之间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10.选文第五自然段说:“让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为什么这样说?(用文中句子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句的理解。首先理解好“温暖”一词,题干中的“温暖”应理解为“感到温暖”,而不能理解成名词。由于要求从文中找,可以从这句话的上下文中找出母亲给予你爱的语句即可。
答案:她用她的身体为你阻挡着袭人的风霜,更用她的爱心为你消除成长中的烦恼,用她的智慧为你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迷惘。
11.仔细阅读选文第三、四两自然段,说说作者对母亲态度改变的关键情节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情节。找关键情节,首先要把握准“我”之所以对妈妈不理解的原因是“我”认为妈妈不爱“我”,所以一旦拆除了这个障碍,就会改变对母亲的态度。而同学的述说让“我”感到吃惊,妈妈会为“我”哭?所以同学的这番话就是“我”态度改变的关键情节。
答案:好朋友告诉我,母亲昨晚打电话来的时候都哭了。
12.结合选文,试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她的爱只能留在心中”这句话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答案:因为母亲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人,她以自己的行动表露着她对女儿的爱,这种爱又常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好表白,因此,只能留在心中。
13.世界上许多国家过母亲节,有人提议我国也应该设立自己的母亲节,以提醒人们不忘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1)假如我国的母亲节已经确立,请你仿照下面示例的句式,为我国母亲节拟定一个宣传主题。(字数不限)
示例:营造绿色城市 呵护地球家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从下面的候选人中推举一人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你推举谁?写出理由。
候选人:孟母(孟子的母亲) 岳母(岳飞的母亲) 冰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在母亲节这一天给母亲洗一次脚,请写出给母亲洗脚前想说的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弘扬中华美德 感受母爱亲情
(2)冰心 她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她的作品主题之一就是歌颂伟大的母爱,她的作品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因此,我推举冰心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
(3)妈妈,小时候,您给我洗了无数次脚,我时时感受着您的抚爱。今天是我国的第一个母亲节,我想给您洗一次脚,回报您对我的养育之恩,请您答应我,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