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溶液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 溶液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02 15:0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综合测试)
第九单元
溶液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0-16
S-32
Zn-65
第Ⅰ卷
选择题(共45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填在下表中)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冰块
B.汽油
C.氯化钠
D.面粉
2.打开汽水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解度增大了
B.瓶内压强变小了
C.等气泡不再冒出时,二氧化碳已全部逸出
D.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3.小丽同学喝一杯糖水时,第一口与最后一口“甜度”相同,这说明溶液是(
)
A.混合物
B.澄清的
C.均一的
D.稳定的
4.海水、河水或湖水中都溶解了一定量的氧气,但养鱼池中常常由于鱼多而缺氧,因此要设法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下列做法不能增加水中氧气含量的是(
)
A.增加日晒
B.把水搅动起来
C.把水喷向空中
D.向养鱼池中通入空气或氧气
5.第36届国际溶液化学大会在青海西宁举办,这是国际溶液化学大会设立近70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溶液存在于工业、生物、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一定含有水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6.一杯20℃的KNO3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是(
)
A.蒸发10g水有KNO3晶体析出
B.在该温度下,加入少许KNO3晶体,晶体质量不减少
C.降低到10℃时,有KNO3晶体析出
D.加入10gKNO3晶体,仍有KNO3晶体未溶
7.将60℃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溶液的质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8.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20℃时,将2g高氯酸钾溶于98g水可配制成2%的溶液
C.60℃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3%
D.将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时有结晶现象
9.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NaNO3溶液中逐渐加人NaNO3晶体。下列图像中符合加人NaNO3晶体的质量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规律的是(
)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醇与碘混合可形成溶液
B.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析出晶体
C.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11.如图所示,试管中盛有某种液体,将气球中的某种固体小心地倒入试管中,能观察到气球先变大后复原的一组物质是(
)
A.氯化钠和水
B.氢氧化钠和水
C.铁粉和稀硫酸
D.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12.室温下,将盛有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小烧杯放在盛水的大烧杯中,如图所示欲使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向大烧杯中加入的固体物质是(
)
A.氧化钙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13.如图是采用膜分离技术的海水淡化装置对海水加压后,只有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离子等其他粒子不能通过淡化膜。加压前后,装置右侧海水增加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分数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
14.20℃时,向盛有72g水的烧杯中加入18g固体M.充分溶解(如甲所示),然后再进行如图所示操作(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
B.丙和丁都是不饱和溶液
C.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
D.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5.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常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晶体
C.40℃时,将35g硝酸钾晶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9.0%
D.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忽略水分蒸发)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5分)
二、生活、生产应用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7空,共18分)
【关注生活现象】
16.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你用化学用语回答以下生活问题:
(1)碘酒是家庭常备药,碘酒中的溶剂是________
(2)75%的酒精被称为“医用酒精”,常用于杀菌消毒,其中的溶剂是________
(3)农业上常用硫酸铜溶液和熟石灰制备农药波尔多液,硫酸铜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17.洗洁精是家庭必备的清洁用品,可去污、除菌,有味道淡雅、洁净温和、泡沫柔细、低残留的优点。洗洁精的有效成分是表面活性剂,还含有泡沫剂、香精、水、色素等多种成分。请回答:
(1)洗洁精去除油污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2)洗洁精去除油污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科学报告》中的一篇文章称,只需在普通口罩上添加氯化钠涂层,就能将其转化为“特效口罩”。在口罩的使用过程中,涂层中的氯化钠溶解在病毒自身携带的水中,形成溶液,杀死病毒;杀死病毒后,水分蒸发,氯化钠会再次析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氯化钠属于________(填“易溶”“微溶”或“难溶”)物。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________(已知:常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2)在口罩的使用过程中,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19.创可贴,又名“止血膏药”,具有止血、护创的作用,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外科用药。有一种中间有小囊的创可贴,如图所示,明明用该创可贴处理伤口。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使用前,先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擦洗伤口,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擦洗时常看到有气泡产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使用时,将创可贴中间凸起的小囊区内的水和硝酸铵固体挤破混合,这是利用硝酸铵固体溶解时温度________________,起到快速止血的作用。
