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教学课件(共26张PPT)+教案+作业+习题课件(共7张PPT)+教材图片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教学课件(共26张PPT)+教案+作业+习题课件(共7张PPT)+教材图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2-02 09:17:53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1节
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布置作业
7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新课导入
日前,2014中国城市群排名和2014世界六大城市群分别出炉,引发人们的关注。在国内,六个城市群综合指数水平的排名依次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而在世界六大城市群中,中国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上榜。
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能够位居2014年中国城市群首位和入选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呢?这与我们泰州的发展有关系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领略它的与众不同!?
1.位置和范围
(1)位置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2)范围
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2.
“鱼米之乡”的形成
一、江海交汇之地
长江三角洲地区
以平原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
河湖众多,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3.地理位置优越
(1)对内联系方便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这里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
(2)对外联系方便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河流对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微拓展
影响因素
影响内容
地形
河流中下游是冲积平原,有较宽阔的土地,适合形成村落和城市
土壤
河流中下游一般土质疏松,土壤肥沃,利于种植农作物,吸引大批人在这里定居,形成村落和城市
水源
河流中下游有充足的水资源,便于农业灌溉和城市用水
交通
河流中下游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利于陆上交通建设和水路运输
典例分析

【解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盛产水稻、淡水鱼,有“鱼米之乡”的美誉;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多雨。
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部分地区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产区
B.位于长江下游,濒临东海和南海
C.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D.大部分地区河湖众多,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D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
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
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古代就是我国人口稠密、农商业发达、城镇兴盛之地,有许多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江苏省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有1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上海市也属于历史文化名城。
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扬州等。
南京位于长三角北翼,杭州位于长三角南翼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它也是该区域的一级城市,二级城市主要有南京、杭州,三级城市主要有苏州、无锡、常州、扬州等。
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上海
(1)地位: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人口2300万(2010年),
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2)作用: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上海能够为周边地区提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
上海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上海能为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上海和北京城市职能的差异
(1)北京——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2)上海——我国最大的城市、最大的港口、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最大的商业中心、重要的金融中心、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全国经济中心
详对比
4.浦东新区
(1)位于上海黄浦江东畔。
(2)现在的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工业的基地。
(3)未来浦东新区还将进一步为上海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发挥重要作用。
5.联系日益密切的城市群
典例分析

【解析】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是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也是重要的金融中心,但是题干中提到老王去做技术指导,这体现了上海是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对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老王是上海市某公司的优秀科技人员,一有空,他就到上海周边市县的工厂做技术指导。这说明上海(
)
①是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
②是重要的金融中心
③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④妨碍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
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旅游业的发展条件
(1)便捷的交通
(2)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
(3)独具特色的水乡文化
2.著名的旅游景点
(1)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古典园林和杭州西湖
(2)水乡古镇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水乡风貌也别具特色,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因为保存着传统的水乡风貌和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现在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3)传统历史文化
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典例分析

【解析】根据我国旅游景点的分布可知,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杭州西湖、浙江乌镇、苏州园林都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五一”期间,王明到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他不可能在该地区游览的景点是(
)
A.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B.杭州西湖
C.浙江乌镇
D.苏州园林
A
课堂小结
1.人们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赞美长江三角洲这块富庶之地。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北部和浙江省南部,濒临黄海和东海
B.水网稠密,自古水运发达
C.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D.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当堂小练
A
2.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农耕的条件优越,农业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是著名的(
)
A.温带水果之乡
B.鱼米之乡
C.热带植物王国
D.热带动物王国
3.
图中的建筑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典型的传统民居,该传统民居墙体高、房顶坡度大,主要作用是(
)
A.防寒保温
B.通风防潮、利于排水
C.便于拆迁,适合游牧生活
D.防止冬天积雪过多
当堂小练
B
B
4.上海发展经济的优势有(
)
①交通便利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科技发达
④腹地广阔
⑤劳动力廉价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当堂小练
C
布置作业
请完成对应习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共7张PPT)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第七章
南方地区
课后作业
B
1.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
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
B.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
C.形成了密集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D.城市密集,经济基础雄厚
读我国某地区图,完成2~3题。
2.下列有关本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江为本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水上运输
B.本区有我国第三大淡水湖
C.图中A海域是观潮的最佳区位
D.本地区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
3.经过城市①②的铁路干线名称是(
)
A.沪杭线
B.京广线
C.京沪线
D.京九线
D
C
4.老张是上海市某单位的科技人员,他一有空,就到周边市县的厂家做技术指导。这说明上海(
)
①是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②是重要的金融中心
③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④妨碍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D
5.宜居城市,顾名思义,适合人类居住(工作、生活)的城市。建设宜居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除了宜居城市,我们还引入了一个“移居城市”的概念——吸引大量外来人口来此定居的城市。上海成为典型的“移居”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
C.海陆交通便利
D.水热充足,气候宜人
B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预习速填】
1.人们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赞美
这块富庶之地,它包括
市、
省南部和
省北部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
”。
2.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
海和东海,地处
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3.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位于
地区,著名的古都有

