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 微观世界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了解认识微观世界,学会从不同角度来体悟、观察、探究事物的构造和美感世界。 
2、尝试运用点、线等造型元素,表现出观察到的微观世界的节奏、韵律、疏密的美。 
3、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体验观察与绘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观察微观图像,用点、线、色彩结合的方法描绘微观世界的图形。 
教学重点:较好地运用点、线的节奏、韵律、疏密等方法来表现微观世界。 
教 具:PPT课件、各种美术工具材料制作的美术作品、显微镜、放大镜、可观察的动植物图片及实物。 
学 具:纸张、美术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兴趣导入,明确目标: 
教师出示PPT课件请学生欣赏几种海洋与陆地的动、植物(如:海星、海螺、多种植物的根、茎及昆虫等)在不同生存环境中的生活情境,观察它们外在的形状、颜色和质感,从而引出课题——微观世界 
(二)尝试探究: 
1、教师出示PPT课件,微观与中观、宏观的简单介绍。 
2、观察欣赏微观世界中的细菌、奇妙的组合、绚丽的色彩是有什么组成的。 
说一说:这些奇怪的形状、奇妙的组合、绚丽的说辞是由什么组成的。 
A、海星外在的整体形状是多角形刺状。 
B、局部观察时面部凹凸有致。 
C、在显微镜下表面呈各式星状且形态各异,还参差着无规则的小圆点。 
剖面观察法: 
想一想:这些形状、色彩、花纹、动态都像什么呢? 
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没在哪里?小组讨论并发言,引导学生说出美在哪里。 
教师总结:点、线、色彩的重复产生了疏密、节奏、韵律的美感。 
板书:重点:点线面、色彩。 
(二)自主学习: 
1、学生欣赏橡树由远及近到树叶再到组织细胞的课件、原子核、DNA图片,总结: 
A、通过线条的粗细、蔬密、曲直组织,能表达出微观物体的运动态势。 
B、以点的大小为排列基数,通过运动轨迹来体现形象的节奏感。 
C、运用色彩要素体现各种不同的色彩倾向或冷暖变化,使学生懂得色彩能传递人们的思想感情。 
D、注入自身的情感,更能创造出美丽丰富的微观世界,并从美的角度进行塑造使其更具艺术性。 
2、教师出示课件和学生共同观察橡树由远近到微的图片。 
3、学生观察课件,小组讨论这节课的绘画技法。 
绘画技法:绘画、剪纸、印染、刮蜡画、橡皮泥 。 
(三)尝试创作,互动交流: 
1、欣赏PPT课件还可用不同形式材料表现微观世界的作品,开拓视野。 
根据所观察的对象,用笔把见到的微观世界描绘下来。 
2、让学生讨论本课还可用哪些表现方式? 
学生观察讨论总结表现方式:绘画、剪纸、印染、刮蜡画、橡皮泥等。 
3、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范画。 
4、欣赏课件观察发现其韵律美、节奏美、色彩美。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创作重点: 
A、通过线条的粗细、疏密、曲直组织,能表达出微观物体的运动态势。 
B、以点的大小为排列基数,通过运动轨迹来体现形象的节奏感。 
C、运用色彩要素体现各种不同的色彩倾向或冷暖变化,使学生懂得色彩能传递人们的思想感情。 
D、注入自身的情感,更能创造出美丽丰富的微观世界,并从美的角度进行塑造,使其更具艺术性。 
教师播放音乐,同时用希沃授课助手在大屏上展示学生创作情景。 
(五)成果作品展示,拓展提升: 
1、教师出示评价标准: 
A、能否用点、线等形式,表现物体精细的局部特征。 
B、描绘时,能否耐心、细致地观察物体。 
C、能否运用点、线组合,表现出微观世界的节奏、韵律、疏密的美。 
2、作品让学生通过教学多媒体开展自评、互评与师评活动 
3、谈运用哪些奇思妙想与作画方式来完成作业? 
4、通过微观世界的观察与描绘你们有何收获? 
师小结:通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想象相结合,鼓励学生运用点、线、面和色彩方法来组织表现许多抽象作品,描绘出更多的微观世界画幅。 
板书: 
 微观世界 
 
重点: 
点 
线 
面 
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