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9年级上册第四章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知识梳理】
1、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消化系统:由一条消化道和一些能分泌消化液的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2)消化系统的组成
①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流入胆囊浓缩和贮存。成年人每天分泌的胆汁约有1升。胰腺分泌胰液。进食后,胆汁和胰液经胆总管和胰管流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
②胃的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其中有许多胃腺,能够分泌胃液。胃液具有杀菌、消化和保护胃壁的作用。胃壁中有发达的平滑肌层,能够不断蠕动以促进食物与胃液的混合。
③小肠盘曲在腹腔中,长约5~6米,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一段。小肠的起始的一段是十二指肠,其长度约有十二个手指宽度那么长,因此被叫作十二指肠。
(3)消化系统的功能
消化系统的功能包括三个方面: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化合物;将这些小分子化合物吸收到血液中;将消化食物后产生的残渣排出体外。概括起来就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并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4)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应流人的消化道部位:
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
肝脏
胰腺
肠腺
消化液
唾液
胃液
胆汁
胰液
肠液
流入的消化道部位
口腔
胃
由胆囊流入小肠
由十二指肠流入小肠
小肠
肝脏分泌的胆汁流入胆囊浓缩和贮存。胰腺分泌胰液。进食后,胆汁和胰液经胆总管和胰管流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总之,胆汁、胰液和肠液都进入小肠中消化食物。
2、牙-重要的消化器官
(1)牙的作用
①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如果牙不健康,就会加重胃和肠等消化器官的负担,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②发音和语言。
③保持面部正常形态。
(2)牙的结构及分类
①按牙的外形和部位可分为:
牙冠:露出牙龈以外的部分,它是发挥牙功能的主要部分。
牙颈:牙冠与牙根之间的部分,外面包被的是牙龈。
牙根:嵌入牙槽内的部分,底部有血管和神经出入牙髓的孔。
②按牙的结构可分为:
牙釉质:覆盖在牙冠表面的物质,它表面光滑而坚硬,是人体中最坚硬的组织。
牙本质:它是牙齿的主体,里面分布着神经纤维,当牙本质暴露后,能感受外界冷、热、酸、甜等刺激,而引起疼痛。
牙髓:位于由牙本质围成的牙髓腔中,由小血管和神经组成,是具有丰富神经、血管的结缔组织。
(3)龋齿的形成与防治
①龋齿及其形成原因:龋齿俗称蛀牙。龋齿的形成过程:牙齿上粘有食物→微生物发酵→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出现黑斑)→破坏牙本质→牙髓腔受破坏→牙髓受病菌感染发炎疼痛。
②龋齿的预防:饭后要漱口,及时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早晚要正确刷牙,睡前睡后清洁牙面。
【注意】消化系统之最: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小肠是消化液最多的地方;牙釉质是人体最坚硬的结构。
3、食物的消化
(1)消化:人体将食物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2)消化的类型
①物理消化:只改变食物的形状和大小,但不改变食物的分子结构。如: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胃肠的蠕动,胆汁的乳化作用。
②化学消化:改变了食物的分子结构,如各种消化酶对食物的催化作用,使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被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
(3)三类大分子物质的消化起始部位
淀粉于口腔开始消化,蛋白质于胃开始消化,脂肪于小肠开始消化。
(4)三类大分子物质的消化终产物
食物的七大类营养物质中,有三类物质即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无须经过消化即可被消化道直接吸收;有三类物质即蛋白质、糖类和脂肪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其消化后的最终产物分别是氨基酸、葡萄糖、甘油与脂肪酸;而食物纤维是不能被消化的。
4、食物的吸收
(1)吸收:当食物消化后,营养物质和一些不需消化的营养物质(如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通过消化系统的管壁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消化、吸收主要在小肠内完成。
(2)吸收情况
胃:少量水分、酒精和无机盐。
小肠: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全部葡萄糖、氨基酸、甘油、
脂肪酸;绝大部分水、维生素、无机盐。
大肠:少量的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
(3)小肠与消化、吸收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①与消化相适应的特点:肝脏、胰腺、肠腺等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均进入小肠,食物主要在小肠内消化。
②与吸收相适应的特点:
a.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一段,一般长5~6米;
b.小肠内表面有环状皱襞,环状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内表面积)
