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无为政治》《长老统治》
《血缘和地缘》
《乡土中国》14篇文章
1.乡土本色
2.文字下乡
3.再论文字下乡
4.差序格局
5.维系着私人的道德
6.家族
7.男女有别
8.礼治秩序
9.无讼
10.无为政治
11.长老统治
12.血缘和地缘
13.名实的分离
14.从欲望到需要
课前思考
“有为”皇帝
课前思考
不分“长幼”
活动一:初步阅读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无为政治》
什么是横暴权力?
什么是同意权力?
在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中,为什么实际上呈现出的是“无为政治”的社会治理状态?
《长老统治》
什么是教化权力?
教化权力是怎样一步步发展成“长老统治”的?
《血缘和地缘》
什么是血缘社会?它有什么特点?
在乡土社会里,隔壁邻舍本可以在门前交换物品,却都要大老远跑到街集上进行交易,其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的,并从商业中发展出地缘这种社会关系?
活动一:初步阅读
活动一:初步阅读
1.从横暴权力的角度看,秦始皇修筑长城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但是当时的农业经济承担不了这项工程的耗费,于是怨声载道,秦始皇更以严刑峻法加剧统治,陈涉、吴广便揭竿而起了。
2.西方社会以商业为基础的地缘社区更多,中国的乡土社会更多地是血缘结合,而且文化具备稳定性,就使得先出生的人往往可以根据经验教化社会中的年幼者,进而形成了“长老统治”,所以,中国人特别需要区分出“长幼”。
活动二:深挖概念间逻辑关系
任务:阅读《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与地缘》
关注点:关注文章的论述脉络
阅读方法:一边阅读,一边划出主旨句和推进论述的关键性句子
阅读结果:划分每篇文章的结构层次
深挖概念间逻辑关系(无为政治)
{93296810-A885-4BE3-A3E7-6D5BEEA58F35}层次
段落
内容
章法
第一层
1-3
分叙两种不同的权力(横、同)
起
第二层
4
总述上述两种性质的权力错综混合
承
第三层
5-6
深入挖掘权力的背后是利益的驱使
转
第四层
7-11
提出在“无为统治”下,社会结构既非横暴权力又非同意权力
合
深挖概念间逻辑关系(长老统治)
{93296810-A885-4BE3-A3E7-6D5BEEA58F35}层次
段落
内容
第一层
1
从社会继替角度提出教化性权力
第二层
2-6
从孩子角度说明教化权力既非同意,又非横暴
第三层
7-12
将亲子关系中的教化权力推广到社会中,引出乡土社会的长老统治
深挖概念间逻辑关系(长老统治)
“文化像是一张生活谱,我们可以按着问题去查照。所以在这种社会里没有我们现在所谓成年的界限。凡是比自己年长的,他必定先发生过我现在才发生的问题,他也就可以是我的‘师’了。……而每一个年长的人都握有强制年幼的人的教化权力。”
——费孝通
深挖概念间逻辑关系(血缘与地缘)
{93296810-A885-4BE3-A3E7-6D5BEEA58F35}层次
段落
内容
第一层
1-5
血缘社会具有稳定性且在社区的原始状态下,血缘与地缘是合一状态
第二层
6-12
在人口流动的背景下,举移民、籍贯、客边等例,说明中国乡土社会的血缘主导特点
第三层
13-17
商业不能存在于亲密的血缘社会中,故而另一种关系必然产生——地缘结合
整合三篇文章思路
小结1:核心问题讨论——中国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是什么?
活动三:小结
“我们如果要明白一个社区的权力结构不能不从这两种权力怎样配合上去分析。”
“要了解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只从我在上篇所分析的横暴权力和同意权力两个概念上去看还是不够的。”
小结1:核心问题讨论——中国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是什么?
活动三:小结
作者对于乡土社会中两种基本权力“横暴权力”与“同意权力”作出了分析,并在下一章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权力——教化权力。通过对这一权力的分析,作者结合了乡土社会中政治和文化稳定的因素,提出先出生的人总是拥有更多的经历和经验。点出了一种在社会更替中“人生循环”的现象,从而说明了为何在传统乡土社会中往往长者为尊,处于权威的地位。
活动三:小结
小结2:研究方法——“比较研究”
请同学完成课本第81-82页的表格,梳理作者用以指称乡土社会的概念和与之相对应的其他社会的概念。
课后任务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