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张PPT)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六章
北方地区
课后作业
1.以上四幅图中,在陕西省最常见的是(
)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C
我国各地自然环境不同,各地的饮食习俗差异也很大。读甲、乙、丙、丁四幅饮食习俗景观图,完成1~3题。
A.国家的政策
B.宗教信仰
C.经济条件
D.农业类型差异
2.造成我国各地饮食文化习俗差异很大的主要原因是(
)
D
3.北方地区内部各地的气候特征也有明显的差异。下列有关哈尔滨、北京、济南和太原四个城市气候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冬季济南比哈尔滨更加寒冷
B.北京年降水量比太原丰富
C.北京、哈尔滨和济南的气候差异,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
D.太原在四个城市中海拔最高,冬季气温最低
B
每年春季,我国某地区农田的越冬粮食作物进入返青期,农田里都会发生“抢水”大战。读图,完成5~6题。
5.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珠江三角洲
6.题干所述现象是由某种自然灾害造成的。为了避免这种灾害的频繁发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种植耐旱作物
②大水漫灌
③跨流域调水
④修建水库塘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B
C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知识与技能
1、明确北方地区的范围及自然特征。
2、分析北方地区的春旱的原因、影响及其措施。
3、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
过程与方法
简易讲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小组谈论南方与北方的农业生产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使学生认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增加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度,提高环保意识。
分析北方地区的春旱的原因、影响及其措施。
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著名的诗句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景观的真实写照。那么北方有哪些自然特征和农业呢?这是我们本节学习的内容。
(一)交流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黄土地、黑土地
1.范围
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形区:东部为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为黄土高原。
3.气候
该地区主要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土壤
东北平原为黑土地,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为黄土地。
读图·析图
1、认真图6-1-1,从图中找出:
(1)主要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秦岭。
(2)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3)河流:黄河、淮河、京杭运河、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辽河。
(4)海洋:渤海、黄海。
(5)国家:俄罗斯、蒙古、朝鲜、韩国、日本。
图6-1-1
知识点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耕地
(1)自然区域;如常见三角洲、热带等。
(2)经济区域;如工业区、经济特区等。
(3)行政区域;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
2.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等。
3.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
4.春旱
分布地区: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原因: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
措施:①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②发展节水农业。
5.冲积扇——华北平原的重要农耕区
优势:光热充足、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自古以来就是华北平原最重要的农耕区。
影响:形成了北京、开封、邯郸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城
展示交流,自主构建
(1)疑点、难点、分歧点
读图6-1-2、图6-1-3、图6-1-4,分析下列问题:
图6-1-2
图6-1-3
图6-1-4
①根据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的气温和降水在时间上的配合情况,可以判断三地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②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试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不同。
③比较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试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距海远近不同。
④归纳: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冬季寒冷;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C以上,夏季炎热。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2)知识归纳总结
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吧!
完成相应习题。
北方地区
一、黑土地黄土地
1.范围
2.地形
3.气候
4.土壤
5.河流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耕地2.粮食作物3.经济作物4.春旱5.冲积扇
本节课以新课标为依据,链接教材内容和最新的网络教学资源,重视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之间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用创设的问题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感悟和提升。(共27张PPT)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1节
多变的天气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布置作业
7
学习目标
1、明确北方地区的范围及自然特征。
2、分析北方地区的春旱的原因、影响及其措施。
3、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
新课导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著名的诗句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景观的真实写照。那么北方有哪些自然特征和农业呢?这是我们本节学习的内容。
1.位置和范围
(1)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范围: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东南部,以及江苏、安徽两省的北部。
一、黑土地
黄土地
2.地势和地形
北方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地形
主要地形区
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高原
黄土高原
山地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等
丘陵
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3.气候
北方地区地跨我国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1)气温:
①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0°C以下
②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0°C以上
③温度带:大部分地区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北部还有一小部分属于寒温带。
(2)降水:
①年降水量:400~800毫米
②干湿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半湿润地区,东北小部分地区属于湿润地区,黄土高原有一小部分属于半干旱区
③降水季节分配: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
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4.典型土壤
东北平原
“黑土地”
东北平原在冷湿环境下发育肥沃的黑色土壤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黄土地”