【关注生产实际】
20.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等物质,下面是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的大致过程。另附氯化钠、氯化钙的溶解度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将粗盐从海水中结晶出来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将粗盐和母液分离的操作是________
(2)经过长时间日晒,氯化钙仍不易大量结晶析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4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钙________g。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氯化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在蒸发池里,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加
C.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三、科普阅读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每空1分,共7空,共7分)
2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山西汾酒因造酒的水纯、工艺巧,故而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酒力强劲而无刺激性,在国内外享誉千载而盛名不衰。
汾酒酿造系统采用传统的清蒸发酵法,即“固态地缸分离发酵,清蒸二次清”工艺,每投入一批高粱,需将原料单独清蒸糊化一次,然后发酵两次,蒸馏出酒两次。酿酒过程要经过粉碎、润糁、清蒸糊化、冷散加曲、地缸发酵(一般为28天)、蒸馏等六道工艺。其中地缸发酵是汾酒酿造的古老传统。发酵的目的是使原料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下,在大曲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先转化成为糖,然后再由糖转化为大量的酒精类物质。由于酿造汾酒要使用含多种复杂微生物的大曲,糖化和发酵是在密闭状态下同时进行的,所以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较为复杂。
一般喝过白酒的人都知道,很多白酒喝起来的口感是非常辣的。影响白酒辣度的是酒里面一种叫做醛类物质的含量,含量如果非常高的话白酒就会非常辣,辣度越高的白酒质量越不好。
酒的度数表示酒中含乙醇的体积百分比,通常是以20℃时的体积比表示的,如50度的酒,表示在100毫升的酒中含有乙醇50毫升(20℃)。汾酒的度数有38度、42度、45度、53度、65度等。在市面上很常见的一种白酒度数是53度,其实在53度时候的口感是最好的,因为这种度数的酒是酒分子和水分子结合最好的一款。而且,这个度数的酒放置的时间越长,其中游离的酒分子就会越少,相应地对人的身体损害也就越少。这也是为什么有的酒口感柔和绵长的缘故。
(1)汾酒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条件不变时,放置一段时间后________
(填“会”或“不会”)出现分层现象。
(2)“53度”白酒中溶质是____________
(3)某种白酒经过发酵蒸馏得出的原浆大约是60度,需要陈放三年以上才上市出售,此时酒的度数______(填“大于”或“小于”)60度。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酒的酿制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B.酒的度数越高口感越好
(5)白酒中因含有食用酒精,所以可对局部皮肤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但是消毒效果不会很理想。若要在实验室用95%的酒精配制100mL75%的医用消毒酒精,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等。(任写两种)
四、物质组成与变化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每空1分,共7空,共7分)
22.已知20℃时,KCl的溶解度为34g,50℃时的溶解度为42.6g。通过以下实验操作得到溶液①至⑤:
(1)上述实验所得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过程中涉及的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①和④的质量分别为________
(3)溶液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23题(4)及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5空,共17分]
【基本实验】
23.下面是配制7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的部分操作图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_g,称量时A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________(填序号)。
3
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②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③右盘中减少砝码
④左盘中增加食盐
(2)量取水时,如果按照图B的方法读数,会使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读数时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量取水最好选择的量筒规格是________(填序号)。
①10mL
②50mL
③100
mL
(3)C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盖好塞子,并贴上标签,如图D所示。请将D中的标签补充完整。
【科学探究】
24.子怡同学通过市场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饮料大多数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为了探究碳酸饮料的某些性质,子怡同学买来一瓶某品牌的汽水饮料,做了如下系列实验。
试帮助子怡分析:
(1)未打开瓶盖时,观察到瓶中并无气泡。用手按捏塑料瓶壁,发现硬邦邦的。当拧开瓶盖后发现饮料中有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怡还发现:从瓶底冒出的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填“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喝了碳酸饮料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________有关。
(4)子怡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来的气泡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请将实验设计及相关内容填入下表中:
六、定量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6分)
25.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现有13g锌,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原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及解析】第九单元溶液
