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练4.1 物质的构成(学习目标+知识清单+闯关全练+提升培优+实战演练)

文档属性

名称 课课练4.1 物质的构成(学习目标+知识清单+闯关全练+提升培优+实战演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02 16:19:3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节物质的构成
【学习过程】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
,它非常微小,在光学显微镜下
(填“能”或“不能”)看到。不同的物质,构成它的分子
(填“相同”或“不同”)。
2.分子间间隙最大的是
(填“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的扩散现象在
(填“气体”“液体”或“固体”)中发生得最慢。
3.打开香水瓶的盖子,我们能闻到香气,这说明分子处在不停地
之中。有人做过金和铅扩散的实验,说明了
也有分子扩散现象。
4.从分子运动的角度看,液体沸腾时不但处于
的分子要离开液体,而且液体
的分子也要离开液体。
5.构成水的粒子是
。构成氧气的粒子是
。干冰是由
构成的。
知识点一:物质由分子构成
1、500mL水中含有约1.67×1025个水分子,说明(  )
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B.一滴水就是一个分子
C.自然界中有很多种分子
D.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分子
知识点二: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3、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如图所示,该现象直接说明了(  )
A.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间有空隙
4、将红墨水滴入水中,一会儿整杯水变红了,这一现象中(  )
A.只有水分子运动,进入墨水分子间隙
B.只有墨水分子运动,进入水分子间隙
C.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
D.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只是墨水分子进入水分子间隙
5、在《物质的构成》一课中,老师做过这样的演示实验:先在量筒中倒入黄豆,再倒入芝麻,记下总体积;再将量筒反复颠倒摇晃,记下混合后的总体积。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混合后的总质量与未混合前的总质量一样大
B.混合后的总体积比未混合前的总体积小
C.根据这个实验的现象,即可得出“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空隙”的结论
D.这只是一个模拟实验,用形象的宏观现象类比不易观测的物质微观结构
知识点三: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
6、(2020?江西二模)消毒杀菌是防控新冠肺炎的重要措施,用酒精消杀后可闻到气味。这主要是因为(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可以再分
D.分子很小
7、如图是初中化学教材插图“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象”该图不能作为下列哪个观点的证据(  )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分子排列有一定的规律
知识点四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8、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9、关于分子,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空隙
B.
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
“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
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
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
蔗糖能溶于水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间隔很小
D.
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大气(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对于这一现象的微观解释,可用选项中的哪个图表示(

A.
水分子本身变大
B.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
水分子的数目增多
D.
水分子受热都跑到容器的一端
下列有关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
雾霾天气时有大量极细微的颗粒悬浮在空时,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
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构成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
酒精由酒精分子构成
C.
一滴很小的水就是一个水分子
D.
自然界有很多种分子
图所示是有关分子性质的实验。上瓶盛的是空气,下瓶盛的是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当抽出玻璃片后,会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扩散到上瓶,同时下瓶颜色逐渐________,最后,上、下两瓶气体颜色________,此现象说明________。当两瓶气体混合均匀后,分子________(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夏日荷花盛开飘来阵阵花香,这是________现象;清晨荷叶上的两颗露珠接触后成为更大的一颗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力。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________、原子等构成的;炒菜时闻到香味,这一现象说明分子________;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气体的________(填“大”或“小”)。
在论证分子的运动时,因为浓氨水(氨气的水溶液)可以使无色酚酞试液变为红色,小华等同学利用这种性质,采用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将甲、乙两组装置分别放置一段时间,发现甲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乙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2)这个实验中采用了甲、乙两组装置,是为了_______,你认为有必要吗?理由是___________。
1911
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们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
α
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如图所示):
①大多数
α
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②一小部分
α
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③极少数
α
粒子被弹了回来。
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请你根据卢瑟福
α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分析说明出现上述
3
个现象的原因:
(1)现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现象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象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
二氧化氮>
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放置方法最不合理
B.乙图放置方法最不合理
C.丙图放置方法最不合理
