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初中化学新课标金榜学案配套课件:单元评价检测一(鲁教版九年级全一册)(五四制)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版初中化学新课标金榜学案配套课件:单元评价检测一(鲁教版九年级全一册)(五四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3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11-04 17:5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一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45分钟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a—40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
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09·重庆中考)化学实验室中的药品按物质类别分类放置。下面是做“酸的性质”实验时,实验桌上部分药品的摆放情况。小林取用了硫酸以后,应该把它放回的位置是( )
【解析】选B。实验室中的药品应按其类别摆放,硫酸属于酸应摆在B处,而A处为指示剂,C处为碱,D处为盐。
2.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一定有氧化物生成
B.中和反应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C.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中和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解析】选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由于有水生成,所以一定有氧化物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盐酸除铁锈等。
3.如下图所示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参照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酱油呈碱性
B.葡萄汁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C.胃酸过多的人可多喝玉米粥
D.西瓜汁的酸性要比苹果汁的酸性强
【解析】选C。根据图示所示物质的pH:酱油的pH为5,应显酸性,故A不正确;葡萄汁的pH为4,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B不正确;玉米粥的pH为8,显碱性,而人体内胃酸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多喝玉米粥,可消除过多的胃酸,故C正确;西瓜汁的pH为6,苹果汁的pH为3,pH越小,酸性越强,因此西瓜汁的酸性不如苹果汁的酸性强。
4.将一定量的镁条放入过量的稀盐酸中,下列表示反应过程中变化关系的曲线,正确的是( )
【解析】选D。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溶液质量增加;由于稀盐酸过量,所以镁条质量逐渐减小到0;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的量逐渐减小,溶液的pH逐渐增大;由于反应生成氢气,所以氢气的体积逐渐增大,反应结束后,体积不再变化。
5.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解析】选C。稀释浓硫酸时,若把水倒入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小于浓硫酸的密度,水会浮在上面,使浓硫酸产生的热量不容易散失造成液滴飞溅发生危险,应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6.下列物质的性质中,不属于稀盐酸和稀硫酸共同的化学性质的是( )
A.能与Na2CO3反应放出CO2
B.能与锌反应放出H2
C.能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D.能与Fe(OH)3反应生成有色溶液
【解析】选C。不同的酸既具有共性又具有自己的特性,决定其有共性的粒子是H+,而其特性则是由每种酸所具有的不同的阴离子决定的。A项是酸中的H+与Na2CO3中的CO32-结合生成了CO2气体,属于酸的通性;B项是锌置换出了酸中的氢,进而生成H2,也属于酸的通性;D项是酸中的H+与Fe(OH)3中的OH-反应生成水,同时生成的铁盐溶液呈黄色,也是由酸的通性决定的;C项是Ba2+和SO42-相结合,生成白色的BaSO4沉淀,是由H2SO4中的阴离子SO42-决定的,因此只能代表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不是酸的通性。故正确答案为C。
7.下列物质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减少的是( )
A.浓硫酸 B.烧碱溶液 C.浓盐酸 D.石灰水
【解析】选D。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碳酸钙,使溶液质量减少。浓硫酸有吸水性,吸水后使溶液质量增加,并且没有发生化学反应,A错;烧碱与二氧化碳反应使溶液质量增加,B错;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溶液质量减少,但没有发生化学反应,C错。故正确答案为D。
8.如图所示,若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右侧U形管中的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应
是( )
A.浓硫酸
B.食盐固体
C.氧化钙固体
D.氢氧化钠固体
【解析】选B。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热,氧化钙与水反应也放热,使锥形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U型管的液面左边下降,右边上升,只有食盐溶于水时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9.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C.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解析】选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质量不变;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溶液质量减小;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不发生反应;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溶液质量减小。
10.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NaOH、Na2CO3和Ba(OH)2三种溶液区分开来,这种试剂是( )
A.H2SO4 B.HCl C.CaCl2 D.NaCl
【解析】选A。用一种试剂鉴别几种物质,需要有不同的反应现象帮助我们作出判断,当将H2SO4分别加入到三种未知溶液时,如有气泡冒出,则证明原未知溶液为Na2CO3;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原未知溶液为
Ba(OH)2;如无明显现象,则原未知溶液是NaOH。故正确答案为A。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30分)
11.(5分)在H、O、C、Cl、Na、Ca等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并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1)胃液里含有的酸________。
(2)汽水饮料中含有的酸___________。
(3)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__。
(4)用作调味剂和防腐剂的盐___________。
(5)用作建筑材料的石灰石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常见酸、碱、盐的用途及化学式的书写,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汽水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碳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氢氧化钙;食盐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答案:(1)HCl (2)H2CO3 (3)Ca(OH)2
(4)NaCl (5)CaCO3
