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三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统编版
课题名称
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本文有中心段,有中心句,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灵活多变,语句优美,是学生学习写作方法的新起点。
难点分析
三年级是学生写作的起点,认识写作方法,并会运用总分的构段方法去仿写。
教学方法
三年级的学生,是写作的起点,本文就是很好的写作借鉴,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和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并会运用总分的构段方法去仿写。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好!欢迎大家走进梁老师的微课堂。大自然的家族里有很多无师自通的音乐家和歌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吧!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创设情境,直入课题。
1.同学们好!欢迎大家走进梁老师的微课堂。大自然的家族里有很多无师自通的音乐家和歌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吧!
2.我们首先明确学习目标: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认真倾听梁老师泛读课文。
(1)课文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2)第一自然段和2、3、4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3)2、3、4自然段分别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请注意听。
4.师范读课文,生边倾听边观察动态图。(课件出示)
(二)细读感悟,探究交流。
1.同学们聆听到大自然美妙的声音了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再想一想:课文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课文是围绕 “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这句话来写的。这句话是全文的总起句,也叫中心句,也是课文的总起段,起到了统领(概括)全文的作用。
2.请同学们继续默读课文,思考:第一自然段和2、3、4自然段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第1自然段是总写,是概括地描写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2、3、4自然段是分写,是具体地描写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
3.请同学们朗读2、3、 4自然段,思考:这三段话分别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这句话就是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后面3句话都是围绕这个句子具体描写了风声的美妙。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这两句话分别是第3、4自然段的中心句。后面的句子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句具体描写了水和动物的美妙声音。
4.过度:现在,大家都清楚课文是运用“总—分”的结构来写的。但是,作者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课文写得如此生动形象?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一找文中优美的句子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微风和狂风发出的不一样的声音,字里行间渗透出作者浓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请同学们用朗读来表现对风声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
这句话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写,它的特点是每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或词与下一句开头的第一个字或词相同。这样写可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突出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有机联系。体会作者用心聆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通过朗读来体会。
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蝈蝈的歌唱。
师这句话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具体描写了不同地方动物的不同声音,充分表现了动物们声音的魅力,体现他们是大自然的歌手。流露出作者的欣赏、热爱之情。
(过渡)现在,梁老师请同学们通过课文结构示意图更加清晰地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生观看示意图。)
(三)总结提升
1.作者按“总—分”的结构,先概括,后具体,再结合比喻、拟人、对比、顶真、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表现了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告诉我们要懂得用心去聆听,去发现声音的丰富和美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3自然段。
(2).运用“总-分”结构法写两段话。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 )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 )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蝈蝈的( )。
这句话又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具体描写了不同地方动物的不同( ),充分表现了动物们声音的魅力,体现他们是大自然的( )。流露出作者的( )、( )之情。
小结
作者按“总—分”的结构,先概括,后具体,再结合比喻、拟人、对比、顶真、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表现了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告诉我们要懂得用心去聆听,去发现声音的丰富和美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