D.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
2、用分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
A.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B.八月桂花飘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C.1滴水中约含1×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3、小明往一端封闭的细径玻璃管内先后注入等体积的清水和酒精,标注此时液面的位置。再用手指封住管口,将玻璃管反复颠倒几次,使两者充分混合,请描述出现的现象并用所学知识解释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4、用所学知识填空。
(1)水与酒精混合,总体积会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________。以下事实也能说明上述结论的是________。
A.两块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
B.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
C.对厚壁钢瓶内的油施加高压后,瓶内的油会从瓶壁渗出
(2)分别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一滴墨水,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________有关。
5、(2020七上·吴兴期末)小科在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后,做了如下实验:
(1)图甲是演示液体扩散现象的装置。最初两种液体A和B的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为了更好地证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开始时________(选填“A”或“B”)是密度较大液体。
(2)如图乙所示,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杯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可以看到: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快,这说明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在铜丝框上宽松地系一根细棉线,再浸入肥皂水中慢慢地提起,框中会形成一层肥皂膜。用手指戳破一侧的肥皂膜,你会观察到________,该现象说明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节物质的构成
【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实现以下目标:
1.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明白分子比细胞小得多。
2.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能列举反映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现象。能用事实说明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得多。21教育网
3.了解扩散现象,确认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尝试用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教学重点】1.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2.扩散现象
3.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教学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学习过程】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非常微小
(?http:?/??/?www.21cnjy.com?),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填“能”或“不能”)看到。不同的物质,构成它的分子
不同
(填“相同”或“不同”)。2·1·c·n·j·y
2.分子间间隙最大的是
气体
(填“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的扩散现象在
固体
(填“气体”“液体”或“固体”)中发生得最慢。21·世纪
教育网
3.打开香水瓶的盖子,我们能闻到香气,这说明分子处在不停地
运动
之中。有人做过金和铅扩散的实验,说明了
固体也有分子扩散现象。
4.从分子运动的角度看,液体沸腾时不但处于
液面
的分子要离开液体,而且液体
内部气泡璧上
的分子也要离开液体。
5.构成水的粒子是
水分子
。构成氧气的粒子是氧分子。干冰是由
二氧化碳分子
构成的。
知识点一:物质由分子构成
1、500mL水中含有约1.67×1025个水分子,说明(  )
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答案】D
【解答】解:500mL水中含有约1.67×1025个水分子,说明了分子体积和质量很小。
故选: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B.一滴水就是一个分子
C.自然界中有很多种分子
D.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分子
【答案】C
【解答】:A、有的物质是由分子
(?http:?/??/?www.21cnjy.com?)组成的,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例如各种金属,故A错误;
B、分子的体积非常小,一滴水包含数以亿计的分子,故B错误;
C、大千世界有无数的物质种类,它们是由不计其数的分子组成的。故C正确;
D、分子很小,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分子,因此在光学显微镜不能看清楚。故D错误。
故选:C。21
cnjy
com
知识点二: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3、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如图所示,该现象直接说明了(  )
A.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间有空隙
【答案】D
【解答】解:
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
(?http:?/??/?www.21cnjy.com?)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故D正确。
故选:D。【来源:21cnj
y.co
m】
4、将红墨水滴入水中,一会儿整杯水变红了,这一现象中(  )
A.只有水分子运动,进入墨水分子间隙
B.只有墨水分子运动,进入水分子间隙
C.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
D.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只是墨水分子进入水分子间隙
【答案】C
【解答】解:将一滴红墨水滴
(?http:?/??/?www.21cnjy.com?)入一杯水中,过一会儿会发现整杯水都变红了,这是墨水分子在水中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
故选:C。21
cnjy
com
5、在《物质的构成》一课中,老师做
(?http:?/??/?www.21cnjy.com?)过这样的演示实验:先在量筒中倒入黄豆,再倒入芝麻,记下总体积;再将量筒反复颠倒摇晃,记下混合后的总体积。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混合后的总质量与未混合前的总质量一样大
B.混合后的总体积比未混合前的总体积小
C.根据这个实验的现象,即可得出“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空隙”的结论
D.这只是一个模拟实验,用形象的宏观现象类比不易观测的物质微观结构
【答案】C
【解答】:
A、黄豆和芝麻混合
(?http:?/??/?www.21cnjy.com?)后黄豆和芝麻的多少没有变化,所以混合后的总质量与未混合前的总质量一样大,故A正确;
B\因为黄豆粒比较大,黄豆粒之间有空隙,和芝麻混合时,芝麻会弥补这些空隙,所以半瓶芝麻与半瓶黄豆混合后体积会变小,原因是:芝麻运动到黄豆之间的空隙中去了,故B正确;
