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02 16:4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库尔勒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本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其中试题卷共8页,答题卷共4页。
3.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认真填写姓名、考号、座位号、学校。
4.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我国,很多姓氏的宗族很看重修族谱,修谱往往讲究族系传承和辈分排序。这种重视修族谱的观念与下列哪一个古代政治制度有关( )
A.世袭制 B.礼乐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学习结束后,几位同学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 )
A. B.
C. D.
3.有史学家认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是指( )
A.既保证了中央集权,又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
B.既保证了皇权独尊,又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既保证了皇权独尊,又使宰相能各司其职
D.既保证了中央集权,又彻底消除了地方割据隐患
4.公元前508年,雅典公民大会召开,大会投票表决威胁城邦民主的人。公民庇特拉的名字被刻在陶片上,他的得票超过了半数。这样,他将面临( )
A.当选执政官 B.流放国外 C.进入十将军委员会 D.成为公民大会轮值主席
5.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中有“习惯法、成文法、《十二铜表法》”等词语。据此判断,该课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B.古罗马的法律 C.古希腊的人文主义 D.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6.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1789—1875年间,先后出现过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这反映了( )
A.专制王朝力量强大 B.启蒙思想日益深入
C.民主进程历经艰难 D.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7.1999年,纽约市政府把竖立林则徐铜像的纽约华阜中心命名为林则徐广场.这一切与林则徐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虎门销烟 B.整顿海防 C.学习西方 D.抗击英军
8.在下列太平天国的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C.严惩外国侵略者 D.反对腐朽没落的清王朝
9.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成功的伟大实践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俄国二月革命 C.巴黎公社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10.下图所示的历史歌曲唱出了一个时代的革命奋斗目标。这场革命之所以蓬勃兴起,主要是因为( )
A.中共二大召开,制定民主革命斗争纲领 B.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召开八七会议,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D.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斗争的第一枪
11.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 )
A.江西瑞金 B.贵州遵义 C.陕北吴起镇 D.甘肃会宁
12.“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这是《黄河大合唱》中的一段朗诵词。它描述的主要是( )
A.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 B.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
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敌后抗日 D.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
13.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发展到科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 )
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巴黎公社的实践
14.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划时代的胜利。主要是指( )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B.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
C.美、日等国保留台北席位提案被拒绝 D.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案”被否决
15.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16.城市中商业店铺沿街而设,流通领域出现了纸币。该现象开始于(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7.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珐琅彩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青花花卉执壶。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最早生活于( )
A.魏晋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8.在15-16世纪,西方国家进行的“宗教提供了借口、黄金提供了动机”的东方探险活动是指( )
A.马可·波罗游历东方 B.西欧国家从事黑奴贸易
C.英国进行殖民扩张 D.西班牙、葡萄牙开辟新航路
19.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既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动力问题,又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发展的重大发明是( )
A.珍妮机 B.蒸汽机 C.织布机 D.内燃机
20.19世纪晚期,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纷纷涌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 )
A.信息时代 B.蒸汽时代 C.电气时代 D.知识经济时代
21.从生产力发展观点看,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近代”认识正确的是( )
A.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采用大机器生产方式
C.由商人、资本家出资兴办 D.以利润为生产目的
2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全面走向国际市场
C.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刺激经济的措施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3.“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其重要原因是( )
A.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保障了农民土地所有权 D.实现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25.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四大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50分,26题14分、27题9分、28题114分、29题13分。)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武帝初立……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当权者的亲属)也。……同才之人先用者,非势家之子,则必为有势者之所念也。……暨时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时,实为乱源,损政之道一也。
——《晋书》
材料三 唐行科举制度,凡举士铨官,皆重考试。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白衣及第,得通婚于世宦,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也。
——《中华二千年史》
请回答:
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时期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2分)
材料二中选官制度是什么?(1分)其选官标准有何消极影响?(3分)
科举制度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分)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特点和意义。(5分)
(4)综合上述材料,探讨中国古代选官标准的演变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2分)
27.(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只是罗马国家“为了本国公民颁布的法律”;□□□意思是“罗马帝国各民族共有”的法律,初适用于意大利半岛的各民族,后扩大至罗马地中海的各民族;自然法则是“将自然理性注入人心的道德法”,是一切事物的逻辑和秩序。
——周启迪主编:《世界上古史》
材料二 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限制政府权力)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总目标,加快建立和完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制度安排,致力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实质性突破。
——门洪华《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期的战略布局》
请回答:
如果你是材料一的文本编辑,请依次补全所缺文字。(2分)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美国如何实现“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的?(3分)
材料三中“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中的“宪法”是哪一年由哪一机构制定的?简要归纳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4分)
28.(14分) 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使英国第一个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开始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1)材料一中“新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1分)依据材料一,说明这二制度的确立对英国有何重大意义?(2分)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南洋归侨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建继昌隆缫丝厂·下图是该厂蒸汽锅炉和缫丝机的图纸
——引自王静芳《华人世界》
(2)依据材料二,指出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经济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现象?(2分)
材料三“民国”取代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导致了材料三中的“变化”(1分)?并说明“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的具体表现是什么?(3分)
材料四1840年以来,坚船利炮、声光化电、西艺西政曾依次成为中国人概括外来之物的用语。这个次序反映了认识的逐层深化。……在一片风雨之势中,来自异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急速地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后历经了哪几个阶段?(3分)
请你谈谈对西方“急速地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总体认识。(2分)
29.(13分)二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相对稳定,但稳中有变。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走向世界舞台,促进了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内的经济建设。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请回答
结合材料一依据史实说明美苏“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的表现。(6分)
材料二中“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极格局结束后,当今国际格局的特点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50分)
1-5. C B C B B 6-10.C A B D B
11-15.D C C A A 16-20.C D D D C
21-25.B D A B D
二、材料解析题(50分)
26.(1)途径:实行察举制;兴办太学。(2分)
(2)制度:九品中正制;(1分)影响:贵族世家把持选官特权,威胁中央集权;只注重门第、出身,不利于选拔真才实学之人;造成社会混乱。(3分)
(3)标志:隋炀帝创设进士科(1分)。
特点: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结合起来。(1分)
意义:打破了贵族特权的垄断;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吏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4分)
(4)价值:选拔人才坚持公平、公正。(2分)
27.(1)应补文字:公民法;万民法。(2分)
(2)实现方式:制定宪法(1787年宪法),确立宪法的最高权威;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权力加大,各州保留自治权;实行三权分立,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制约。(3分)
(每条答出第一句话即可)
(3)时间与机构:198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2分)
重要意义: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和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2分)
28.(1)制度:君主立宪制。(1分)
意义:为英国走向近代化(现代化)奠定基础。(2分)
(2)现象:使用大机器生产:民族资本主义产生。(2分)
(3)事件:辛亥革命。(1分)
表现: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3分)
(4)概括:器物、制度、思想。(3分)
认识: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分)
29.(1)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约。(6分)
(2)力量: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崛起。(4分)
(3)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缓和与动荡并存。(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