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2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
小题3分,共30分)
1.我们身边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碘酒
B.液态空气
C.用KMnO4制取O2后剩余的固体
D.冰水共存物
【解析】选D。冰、水属同种物质,故冰、水共存物属纯净物,其余物质都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属混合物。
2.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
A.不放出氧气
B.放出氧气的速率慢
C.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
D.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且速率慢
【解析】选B。二氧化锰在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做催化剂,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忘记加二氧化锰只能使反应速率减慢。
3.以下是从“小马虎”同学的笔记中选取的四句话,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属于燃烧
C.冰水混合物是混合物
D.由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解析】选D。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氧参加,所以不一定是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能是燃烧,也可能是缓慢氧化;冰水混合物只含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
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B.因为干冰升华时要吸收热量,所以常用来作制冷剂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解析】选D。氧气虽然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
5.2010年3月22日第十八个“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据此,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洗衣服分段注水、洗涤、脱水
B.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
C.随手关紧水龙头,刷牙时用口杯接水
D.土渠送水一路渗漏,大水漫灌土地
【解析】选D。A、B、C属节约水资源的可行措施,D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故不可行。
6.水是重要的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自来水是一种纯净物
C.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D.用过滤的方法可提纯粗盐(含泥沙)
【解析】选B。自来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仍属混合物。
7.“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
A.先变红后变紫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
D.先变蓝后变紫
【解析】选A。CO2溶于水有一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雪碧”中含有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碳
酸不稳定,受热后分解,化学表达式为碳酸 水+二
氧化碳,由于“雪碧”中的碳酸分解,石蕊溶液由红色
又变成紫色。
Δ
8.下列分别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图。其中有错误的是( )
【解析】选A。A中导气管不能伸入液面以下,这样使CO2气体无法导出,应露出橡皮塞一点即可。
9.若某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备下列性质中的哪几项:( )
①不易溶于水 ②易溶于水
③密度比空气小 ④密度比空气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该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易溶于水;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10.(2009·宿迁中考)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解析】选A。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二氧化硫,因SO2能溶于水,故可用水进行吸收,以防止对空气的污染。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32分)
11.(4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属于化合反应但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
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B.过氧化氢→水+氧气
C.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
D.镁+氧气→氧化镁
【解析】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点是有氧气参与,由此分析四个选项,A属于化合反应但不属于氧化反应,B属于分解反应,C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D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
答案:A、D B A D
12.(8分)(2009·玉林中考改编)水是人及一切生物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水的一些知识。请你回答:
(1)如图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写出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投药消毒、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能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来将硬水软化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电解水时的“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是氢气;沉淀和过滤可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投药消毒是利用药物杀菌消毒,蒸馏既能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也能除去不溶性杂质。
答案:(1)H2(或氢气) 水 氢气+氧气
(2)蒸馏 (3)煮沸
通电
13.(10分)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峰会被视为全人类联合遏制全球变暖行动的一次重要努力。
(1)全球变暖主要是二氧化碳等气体惹的祸。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气体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___(填序号)。
A.氢气 B.甲烷 C.二氧化硫 D.臭氧
(3)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下同)。
为了防止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继续增加,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氧化碳虽然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但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却有着广泛的用途,请你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向空气中释放大量的CO2。
(2)CH4和臭氧都属于温室气体,空气中含量过多都会引起温室效应。
(3)温室效应会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引起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大量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都能使空气中的CO2含量降低,能减弱温室效应。
(4)CO2用途很多,如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能灭火,用干冰制冷及人工降雨,作化工原料生产尿素等。
答案:(1)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
(2)A、C
(3)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引起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答出两条即可,下同)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大量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4)灭火,用干冰制冷及人工降雨,作化工原料生产尿素等
14.(10分)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
(1)请根据以下反应事实推导出该事实中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2)①中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通过比较每种情况中两个反应的差异得出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①中氧气的浓度,②中反应时的温度,③中是否使用催化剂,④中铜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是导致两个反应效果不同的原因。
答案:(1)①反应物的浓度(或氧气的浓度)
②反应温度
③催化剂
④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2)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点燃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1分)
15.(12分)现有如下仪器:
(1)若要用仪器A连接一套用双氧水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最少还需要选用的仪器是_____(填序号)。
(2)若要用仪器B来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则还需要选用的仪器是____(填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
__________,检验该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是一个底部有小孔的试管,现要用它组成“可随时反应,随时停止”的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还需用到的仪器是____(填序号),其中盐酸应放在_____中(填序号)。
【解析】(1)制取气体的装置必须是一套密闭装置,且有导气管,根据A试管的特点,应选F,如果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只需集气瓶,不需水槽。
(2)B试管是一支具有支管的试管,气体可由支管处导出,所以导气管选G即可,用D装置密封并控制液体流量,当然如果将支管处密封,也可组合成(1)中的装置。
(3)将盐酸放于烧杯中,通过上下移动试管的位置,即可控制反应的进行或停止。
答案:(1)C、F (2)C、D、G
碳酸钙+盐酸 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用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满,否则没有满
(3)C、E、F E
16.(9分)(2009·朝阳中考)小慧同学在一次实验中误把高锰酸钾当成了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加热时,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明显加快。于是她惊奇地告诉同学小华:高锰酸钾也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小华同学经过思考后,认为小慧同学得出的结论不科学。
(1)小华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证明高锰酸钾不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锰酸钾能加快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单独加热高锰酸钾会发生如下反应: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可见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同时还会生成MnO2,因而高锰酸钾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而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故高锰酸钾不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MnO2能够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加热
答案:(1)未验证反应前后高锰酸钾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2)单独加热KMnO4能产生O2,说明KMnO4不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所以高锰酸钾能加快氯酸钾分解的速率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7分)
17.某同学想进行生活用水浪费和使用节水方式用水的比较,在日常生活中选定了甲、乙两人,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每月(按30天计)乙比甲节约用水多少升?收集证据:甲、乙两人每天用水情况如下表:
解释与结论:每天节水____L,每月节水____L;若成年人每人每天饮水约3 L,可供一个人饮用约_____年(一年按365天计,结果保留整数)。
【解析】每天节水:(6 L×6×2+165 L+13 L×4)-
(0.6 L×2+110 L+6 L×4)=153.8 L。
每月节水:30×153.8 L=4 614 L,可供一个人饮水:
(年)
答案:153.8 461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