1.C【解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冰块放在水中形成纯净物,而溶液是混合物,故A错误;汽油不能溶于水,把汽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只能形成乳浊液,故B错误;氯化钠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故C正确;面粉不能溶于水,把面粉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只能形成悬浊液,故D错误。
2.B【解析】打开汽水瓶盖后,瓶内压强变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汽水中能溶解的气体减少,不能溶解的气体冒出,瓶内是饱和溶液。故选B。
3.C【解析】第一口与最后一口“甜度”相同,说明各部分所含的糖分相同,即说明溶液具有均一性。
4.A【解析】日晒会升高温度,而氧气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A符合题意;把水搅动起来、把水喷向空中均能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大水中氧气的溶解量,B、C不符合题意;向养鱼池中通人空气或氧气能增大水的溶氧量,D不符合题意。
5.D【解析】溶液中不一定含有水,如碘酒,A错误;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B错误;溶液中溶质可以有多种,C错误。
6.B【解析】蒸发10g水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故A错误。在该温度下,加入少许硝酸钾晶体,硝酸钾晶体质量不减少,即加入的硝酸钾没有溶解,说明原溶液为20℃时的饱和溶液,故B正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接近饱和的溶液降低温度也可能有晶体析出,不能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加入10g硝酸
钾晶体,仍有硝酸钾晶体未溶,可能溶解了一部分硝酸钾,原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7.C【解析】将60℃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降低,溶液中会有溶质析出,而溶剂的质量不变,故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会相应地减小。
8.D【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错误;2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1.68g,所以20℃时,将2g高氯酸钾溶于98g水,高氯酸钾有剩余,不可能配制成2%的溶液,故B错误;6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3g,此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6.8%,故C错误;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将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时有结晶现象,故D正确。
9.B【解析】在一定的温度下,向不饱和的NaNO3溶液中逐渐加入NaNO3晶体,NaNO3溶液逐渐趋向饱和,达到饱和状态以后,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则不会变化。故图像中符合加入NaNO3晶体的质量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规律的为B。
10.C【解析】碘能溶于乙醇,故两者混合能形成溶液,A正确。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不断减小的物质而言,其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会有晶体析出,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不断增大的物质而言,其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有晶体析出,B正确。没有指明温度,也未指明溶质时,无法比较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C错误。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所以能导电,D正确。
11.B【解析】气球先变大后复原说明是温度引起的变化,无气体生成。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气球变大,过一段时间恢复常温,气球就会恢复原状。故B符合题意。
12.C【解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欲使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通过降低温度实现。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能使硝酸钾溶液温度降低,从而使溶解度降低,变为饱和溶液。
13.A【解析】水通过淡化膜向左侧移动了,溶剂的质量减小了。溶剂质量减小,溶液的质量就减小了。溶质不能通过淡化膜,所以其质量是不变的。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减小,故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增大的。
14.℃【解析】20℃时,向盛有72g水的烧杯中加入18g固体M,充分溶解,甲中还有固体剩余,所以甲是饱和溶液;升温至乙,固体溶解,再升温至丙,没有固体析出,所以乙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再加入10g固体M,固体全部溶解,所以丁可能是不饱和溶液。甲是饱和溶液,乙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丙是不饱和溶液,丁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8%,故C正确;由甲到乙的现象可知,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错误。
15.C【解析】在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所以常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晶体,故B错误;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3.9g,所以将35g硝酸钾晶体放入50g水中,晶体不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39.0%,故C正确;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16.(1)C2H5OH
(2)H20
(3)CuSO4
【解析】本题注意要用化学用语作答。(1)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溶质是碘(I),溶剂是酒精(C2H5OH)。(2)75%的酒精是酒精的水溶液,溶剂是水(H2O)。(3)硫酸铜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
17.(1)表面活性剂
(2)洗洁精有乳化功能,能把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起到去除油污的作用
【解析】(1)洗洁精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它在洗涤过程中用来疏松并去除污垢,有很强的起泡能力。
(2)洗洁精有乳化功能,能把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起到去除油污的作用。
8.(1)易溶
36:100(或9:25)
(2)改变
