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训练】浙教版7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7节 升华与凝华(知识点+精练+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训练】浙教版7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7节 升华与凝华(知识点+精练+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02 21:3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7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7节升华与凝华
【知识梳理】
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热。
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
丸变小,干冰消失,冬季结冰的衣服变干,白炽灯用久了变细。
凝华现象:针状雾凇(人造雪景)、冰棍外的“白粉”、发黑的灯泡、霜的形成。
3、
云,水蒸气上升至高空温度降低后液化成小水滴,小水滴聚集成云。
雨,云中小水滴变大降落到地面。
雪,空中温度较低,小水珠凝固成雪。
露,夜间空气中水蒸气在气温较低时液化在植物体和其他物体的表面形成露。
雾,无风时,暖湿气流(水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雾。
霜,寒冷的冬天,地表附近的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温度很低的地表物体和植物时,凝华成霜。
注:知识点一:窗户哪边出现水雾的问题,哪边空气热就出现在哪边(水蒸气遇冷才会液化);
知识点二:利用沸点不同分离物质时,可画温度轴,先遇谁,谁先变;知识点三:白气、白雾为液态,水蒸气不可见。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有一种固体空气清新剂,打开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小,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B.?熔化?????????????????????????????????????C.?升华?????????????????????????????????????D.?蒸发
2.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B.?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板变成小水珠
C.?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D.?碘加热变成碘蒸气
3.初冬的早晨,树枝上往往挂满了霜花,这一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属于(??

A.?液化?????????????????????????????????????B.?凝华?????????????????????????????????????C.?熔化?????????????????????????????????????D.?升华
4.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
?)
A.?春天到了,积雪消融???????????????????????????????????????????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C.?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霜
5.如图所示.灯泡用久之后.玻璃泡内壁要变黑,原因是(??

A.?玻璃先升华后凝华?????????B.?钨丝先升华后凝华?????????C.?钨丝先熔化后汽化?????????D.?钨丝先汽化后凝固
6.冬天,墙角的积雪没有化成水就被风吹没有了,是因为(??

A.?升华现象???????????????????????????B.?凝华现象???????????????????????????C.?熔化现象???????????????????????????D.?汽化现象
7.对图4—7—2所示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结霜是升华现象
B.?结霜是液化现象
C.?所谓的“烟”并非真正的烟,是小水珠汽化形成的
D.?所谓的“烟”并非真正的烟,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8.(2016·杭州模拟)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
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D.?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9.?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冰雪消融???????????B.?草叶上形成“露珠”
C.?水烧开后冒出“白气”????????????????????????????????D.?霜打枝头
10.对“霜前冷,雪后寒”的解释最恰当的是(??
)
A.?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的气温低
B.?霜形成的温度比雪形成的温度低
C.?霜后的气温一定比霜形成前高,雪后的气温一定比雪前低
D.?霜是在地面形成的,气温必须在0℃以下;雪熔化要吸热,使地面气温降低
11.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吃冰棒时“沾”舌头???????????????????????????????????????????B.?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
C.?用干手器将手烘干??????????????????????????????????????????????D.?飞机在天空留下的白色“尾巴”
12.(2017七上·乐清期中)去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对以下与之相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
?
A.?雾凇的形成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
B.?路面上的冰水过一天后会消失,说明分子总在做无规则地运动
C.?向公路冰面上撒盐是利用降低熔点的方法来融化冰
D.?竹子被冰雪压“弯了腰”,属于物理变化
13.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激光橡皮”,用它发出的激光照射显示字迹的黑色碳粉,可让字迹消失,这是由于黑色碳粉发生了(??