c.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等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加快了营养物质的吸收。
d.小肠有肠液、胰液和胆汁多种消化液,其中肠液和胰液中含有多种相应的消化酶来消化各种营养物质。
其中abc是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abd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
5.酶
(1)酶的概念
①定义: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它在参加化学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不变,故称为生物催化剂。
②作用:酶能催化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③实例:唾液中有帮助淀粉消化的唾液淀粉酶。
(2)酶的作用特点
①多样性:人体中有许多酶,目前已发现3000多种;
②高效性:是无机催化剂效果的107~1013倍;
③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上述三个特点如下反应: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含糖胃蛋白酶
[成分]
本品系胃蛋白酶用乳糖、葡萄糖或蔗糖稀释制得。每1
g中含蛋白酶活力不得少于120单位或1200单位。
[适应症]
助消化药。用于胃蛋白酶缺乏或病后消化机能减退引起的消化不良症。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0.2~0.4
g(1∶1200单位),一日3次,饭前或饭时服,常与0.1
mol/L稀盐酸0.5~2.0
mL同服;或配成含1%~2%稀盐酸的胃蛋白酶合剂,口服,一次10~20
mL,一日3次,饭前或饭时服。
[注意事项]
(1)遇热不稳定,70
℃以上失效。(2)本品易吸潮,使蛋白质消化力降低,如已吸潮或变性者不宜服用。
(3)酶缺乏或不足,会导致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疾病。如白化病。
(4)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和溶液pH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存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当酶处于最适值时酶的催化效率最高,高于或低于这个最适值,酶的催化活性都将下降。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才能进入人体,淀粉和蛋白质被彻底消化的产物分别是(????
)
A.?葡萄糖、甘油????????????????B.?葡萄糖、脂肪酸????????????????C.?葡萄糖、氨基酸????????????????D.?氨基酸、甘油
2.(2020九上·玉环期末)如图为人体部分消化器官的示意图,若甲处阻塞,则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胰腺无法分泌胰液??????????????????????????????????????????????B.?胃液无法分解蛋白质
C.?小肠消化淀粉的功能下降????????????????????????????????????D.?小肠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
3.(2019九上·秀洲期末)脂肪类物质和糖类物质在人体细胞内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是(??
)
A.?水和二氧化碳?????????????????????????B.?脂肪酸和甘油?????????????????????????C.?水和酒精?????????????????????????D.?乳酸
4.如图所示是一幅人体解剖图的部分信息.其中所标注的各器官共同组成人体的(
)
A.?消化系统???????????????????????????B.?生殖系统???????????????????????????C.?循环系统???????????????????????????D.?呼吸系统
5.下列消化道能消化蛋白质的是(?
)
A.?口腔、胃?????????????????????????B.?胃、小肠?????????????????????????C.?小肠、大肠?????????????????????????D.?口腔、小肠
6.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食物中的蛋白质只有被消化分解为氨基酸后才能被身体吸收。下列消化液中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是( )
①唾液??
②胃液??
③胆汁??
④胰液??
⑤肠液
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⑤
7.下列关于人体消化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A.?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其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B.?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中的消化酶能将脂肪分解
C.?小肠内含有的消化液为肠液、胰液、胆汁
D.?蛋白质最初消化部位是胃,最终消化部位是小肠
8.(2019九上·椒江期末)为什么人的肺不是一个大的囊泡,而是由很多小的肺泡构成?用下图切萝卜的模拟实验可帮助理解:将一个大萝卜块不断等分,通过“切块表面积之和”这一数据的变化,说明许多肺泡的存在增大了肺的表面积,从而提高气体交换的效率。下列现象中不能..用该模拟实验理解的是(???
)
A.?根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不同长度的根毛,有利于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
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微小的突起,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C.?骆驼有宽大的脚掌,脚下还有厚软的肉垫子,有利于在沙漠中的行走
D.?“人要实,火要虚”后半句说的是架空可燃物,有利于燃烧的进行
?