【解析】(1)常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即常温下,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就能达到饱和状态,此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36g:100g=9:25。(2)在使用口罩的过程中,涂层中的氯化钠能溶解在病毒自身携带的水中,形成溶液,杀死病毒;杀死病毒后,水分蒸发,氯化钠会再次析出。在此过程中,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改变。
19.(1)杀菌消毒
2H2O22H2O+O2↑
(2)降低
【解析】(1)医疗上常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伤口消毒,消毒时常看到有气泡产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了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2)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能起到快速止血的作用。
20.(1)蒸发结晶
过滤
(2)温度升高,氯化钙的溶解度增大
(3)58
小于
(4)A
【解析】(1)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将粗盐从海水中结晶出来的方法是蒸发结晶;过滤是把不溶于水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将粗盐和母液分离的基本操作是过滤。(2)由氯化钙的溶解度数据可知,氯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经过长时间日晒,温度升高,氯化钙的溶解度增大,不易大量结晶析出。(3)40℃时,氯化钙的溶解度是116g,含义是4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钙116g,此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4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钙58g。20℃时,Na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6.5%,CaCl2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42.7%,前者小于后者。(4)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A正确;在蒸发池里,随着水分的蒸发,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小,B错误;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C错误。
21.(1)混合物
不会
(2)乙醇
(3)小于
(4)A
(5)玻璃棒、烧杯、量筒、胶头滴管(任写两种)
【解析】(1)汾酒是无色透明的溶液,属于混合物。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分层。(2)酒的度数表示酒中含乙醇的体积百分比,通常是以20℃时的体积比表示的,所以“53度”白酒就是指20℃时在100毫升酒中含有53毫升乙醇,乙醇是溶质。(3)酒精比水易挥发,所以陈放三年以上酒的度数小于60度。(4)酒的酿制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A正确;酒并不是度数越高口感越好,一般53度的时候口感是最好的,B错误。(5)用95%的酒精配制100mL75%的医用消毒酒精,需要经过计算、量取、混匀等步骤,其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
22.(1)②


加入溶质
(2)60g
71.3g
(3)25.4%
【解析】氯化钾在20℃时的溶解度是34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4g氯化钾,50g水中最多溶解17g氯化钾,故在20℃时50g水中加入10g氯化钾,氯化钾会全部溶解,得到的溶液①是20℃时的不饱和溶液;又加人10g氯化钾,其中只有7g能溶解,还有3g未溶解,形成的溶液②是20℃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50℃,由于氯化钾在50℃时的溶解度是42.6g,即5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21.3g氯化钾,故前面加入的20g氯化钾会全部溶解,形成的溶液③是50℃时的不饱和溶液;又加入10g氯化钾,这10g氯化钾只能溶解1.3g,形成的溶液④是50℃时的饱和溶液;最后降温到20℃时,有晶体析出,形成的溶液⑤是20℃时的饱和溶液。(1)上述实验所得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②④⑤。(2)溶液①的质量为50g+10g=60g;溶液④的质量为50g+21.3g=71.3g。(3)溶液⑤是20℃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5.4%。
23.(1)14

(2)偏小
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加速氯化钠溶解
(4)
【解析】(1)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70g×20%=14g;称量时A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说明左盘药品不足,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增加左盘中的食盐。(2)量取水时,如果按照图B的方法读数,即仰视读数,会使水的实际质量偏大,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所需水的体积为56mL,最好选择100mL的量筒。(4)标签中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4.(1)气泡逸出拧开瓶盖后,气体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随之减小,故有气泡逸出CO2+H2O=H2CO3
(2)逐渐增大
气体在上升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逐渐减小,故气泡逐渐增大
(3)温度
(4)打开瓶盖,将一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瓶口上方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合理即可)
【解析】(1)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未打开瓶盖时,瓶内气体压强大,所以用手按捏塑料瓶感觉硬邦邦的;打开瓶盖后,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随之减小,故有气泡逸出。(2)因为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距离液面越来越近,根据液体压强特点可知气泡内气体受到的压强在不断减小,因此从瓶底冒出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增大。(3)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汽水进入人体后,因受热,溶解在汽水中的二氧化碳会逸出来而使人打嗝。(4)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可以利用澄清石灰水进行鉴别。
25.解: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2分)
65
98
2
13g
x
y
(1分)

x=19.6g
(1分)

y=0.4g
(1分)
原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9.6%。
(1分)
答:(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4g;
(2)原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