C、因为构成物体的分子之间有间隙,不同种类的物质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不同物质的分子彼此扩散到对方分子的空隙中的结果,故C错误;
D、通过这一个模拟实验,用形象的宏观现象类比不易观测的物质微观结构,故D正确。
故选:C。【版权所有:21教育】
知识点三: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
6、(2020?江西二模)消毒杀菌是防控新冠肺炎的重要措施,用酒精消杀后可闻到气味。这主要是因为(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可以再分
D.分子很小
【答案】A
【解答】解:用酒精消杀后可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酒精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闻到气味。
故选:A。
7、如图是初中化学教材插图“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象”该图不能作为下列哪个观点的证据(  )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分子排列有一定的规律
【答案】A
【解答】解:A.苯分子不停的运动通过该图不能看出,故说法错误;
B.由苯分子图可知,苯分子之间有间隔,故说法正确;
C.这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象,由此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说法正确;
D.由图示可知,分子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故说法正确。
故选:A。
知识点四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8、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答案】C
【解答】解:A、海绵里面有气孔,用
(?http:?/??/?www.21cnjy.com?)手捏时海绵里的空气跑出来,所以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此选项错误;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此选项错误;
C、打开香水瓶盖后,香水里的芳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了空气中,所以人能闻到香味。此选项正确;
D、“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距离太远,分子间的作用力无法发挥作用。此选项错误。
故选:C。www.21-cn-jy.com
9、关于分子,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答案】D
【解答】解: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不停
(?http:?/??/?www.21cnjy.com?)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不能说明分子间有排斥力,故A错误;
B、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是因为大气压强,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B错误;
C、尘土飞扬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是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故C错误;
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
故选:D。2-1-c-n-j-y
1.
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
(?http:?/??/?www.21cnjy.com?)0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空隙
B.
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
“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
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答案】D
【解析】
A.任何分子之间都有空隙,“
(?http:?/??/?www.21cnjy.com?)纳米纸”只是空隙较小,故A错误;
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故B错误;
C.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纳米纸”不能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故D正确。
故选D。
2.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
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
(?http:?/??/?www.21cnjy.com?)小随温度而改变
B.
蔗糖能溶于水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间隔很小
D.
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答案】B
【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
(?http:?/??/?www.21cnjy.com?)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A错误;
B、蔗糖能溶于水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气体易被压缩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在受压时间隔变小,故C错误;
D、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是宏观物质的形状的变化,不能说明分子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B。
3.
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大气(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对于这一现象的微观解释,可用选项中的哪个图表示()
A.
水分子本身变大
B.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
水分子的数目增多
D.
水分子受热都跑到容器的一端
【答案】B
【解析】:水是由液态煮沸后变成气体,水分子本身数量没有变,变化的实质是分子间隔由小变大,然后充满整个容器,选项B正确。
故选B。
4.
下列有关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
(?http:?/??/?www.21cnjy.com?).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
雾霾天气时有大量极细微的颗粒悬浮在空时,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
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构成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答案】D
【解析】: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
(?http:?/??/?www.21cnjy.com?)分子间有斥力,故A错误;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这是因为海绵内有很多空隙,里面充满了空气,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故B错误;
C.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是宏观的物体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将红墨水滴入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
故选D。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
酒精由酒精分子构成
C.