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的泥沙在下游堆积,形成广阔的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被黄土所覆盖
“黑土地”与“黄土地”的差异
项目
“黑土地”
“黄土地”
位置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温度带
中温带和寒温带
暖温带
干湿区
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
详对比
5.河流
北方地区的主要河流有黑龙江、黄河、海河等。北方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因此河流较少,河流流量较小,航运价值较低;北方河流有结冰期,且越往北,河流结冰期越长。黄土高原地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黄河含沙量大。东北地区部分河流有春汛和夏汛。
6.典型植被
北方地区由于冬季气温较低,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东北地区典型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
典例分析
例
【解析】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年降水量较少,河湖不是很多;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地势平坦;北方大部分地区位于季风区,没有深居内陆。
下列描述中,属于我国北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是(
)
A.河湖众多,水网纵横
B.气候湿润,降水丰沛
C.平原、高原为主,地势平坦
D.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C
1.农业发展条件
(1)优势
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劣势
①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②东北平原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微
拓
展
华北平原春旱严重的原因:
(1)华北平原降水集中于夏季,春季降水极少;
(2)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3)河流较少,水量小;
(4)耕地多,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正值冬小麦返青,农田需水量大;
(5)人口、城市、工业众多,用水量大。
2.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征
(1)耕地类型及农业类型:北方地区多为旱地,是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2)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作物熟制
地区
作物熟制
主要农产品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水果
东北平原
一年一熟
春小麦、玉米、水稻
大豆、甜菜
苹果、梨
华北平原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冬小麦、玉米
花生、棉花
苹果、葡萄、柿子、梨
冬小麦、谷子、高粱
棉花
苹果、葡萄、柿子、枣
黄土高原
3.解决华北平原水资源不足的措施
(1)国家为缓解华北平原,尤其是京津地区淡水资源不足的状况,采取了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
(2)修建水库,解决降水季节变化大的问题,这是解决华北平原春旱的有效措施。
(3)从长远来看,发展节水农业(农业采用喷灌、滴灌的灌溉方式),这才是华北平原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4)生产、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等是解决华北平原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
典例分析
例
【解析】华北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农作物熟制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适合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作物;华北地区地多水少,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用水量大,水资源缺乏。
下列有关华北地区农业生产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耕地以旱地为主
B.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
C.耕地面积广,水源充足
D.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
A
课堂小结
1.下列关于北方地区位置和范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内蒙古高原以南
B.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
C.位于黄河以北
D.东部濒临渤海、黄海
当堂小练
C
读北方地区略图及北京气候资料图,完成2~3题。
2.北方地区的地形(
)
A.以平原、山地为主
B.以平原、高原为主
C.以高原、盆地为主
D.以山地、丘陵为主
当堂小练
B
3.根据上图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北方地区气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跨我国的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
C.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D.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4.贝贝外出旅游时,观察到当地居民的主食多为面食,民居多为平顶屋。此时贝贝可能位于(
)
A.陕西省
B.湖南省
C.福建省
D.海南省
当堂小练
A
A
5.与三亚市“天然大温室”相比,寿光市采用冬暖式大棚种植蔬菜的原因是(
)
A.海拔较低,冬季气温高
B.距海较近,降水丰富
C.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
D.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当堂小练
C
布置作业
请完成对应习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第1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预习速填】
1.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
、青藏高原以东,
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
海和黄海。
2.北方地区的地形以
和
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
和
;西部有沟壑纵横的
。
3.北方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
气候,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
毫米,属于
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
季。
4.东北平原被称为“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被称为“
”。
5.北方地区的耕地多为
,主要种植
、
、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
、棉花、
等经济作物,成为我国重要的
农业区。
6.从长远来看,发展
农业,才是华北平原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自我检测】
“北国的冬景,我有幸可以在那度过一个满满的冬季,让我深深地体味了北国冬季里的美。说了也很奇特,那年的冬季实在是漫长,从十月下旬就慢慢地刮起了冷风,在我们南方人看了那就是冬季了,可是在北国,他们觉得这才算是深秋。”结合散文,完成1~2题。
1.散文描写的景色,最有可能出现在(
)
2.下列有关散文中描写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B.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
C.居民主食以牛羊肉为主
D.秋季是春小麦收获的季节
读我国北方地区范围示意图,完成3~5题。
3.下列有关图示地区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是“黄土地”,②地是“黑土地”
B.①地种“冬小麦”,②地种“春小麦”
C.①地多“暖温带”,②地多“寒温带”
D.①地有“辽中南”,②地有“京津唐”
4.与②地相比,①地春旱现象不太严重,其自然原因是(
)
A.①地和②地相比,地广人稀,农业落后,需水量小
B.①地降水集中在春季,②地降水集中在夏季
C.①地比②地冬季降雪多,春季积雪融水提供了丰富水源
D.①地耕地以旱地为主,需水量小;②地耕地以水田为主,需水量大
5.下列气候类型中,最可能分布在北方地区的是(
)
答案
【预习速填】
1.大兴安岭
内蒙古
渤
2.平原
高原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3.温带季风
400~800
半湿润
夏
4.黑土地
黄土地
5.旱地
小麦
玉米
甜菜
大豆
旱作
6.节水
【自我检测】
1.D
2.C
3.D
4.C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