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一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比大小 认识“>”“<”“=”
教学目标
认识“>”“<”“=”这三种符号及理解其含义,建立符号感.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比较大小要比数量的多少,还要比数的大小。认识“>”“<”“=”这三种符号及理解其含义,并能用符号来比较结果,建立符号感。
难点分析
学生用“大于、小于、等于”用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关系,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教学方法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读和学会?“>”“<”“=”的用法,在情景中培养学生的初步学会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能力。
2.通过情景演示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起学儿歌: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开口在后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
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冲谁开口笑。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创设情境导入
秋收活动开始啦。
1、活动一:摘水果(出示课件)
果园里农民伯伯种的果子都熟了,我们到果园去摘水果,小明和小东来到果园,他们摘了自己喜欢的水果。
提问:大家看看他们摘的什么?各摘了多少?谁摘的多?
告诉学生:?4比3多,可以用符号“>”表示。(板书:4>3)
学生说一-说“>”的形状,可以用语言表示,也可以用手势表示。
师教读“4>3”这个式子。
2、 活动二:摘蔬菜(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又来到菜园里摘蔬菜,看红红和芳芳她们摘的什么蔬菜?摘了多少?数一数。
告诉学生:?2比3少,可以用符号“<”表示。(板书:2<3)
学生说一说“<”的形状,可以用语言表示,也可以用手势表示。
师教读“2<3”这个式子。
3、活动三:分享果实(出示课件)
提问:看小朋友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他们谁带的水果多?西瓜和哈密瓜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答:同样的(相同,相等,)
师:不错,猴子的只数与桃子的个数同样多。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板书:?3=3)
教师教读“3=3”这个式子。
4、区分“>”“<”和“二”。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认识“>”“<”?和“=”的方法。
师:谁能说一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和“二”的?
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开口在后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
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冲谁开口笑。
以读二歌的方式,熟悉记忆这三种符号。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587549530
431801270
动脑筋。
23749080645
问题:1. 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2. 小猴说得一定对吗?
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认识了三个符号: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知道了不管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都是:大口朝着大数,尖尖朝着小数。还知道了:大口朝左是大于号,大口朝右是小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