一滴很小的水就是一个水分子
D.
自然界有很多种分子
【答案】C
【解析】: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http:?/??/?www.21cnjy.com?)
,故A说法正确;
B.酒精由酒精分子构成,故B说法正确
C.一滴很小的水就是一个水分子?
,一滴很小的水要多小呢?不能明确.,故C说法错误;
D.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自然界有很多种物质,因此也有很多种分子,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6.
图所示是有关分子性质的实验。上瓶盛
(?http:?/??/?www.21cnjy.com?)的是空气,下瓶盛的是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当抽出玻璃片后,会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扩散到上瓶,同时下瓶颜色逐渐________,最后,上、下两瓶气体颜色________,此现象说明________。当两瓶气体混合均匀后,分子________(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答案】变浅;相同;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继续。
【解析】: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空
(?http:?/??/?www.21cnjy.com?)气中的分子和二氧化氮分子都在运动,相互扩散,最后两瓶中的气体颜色趋于一致。
故填:变浅;相同;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继续。
7.
夏日荷花盛开飘来阵阵花香,这是________现象;清晨荷叶上的两颗露珠接触后成为更大的一颗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力。
【答案】分子不断运动;引力
【解析】:花香四溢是因为构成花香的分子不断运
(?http:?/??/?www.21cnjy.com?)动到人的鼻孔刺激人的嗅觉器官,使人闻到了花香。荷叶上的两滴露珠接触后合成一滴,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引力。
??
故答案为:分子不断运动;引力
8.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________、原子等构成的;炒菜时闻到香味,这一现象说明分子________;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气体的________(填“大”或“小”)。
【答案】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小
【解析】
解: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物
(?http:?/??/?www.21cnjy.com?)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我们能够闻到炒菜的香味;一般地,固体分子间距离最小,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大,气体分子间距离最大。
故答案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小。
9.
在论证分子的运动时,因为浓氨水(氨气的水溶液)可以使无色酚酞试液变为红色,小华等同学利用这种性质,采用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http:?/??/?www.21cnjy.com?)
(1)将甲、乙两组装置分别放
(?http:?/??/?www.21cnjy.com?)置一段时间,发现甲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乙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2)这个实验中采用了甲、乙两组装置,是为了_______,你认为有必要吗?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1)B杯液体变
(?http:?/??/?www.21cnjy.com?)成红色;没有变化;氨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进行对照;有必要,通过对照能证明酚酞变红是因为遇到了氨气分子
【解析】
(1)将甲、乙两组装置分别放置
(?http:?/??/?www.21cnjy.com?)一段时间,氨气分子不停的做规则运动,有酚酞的蒸馏水遇氨气变红,因此发现甲装置中的现象是B杯液体变成红色;乙装置中没有变化;
这说明氨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这个实验中采用了甲、乙两组装置,是为了进行对照;通过对照能证明酚酞变红是因为遇到了氨气分子,因此这个实验有必要。
故答案为:(1)B杯液体变成红色;没有变化;氨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进行对照;有必要,通过对照能证明酚酞变红是因为遇到了氨气分子。
10.
1911
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们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
α
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如图所示):
①大多数
α
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②一小部分
α
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③极少数
α
粒子被弹了回来。
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
(?http:?/??/?www.21cnjy.com?)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请你根据卢瑟福
α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分析说明出现上述
3
个现象的原因:
(1)
现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现象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象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原子核在原子中
(?http:?/??/?www.21cnjy.com?)所占体积极小,大多数a粒子能通过原子内部空隙;
(2)原子核带正电,a粒子受到原子核斥力的作用而改变了方向;
(3)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很大。
【解析】
(1)大多数
α
粒子能穿透金箔而
(?http:?/??/?www.21cnjy.com?)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大多数a粒子能通过原子内部空隙;
(2)一小部分
α
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带正电,a粒子受到原子核斥力的作用而改变了方向;
(3)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很大。
故答案为?:(1)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大多数a粒子能通过原子内部空隙;(2)原子核带正电,a粒子受到原子核斥力的作用而改变了方向;(3)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很大。
1、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
二氧化氮>
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http:?/??/?www.21cnjy.com?)