等。
是该地区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对长江流域及全国都有
带动作用。
4.借助发达的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就是“同城效应”。
5.长江三角洲地区水乡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
和杭州
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自我检测】
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
A.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B.平坦广阔,一望无际
C.地势低平,河湖密布
D.以丘陵为主,海拔在50米以下
2.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是(
)
A.毗邻港澳
B.处于江海交汇之地,有便利的水路运输
C.矿产资源丰富
D.扼长江出海口,濒临南海
沪昆高速铁路是我国“四纵四横”的快速客运通道之一。读沪昆高铁客运专线线路图,完成3~5题。
3.图中A省区的简称与B省区的行政中心分别是(
)
A.黔、南昌
B.赣、长沙
C.湘、贵阳
D.湘、南昌
4.暑假期间小华乘沪昆高铁到昆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上海到昆明,他发现地势不断升高,跨过了我国的三级阶梯
B.经过A省的雪峰山时,他很担心暴雨引发泥石流
C.经过东南丘陵时,他发现土壤多为红色,毛竹茂盛
D.经过在云贵高原时,他发现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
5.下列著名旅游景点位于沪昆高铁沿线的是(
)
A.杭州西湖、云南滇池
B.长江三峡、苏州园林
C.桂林山水、周庄水乡
D.安徽黄山、江西井冈山
答案
【预习速填】
1.长江三角洲
上海
江苏
浙江
鱼米之乡
2.黄
江海交汇
3.长江三角洲
南京
杭州
上海
辐射
4.高速铁路
高速公路
5.古典园林
西湖
【自我检测】
1.C
2.B
3.D
4.A
5.A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4、结合图片和文字等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根据实例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念。
2、培养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
1、运用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4、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1、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新闻材料摘选:日前,2014中国城市群排名和2014世界六大城市群分别出炉,引发人们的关注。在国内,六个城市群综合指数水平的排名依次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而在世界六大城市群中,中国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上榜。
教师:同学们,在这则新闻材料中,最值得关注的城市群是哪一个?
学生: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教师: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能够位居2014年中国城市群首位和入选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呢?这与我们泰州的发展有关系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领略它的与众不同!?
一、优势篇──江海交汇之地
教师: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图”,小组合作,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
2、在图中找出泰州、姜堰的位置,并描述与长江三角洲的关系。
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哪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长江三角洲的范围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等地区。
2、长江三角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河网密集、湖泊众多,土壤肥沃。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小结: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产区;同时河网密集、湖泊众多,又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因此这里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教师: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学生: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完成,最后由小组代表交流展示。
小结: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东临黄海、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地理位置分优越。该地区可以依托长江的水运条件,沟通我国东西部地区;依靠沿海航运,联结南北方地区;通过远洋航线,加强对外经济交流。
?探究一:河流对区域发展有什么影响?
1、结合学过的有关长江的知识,说说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2、阅读相关资料和图片,以岷江对成都平原的影响为例,探究河流对农业发展的利弊;以都江堰为例,探讨人类对河流的合理改造,以兴利除害。
3、议一议长江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总结:
1、长江三角洲地区
利:塑造肥沃的平原、提供充足的水源、便利的水路交通、发展水产养殖等。
弊:洪涝灾害、水体污染等。
2、岷江对成都平原的影响
利:冲积平原、提供灌溉、水产养殖、水运交通等;弊:洪涝灾害等。
都江堰有效分流岷江水量,保障灌溉,避免水患。
3、长江上游多流经高原、山地、盆地地形区,落差大,水流急,宜于开发水电,发展林牧业、旅游业等;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江阔流稳,宜于发展航运、水产养殖业、种植业等。
教师: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你对河流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有哪些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总结。
总结:河流给人类的区域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不同的河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又存在明显的差异。人类在利用河流发展经济的时候,要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赢。乡土知识拓展:卤汀河对港口地区发展的影响
二、影响篇──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教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长江三角洲地区能够位居2014年中国城市群首位和入选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这与它的富饶、发达是分不开的。下面让我们一起领略富有“水乡”特色的城市景观。
学生:欣赏图片
教师: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很多历史文化名城,而且发展也很迅速。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读教材中的图找出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重要功能城市及核心城市。
学生:
1、找出南京、扬州、苏州等城市。
2、发现最大的城市是上海。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我国乃至世界的金融、贸易中心。
探究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有哪些影响?
1、认识区域发展与“同城效应”。
读“上海与杭州‘同城效应’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1)根据图示,说说你对“同城效应”的理解。(2)据图分析,产生“同城效应”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2、阅读资料,认识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资料:张予墨的家住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要回到昆山的家。下表列出了昆山到上海和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的时间。
(1)与传统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
(2)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
小结: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人们创业的机会更多、选择就业的空间更广阔,走出家门到其他城市创业就成为可能,而发达的交通运输使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成为现实。
三、特色篇──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教师:长三角地区文化沉淀如此深厚,我们该如何开发利用它呢?
学生:发展旅游业。
教师: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旅游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学生相互讨论,回答问题。
总结:长江三角洲地区优美的水乡风光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再加上发达的交通和完善的服务设施,使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完成相应习题。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一、江海交汇之地:1、位置和范围
2、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城市分布
2、城市发展
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1、旅游景点众多
2、水乡特色文化
3、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本节课以新课标为依据,链接教材内容和最新的网络教学资源,重视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之间的互动。结合图片和文字等资料,让学生易于理解重难点,并且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与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