9.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
A.?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C.?完成反射活动过程:效应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感受器
D.?人体肺循环的过程:左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右心房
10.(2020·杭州模拟)如图为一款3D打印机。它打印出一叶长宽各4mm,厚0.5mm的微型肝脏,此肝虽小,却具有真正肝脏的大多数机能。为制造这叶肝脏,打印机叠加了约20层肝实质细胞和肝星状细胞(两种主要的肝细胞),还添加了来自血管的细胞,在肝内形成精妙的管道,使它能存活5天以上。关于这则报道的评论,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此肝脏应能分泌胆汁,使蛋白质变成微小的颗粒,最终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B.?肝脏内“精妙的管道”,应类似血管和毛细血管
C.?此肝脏应能将葡萄糖合成糖原,还能将一些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
D.?打印的原料一定不是碳粉或墨水,而含有细胞
11.如图序号名称或描述错误的是(??
)
A.?1是胆囊,暂时储存胆汁?????????????????????????????????????B.?3是胰腺,能分泌胰液和胰岛素
C.?4是收集和输送胰液和胰岛素的管道????????????????????D.?5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12.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检验硫酸根离子??????????????B.?探究水的运输部位
C.?组装省力到1/3的滑轮组??????????D.?验证酶的专一性
二、填空题
13.下图所示的人体消化系统中,表示胃的是________(填标号),①分泌的消化液将流入________(填名称)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4.(2018九上·天台月考)清明饼是我国清明节的传统美食,捣糯米团是制作清明饼的重要环节。如图,师傅手握大锤,高高举起,然后落下,使糯米团在不
断的捶打下变得更有韧性。
(1)糯米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淀粉消化后的最终产物________
(2)捣糯米团时,大锤可以看作一个
________杠杆
15.(2019·金华)最近,人造肉开始走进大众视野。人造肉分为两种,一种是大豆蛋白肉,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和少量的脂肪。另一种是清洁肉,将动物干细胞置于营养液中培养,形成类似肌肉的组织,其外观、口感与传统肉相似。请回答:
(1)大豆蛋白肉中的蛋白质在小肠中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
(2)将干细胞培养成肌肉组织主要是控制了干细胞的________过程。
16.(2017·浙江模拟)人体内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紧密联系的,如图为人体中部分系统之间的模式图。
(1)进食后,食物中的淀粉在________中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
(2)葡萄糖被吸收后,血糖含量暂时上升.这时,内分泌系统分泌的________增加,使血糖含量下降至正常水平。
(3)血液流经x系统后,代谢废物含量明显下降,x系统是________系统。
17.糖类在人体内的部分转化过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分别表示什么生理过程。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A过程要有?________的参与,其主要场所是________。
(3)F表示糖类氧化分解后释放的??________,CO2和H2O属于?________。
(4)E过程的途径有哪些?________
18.(2019九上·长兴期末)下列是蛋白质在人体内代谢的思维导图,请据图回答:
(1)正常情况下,a过和参与的消化液有________。
(2)a、b、c、d、e各字母表示的生理过程和物质或能量依次是???