A.甲图放置方法最不合理
B.乙图放置方法最不合理
C.丙图放置方法最不合理
D.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
【答案】A
【解析】验证分子运动实验中要排除其他干扰因
(?http:?/??/?www.21cnjy.com?)素,如密度等影响.
甲图放置不合理,因为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在抽掉玻璃板的瞬间二氧化氮为因为重力作用而向下流动,无法证明是因为分子在运动;乙丙两图都是可以证明因为分子运动组中两瓶气体颜色一样。
2、用分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
A.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
(?http:?/??/?www.21cnjy.com?)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B.八月桂花飘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C.1滴水中约含1×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答案】D
【解析】A.50mL水与5
(?http:?/??/?www.21cnjy.com?)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八月桂花飘香,即桂花的香味分子在空中发生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1滴水的体积很小,而其中约含1×1021个水分子,那么每个分子的体积会很小,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水结成冰,分子并没有停止运动,只是温度降低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减小,故D错误符合题意。
3、小明往一端封闭的细径玻璃管内先后注
(?http:?/??/?www.21cnjy.com?)入等体积的清水和酒精,标注此时液面的位置。再用手指封住管口,将玻璃管反复颠倒几次,使两者充分混合,请描述出现的现象并用所学知识解释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21cnjy.com
【答案】清水和酒精混合后,二者之间会发生
(?http:?/??/?www.21cnjy.com?)扩散现象,酒精分子会跑到水分子的空隙里面,水分子会跑到酒精分子的空隙里面,因此混合后它们的体积会缩小。
【解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证明了分子之间有空隙,据此进行解答。
4、用所学知识填空。
(1)水与酒精混合,总体积会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________。以下事实也能说明上述结论的是________。
A.两块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
B.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
C.对厚壁钢瓶内的油施加高压后,瓶内的油会从瓶壁渗出
(2)分别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一滴墨水,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________有关。
【答案】(1)空隙;C
(2)温度
【解答】(1)水与酒精混合,
(?http:?/??/?www.21cnjy.com?)总体积会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空隙。
A.两块底面干净、平整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说明黄豆之间有缝隙,但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C.对厚壁钢瓶内的油施加高压后,瓶内的油会从瓶壁渗出,说明钢瓶分子之间有空隙。
以上事实也能说明上述结论的是C

(2)分别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一滴墨水,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5、(2020七上·吴兴期末)小科在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后,做了如下实验:
(1)图甲是演示液体扩散现象的装置。最初两种
(?http:?/??/?www.21cnjy.com?)液体A和B的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为了更好地证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开始时________(选填“A”或“B”)是密度较大液体。
(2)如图乙所示,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杯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可以看到: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快,这说明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在铜丝框上宽松
(?http:?/??/?www.21cnjy.com?)地系一根细棉线,再浸入肥皂水中慢慢地提起,框中会形成一层肥皂膜。用手指戳破一侧的肥皂膜,你会观察到________,该现象说明________。
【答案】(1)B
(2)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另一侧肥皂膜将细棉线拉过去;分子之间有引力
【解析】分子运动指分子的存在形式可以为气态、液态或固态。分子除具有平移运动外,还存在着分子的转动和分子内原子的各种类型的振动。
【解答】(1)为了更好地证明分子在不
(?http:?/??/?www.21cnjy.com?)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应把密度大的液体放在下面,这样就排除了重力的影响。所以开始时B应该是密度较大的液体。
(2)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杯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可以看到: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快,这说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用手指戳破一侧的肥皂膜,你会观察到另一侧的肥皂膜将细棉线拉过去了,这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吸引的引力。
在分子引力的作用下,棉线被拉向另一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