12.(9分)现有两只规格相同但未贴标签的试剂瓶,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的浓盐酸和浓硫酸。请你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将它们区别开来。
【解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不挥发,可打开瓶盖观察瓶口是否有白雾出现,出现白雾的是浓盐酸,无白雾的是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浓盐酸易挥发,敞口放置质量会减少;浓硫酸具有腐蚀性,能使木材、纸张炭化变黑,浓盐酸不能使纸张、木材等迅速变黑。
答案:
13.(8分)氢氧化钾(化学式KOH)的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
A.纯净的氢氧化钾是白色固体;
B.它极易溶于水;
C.氢氧化钾固体露置于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
D.氢氧化钾固体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E.氢氧化钾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可以制得氢氧化铜。
根据以上短文的内容,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填空:
(1)从上面的短文得知,氢氧化钾的物理性质为(填序号)__________。
(2)写出上面短文中涉及的与氢氧化钾的化学性质有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氢氧化钾的性质,你认为氢氧化钾固体的保存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信息,KOH的性质与NaOH的性质相似,可以对照熟知的NaOH性质来完成此题。颜色、状态、溶解性均属于物理性质,其余属于化学性质(D、E)。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参考NaOH的化学性质,替换成KOH即可。因易潮解并与二氧化碳反应应密封保存。
答案:(1)A、B、C
(2)2KOH+CO2====K2CO3+H2O
2KOH+CuSO4====Cu(OH)2↓+K2SO4
(3)密封保存
14.(8分)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酚酞溶液中的一种。进行如下实验,可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
(1)分别取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只有C和D混合时才有明显现象。
(2)取C和D的混合溶液,滴加A至过量时,有明显变化。
(3)取(2)所得的有过量A的混合溶液,滴加C至过量,整个过程均无明显现象。
根据上述现象,写出这四种溶液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解析】C和D混合时才有明显现象,则C和D为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溶液;在C和D的混合溶液中滴加A至过量,有明显变化,则A为盐酸。在有过量盐酸的溶液中,滴加C至过量,无明显变化,则C为酚酞溶液[如C为氢氧化钠溶液,滴至过量,会变红,因为(2)所得的溶液中,已有酚酞]。
答案:盐酸 氯化钠溶液 酚酞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4分)
15.(12分)请设计实验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方案:(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若不变色,证明NaOH和HCl恰好完全反应,你同意这个观点吗?_________________,若不同意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若石蕊试液_______,证明NaOH与HCl_______反应。若石蕊试液_______,证明NaOH和HCl未完全反应,当变_______色时,说明有多余的_____,若变______色时,说明有多余的________。
(3)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加入几滴酚酞后,再加入几粒锌粒,若有_____,说明HCl过量,若酚酞不变红,无气泡冒出,说明NaOH和HCl_______反应,若酚酞变红,说明________过量。
【解析】此题是考查NaOH和HCl的中和反应,由于从外观上没有任何现象发生,不能判断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以及是酸剩余,还是碱剩余,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判断。若酸剩余,可用指示剂石蕊、pH试纸、金属、金属氧化物等验证,验证NaOH则用指示剂酚酞。
答案:(1)不同意 若有多余的酸,酚酞也不变色
(2)不变色 恰好完全 变色 红 HCl(或蓝
NaOH) 蓝 NaOH(或红 HCl)
(3)气泡冒出 恰好完全 NaOH
16.(12分)小明从家中较长时间不用的铁锅底部取来一片即将脱落下来的固体,观察到固体呈黑色,略带红色。为了探究它的成分,他把固体放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观察到如下现象:
(1)首先,红色逐渐消失,溶液逐渐变为黄棕色。由此,他推测该固体中含有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支持这一推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同时,他观察到固体表面不断冒出气泡,该气体的密度较小。因此,他推测该固体中含有_______,支持这一推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当反应完全后,他发现仍有少许黑色固体剩余。他认为黑色固体最有可能是_____,原因是_______。
【解析】铁锅是由铁的合金——生铁铸造的,铁锅长时间不用会逐渐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此时铁锅脱落下来的固体由Fe2O3、Fe、C组成,其中Fe2O3、Fe均与盐酸反应,C不反应。
答案:(1)Fe2O3 Fe2O3+6HCl====2FeCl3+3H2O
(2)Fe Fe+2HCl====FeCl2+H2↑
(3)C 碳与盐酸不反应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6分)
17.(8分)10 g锌和铜的混合物与100 g 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
(1)锌和铜的混合物中锌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解析】设混合物中锌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生成氢气的质量为z。
答案:(1)65% (2)15.1%
18.(8分)日常生活中,长期使用的水壶内层会形成水垢,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用盐酸可将其除去,现取水垢2.5 g,与20 g稀盐酸(过量)充分反应,水垢全部溶解,测得生成CO2的质量为0.88 g,试计算:
(1)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解析】本题涉及两个化学反应:CaCO3+2HCl====
CaCl2+H2O+CO2↑,2HCl+Mg(OH)2====MgCl2+2H2O。前者反应中生成CO2,后者不能,故根据所生成的CO2的质量可求出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稀盐酸是混合物,它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参加反应的只是氯化氢,故不能直接把20 g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来求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两个反应中只有前者生成了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去,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应为反应前所有物质的质量减去反应后所逸出的CO2的质量。
答案:解:(1)设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0.88 g
100∶44=x∶0.88 g,x=2 g
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2 g/2.5 g×100%=80%。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5 g+20 g-0.88 g
=21.62 g。
答: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21.62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