(选择填空)。
A.消化、吸收、运输、分解、能量
B.消化、吸收、合成、分解、氨基酸
C.消化、吸收、合成、分解、能量
D.消化、吸收、合成、排派、能量
三、实验探究题
19.(2020九上·黄岩期末)猪笼草是如何将“捕食”到的小昆虫消化的呢?小黄摘取猪笼草的一个笼子,并将其切开后,发现笼的内壁会分泌一种透明的液体,如图所示。小黄想:这种液体是否像人体内的消化液一样呢?于是,他设计并进行了实验:
①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1cm3瘦肉块,向甲试管中注入2mL新鲜的猪笼草内壁分泌物,乙试管中注入2mL清水,充分振荡两支试管。
②将甲、乙两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进行水浴加热1小时。
③观察发现甲试管中瘦肉块明显变小,乙试管中瘦肉块无明显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猪笼草分泌的这种液体中可能含有________酶。
(2)若要验证溶液酸碱性对该分泌物活性的影响,应该如何设计实验,请阐述实验设计方案________。
20.(2017·丽水)酶的发现,许多科学家曾经做过一系列实验: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发现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分解,说明酶催化作用具有________;
(2)毕希纳实验证实了________;
(3)下列关于酶发现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酶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
B.酶有催化作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C.科学的发现是一个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21.(2019九上·萧山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唾液(含唾液淀粉酶)、淀粉液等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为此设计了四组探究活动。
提示:斐林试剂在一定条件下遇淀粉的消化产物(麦芽糖)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取四只同样的试管,编号甲、乙、丙、丁。均依次加入淀粉液2毫升,唾液1毫升
步骤二:将甲、乙、丙、丁四只试管分别在20℃、40℃、60℃、100℃的水浴中放置10分钟
步骤三:分别向各试管加入1毫升斐林试剂,并置于50-60℃水浴中1分钟,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四组试管均出现了明显的砖红色沉淀。
(1)加入1毫升斐林试剂后,将试管置于50-60℃水浴中一段时间的理由是________
(2)本实验没有取得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
(3)在合理的实验方案下,出现如下实验结果:甲、乙、丙三组都出现了砖红色沉淀,且乙组比甲组和丙组的颜色更明显,丁组无砖红色沉淀出现。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2.(2012·台州)酶的催化效率不仅与温度、酸碱度有关,还与离子种类有关,如氯离子(Cl-)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铜离子(Cu2+)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钠离子(Na+)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硫酸根离子(SO42-)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柯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1步:取2支洁净的试管,按下表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人到相应的试管中。
试管号
1%淀粉溶液
1%稀硫酸
蒸馏水
碘液
1
2ml
0
1ml
2滴
2
2ml
1ml
0
2滴
第2步: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1毫升稀释的唾液,然后摇匀。
第3步:将2支试管同时进行37℃的水浴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1)小柯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SO42-)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需作如何改进?答:________
(2)如果硫酸根离子(SO42-)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那么小柯改进实验后的现象应是
________
(3)第3步操作中,另有一同学小妍把2支试管同时分别握在左、右手心里,也达到了相同的实验效果。请分析小妍这种做法的优点:________
23.(2019·杭州模拟)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________两组作为对照。
(2)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________两组作为对照。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_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
(4)有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四种处理,就是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这第四种处理________必要(填“有”或“无”)。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2.【答案】
D
3.【答案】
A
4.【答案】
A
5.【答案】
B
6.【答案】
D
7.【答案】
B
8.【答案】
C
9.【答案】
A
10.【答案】
A
11.【答案】
C
12.【答案】
B
二、填空题
13.【答案】
③;小肠
14.【答案】
(1)葡萄糖(2)费力
15.【答案】
(1)氨基酸(2)分化
16.【答案】
(1)小肠(2)胰岛素(3)泌尿
17.【答案】
(1)消化;吸收;合成;分解(2)酶;小肠(3)能量;代谢终产物(4)呼吸、出汗、排尿等
18.【答案】
(1)胃液、胰被、肠液(2)C
三、实验探究题
19.【答案】
(1)蛋白(2)①取三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1m瘦肉块和2m新鲜管中分别加入1mL稀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
②充分振荡后,再在37℃的温水中进行水浴中加热1小时
③观察比较三组肉块的大小变化
20.【答案】
(1)专一性(2)酶是无生命的化学物质(3)B,C
21.【答案】
(1)50-60℃的温度是斐林试剂与麦芽糖反应的条件
(2)没有将淀粉液和唾液单独放置在水浴中,达到指定温度后再混合(或试管内淀粉液在温度达到指定温度前就已经被睡液淀粉酶分解)
(3)在一定范围内,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超过最适温度后,断活性将逐渐减弱。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简的活性
22.【答案】
(1)第1步中,2号试管内所加稀硫酸改成1毫升1%的硫酸钠溶液
(2)2号试管中的液体先褪色
(3)操作简单、方便;无需加热,节约燃料;利用人的体表(或手心)温度接近37℃等
23.【答案】
(1)①和③(2)①和②(3)①(4)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