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二中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
考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
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结合材料完成1~2题。
1.“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
A.该行星陆地面积狭小
B.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
C.该行星温度太低
D.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
3.2008年12月1日傍晚,天空出现了“双星伴月”天象奇观,金星、木星这对夜空中最明亮的星星与一弯细细的娥眉月相依相偎,远看犹如一张“笑脸”。关于组成“笑脸”的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星、木星是月球的卫星
B.金星、木星是太阳的卫星
C.金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D.金星、木星体积比月球小
4.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球三者关系的是( )
5.下列四图能正确表示“金星凌日”的是( )
6.除金星外,还可能形成“凌日”天文现象的行星是( )
A.火星
B.木星
C.水星
D.天王星
7.“傍晚一弯明月挂在树梢”的明月应是
月面朝西
B、月面朝东
C、位于东部天空
D、位于仰头正中天空
8.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描写的月相是
A、新月
B、满月
C、上弦月
D、下弦月
9.如右图,
正确反映一次月全食过程各阶段顺序的是
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
10.如右图,
正确反映一次日全食过程各阶段顺序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
11.如果H1、H2
分别表示在拉萨和上海地区空中打开降落伞的最低安全高度,可以判断
A.H1>H2
B.H1<H2
C.H1=H2
D.H1、H2
之间关系无法确定
12.气温随高度变化会影响大气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大气污染物的聚集和扩散。下图所示气温与高度关系的四种情况中,最容易导致大气污染物聚集的是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分布图(单位:km),回答13~14题。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40km等厚度线大约位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图中52km等厚度线大约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交界处
C.我国地壳厚度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由薄到厚的变化趋势
D.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的地壳平均厚度由厚到薄
14.下列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 )
下图是“我国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冬季、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5~16题。
15.下列四地中冬季、夏季日照时数差异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导致该区域日照时数较长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地形
C.昼夜长短
D.人类活动
下图为“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完成第17~18题。
17.云量最多的地区是( )
A.赤道
B.北纬20°
C.北纬40°
D.北纬60°
18.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云量
B.大气厚度
C.纬度
D.通过的大气路径
19.下列有关地壳演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古生代时,环太平洋形成高大山系
中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时期
C.植物界经历了由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演化
D.动物界经历了由爬行动物→鱼类→哺乳动物的演化
20.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叶虫化石存在于元古代地层中
B.各类岩石组成的地层中都有化石
C.化石是埋藏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D.元古代地层中常含有恐龙化石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报道,我国最大的深水钻井船“大连开拓者”号已于2015年完工,它是目前世界最大深水钻井船,也是我国建造的首艘深水钻井船,其钻井深度可达9
144.1
m,建成后可以在任何需要深水钻井船的情况下使用。
材料二 下图为岩石圈部分构造图。
(1)上图中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哪些?
(2)①②两层构成地壳,其划分的重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相比较,________地壳较厚。
(3)写出④界面的名称及其上部平均深度(指大陆部分)。
(4)写出“大连开拓者”号钻探到最深时的图示序号、圈层名称、构成物质及其状态。
汉川二中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C
D
C
C
A
C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A
D
A
A
B
A
C
B
C
1【答案】C
【解析】由距地球仅40光年这一信息,可推断“水世界”类地行星位于银河系。
2【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中的温度太高,说明该行星距恒星较近,类似于太阳系中的水星。
3【答案】C
【解析】月球是地球的卫星,金星、木星体积比月球大,金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4【答案】D
【解析】地球包含在太阳系之内,太阳系包含在银河系之内,而太阳系与河外星系不存在包含和被包含关系。
5【答案】C
【解析】出现“金星凌日”现象时,太阳、地球、金星在一条直线上,且地球、金星在太阳的同一侧。
6【答案】C
【解析】发生“凌日”天文现象的行星,必须位于太阳与地球公转轨道之间,所以水星也可以形成“凌日”天文现象。
A
8.C
9.A
10.B
11.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降落伞不易打开,且下降速度较快,所以H1大一些;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海拔低,空气稠密,气压大,降落伞较易打开,且下降速度较慢,所以H2小一些.因此,H1>H2.故A正确.故选:A
12.A图随高度的增高气温逐渐升高,且与其他相比逆温现象最严重,故最容易导致大气污染物的集聚,故正确;
B图随高度的增高气温逐渐降低,没有产生逆温现象,不容易导致大气污染物的集聚,故不符合题意;
C图随高度的增高气温不变,故产生了逆温现象但与A图相比不是最严重,故不符合题意;
D图表示在同一高度大气在不同地区的温度的变化,属于大气的水平运动,并不是容易导致大气污染物的集聚,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解析:第13题,图中数据显示:青藏高原地壳平均厚度大于52km,内蒙古高原地壳平均厚度次之,且大于40km,东北平原地壳平均厚度小于40km。图中52km等厚度线大约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交界处。第14题,a处外围等值线数值为42,该等值线两侧的等值线数值分别为42和44,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原则,a处地壳厚度应小于42km;同理b处地壳厚度应大于38km。故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图是A图。
答案:13.D 14.A
解析:第15题,对比四地的冬、夏季日照时数,可知①地差异最大。第16题,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故日照时数长。
答案:15.A 16.B
解析:第17题,根据材料及图示,赤道地区有效总辐射量与可能总辐射量的差值最大,说明云的削弱作用最强,云量最多。第18题,由图可知,可能总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受纬度影响最大。
答案:17.A 18.C
B
20.C
21.[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属地球内部圈层。第(2)题,人们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是依靠地震波。地壳分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两部分,大陆地壳较厚。第(3)题,④界面为莫霍面,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
km,大洋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7
km,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
km。第(4)题,其钻探深度9
144.1
m,而大洋地壳平均深度为7
km,故钻探深度可达到地幔顶部,地幔顶部横波能通过,为固态。
[答案] (1)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2)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陆地
(3)莫霍面。33km。
(4)③,地幔,岩石,固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