A.?熔化?????????????????????????????????????B.?汽化?????????????????????????????????????C.?升华?????????????????????????????????????D.?凝固
14.如图所示四幅图中,由凝华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A.?春天来了,冰雪消融
???????B.?夏天,草叶上形成的露珠
C.?寒冬季节,户外的雪人变小
???D.?寒冬,窗玻璃上冰花剔透
?
15.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让我们领略了许多美妙景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飘渺的雾是熔化现象??????????????????B.?雪白的霜是凝华现象
C.?坚硬的冰是升华现象??????????????????D.?晶莹的雾凇是凝固现象
二、填空题
16.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水蒸气经过____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客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填“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不会放热”)。
17.雨、雾、雾凇、雪、霜、露、冰雹、冰凌、冰挂都是水的不同状态,从物态变化的角度来看,这些自然现象中,由于凝华形成的是________,由于液化形成的是________。
18.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________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要吸热.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是水蒸气液化或________形成的,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小冰晶的熔化过程需________热。
?
19.2014年11月,溧阳某钢铁厂液氧塔发生泄漏.消防队员赶赴现场,发现泄漏点周围雪花飘飘.雪花的形成是?________(物态变化名)过程,需?________(吸/放)热.此时在现场快速奔跑是非常危险的,衣物的剧烈摩擦会导致火灾,原因是?________.消防队员用湿棉布捂在泄漏口,借助水的?________(物态变化名)止住泄漏。
20.为了舞台效果,有时会向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营造“仙境”,其原理是干冰________时________热量,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
21.2012年3月,英国科学家研发出“激光橡皮”,专门用来去除白纸上的黑色碳粉字迹.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同时字迹消失,这说明光具有________?。哈勃空间望远镜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是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22.(2019七上·萧山期末)科学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用镊子夹取一块冒着“白气”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温度-74℃)放入气球内,并迅速扎紧气球。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气球快速鼓起,同时在气球底部的外壁观察到“白霜”。请分析:
白气是一种________现象(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请解释“白霜”形成的原因________。该过程中气球变大能说明________(选填A.分子能运动B.分子间的空隙能改变)
三、实验探究题
23.某品牌汽车使用一段时间后,日行灯的反光碗上面部分就开始发白,影响反光效果。
(1)初步探究
【猜想】日行灯工作时的高温使反光碗表面物质熔化后变白。
【查阅资料】反光碗材料为表面镀铬的团状模塑料,它的耐热性比一般工程塑料好,热变形温度为200~280℃,可长期在130℃下使用。铬的熔点为1800℃。
【实验】该灯正常工作时,每20min测一次反光碗发白处附近的温度,发现温度逐渐升高,3h后保持在75℃左右。上述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仪器有________?。
【分析评价】上述获取的证据能否支持猜想并说明理由:________?。
(2)进一步探究
【观察】发现灯座的焊接点附近有松香残迹。
【查阅资料】松香外观为淡黄色至淡棕色(粉末为白色),有松节油气味,密度1.06~1.09/cm3

软化点72~76℃,沸点约300℃,加热后能挥发,不溶于水,能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提出假设】反光碗上面部分发白是由于________
产生的。
【制定方案】发白处用________来清洗,使它溶解。
【实验】按制定方案清洗,表面的白色同体溶解,反光碗重新变得光亮。
四、解答题
2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地面、海洋、湖面、植物表面、土壤里的水分,每时每刻都在挥发,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层.含有水蒸汽的湿空气,由于某种原因向上升起.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周围空气越来越稀薄,气压越来越低,上升空气体积就要膨胀.膨胀的时候要消耗自身的热量,因此,上升空气的温度要降低.温度降低了,容纳水汽的本领越来越小,上升空气里的水汽很快达到饱和状态,温度再降低,多余的水蒸气就附在空气里悬浮的凝结核上,成为小水滴。如果温度比0℃低,多余的水蒸气就变成为冰晶.它们集中在一起,受上升气流的支托,飘浮在空中,成为我们能见到的云。全国各地多次采用人工降雨的方法解决旱情。人工降雨的方法多种多样,有高射炮、火箭、气球播撤催化剂法、有飞机播撒催化剂法。其中飞机播撒催化剂法就是用飞机在厚度比较大的云雾中播散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和催化剂(碘化银),从而达到降雨目的.干冰的作用是当干冰变成气体时,使周围的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就附在空气里悬浮的凝结核(碘化银)上,成为小水滴,或者有些水蒸气就变成成为冰晶.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就会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变成水,跟原来的水混在一起,便产生了降雨。
请指出题目中相关语句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和个别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
(1)水分,每时每刻都在挥发,变成水蒸气;________;
(2)水蒸气就附在空气里悬浮的凝结核上,成为小水滴:________,这个过程要________热;
(3)如果温度比0℃低,多余的水蒸气就变成为冰晶:________;
(4)干冰的作用是当干冰变成气体:________,这个过程要________热。
25.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升华
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汽,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2.【答案】
D
3.【答案】
B
4.【答案】
D
5.【答案】
B
6.【答案】
A
7.【答案】
D
8.【答案】
D
9.【答案】
D
10.【答案】
D
11.【答案】
B
12.【答案】
A
13.【答案】
C
14.【答案】
D
15.【答案】
B
二、填空题
16.【答案】
凝华;会放热
17.【答案】
雪、霜、雾凇;雨、雾、露
18.【答案】
蒸发;凝华;吸
19.【答案】
凝华;放;衣物之间的剧烈摩擦会使衣物带上异种电荷,异种电荷相遇会发生中和,而产生电火花,在液氧泄露现场,氧气浓度很大,很容易引起衣物燃烧;凝固
20.【答案】
升华;吸收;液化
21.【答案】
升华;能量;光;电
22.【答案】
液化;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气球一股面遇冷凝华;AB
三、实验探究题
23.【答案】
(1)温度计和秒表;不支持猜想,因为日行灯工作时反光碗的温度没达到其表面物质的熔化温度(2)松香加热后挥发并在反光碗上冷凝;酒精
四、解答题
24.【答案】
(1)汽化(2)液化;放(3)凝华(4)升华;吸
25,。【答案】
小林的实验中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已经超过了碘的熔沸点,碘可能先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再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碘蒸汽,不一定是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因此采用如图实验装置。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汽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