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后训练
1.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我能在灭火中大显身手
B.我承认“温室效应”主要是我惹的祸
C.我能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我不能供给呼吸,会使人中毒
2.自然界中存在氧—碳循环,下列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
A.水的吸收
B.动植物的呼吸
C.光合作用 ?
?
D.燃料的燃烧
3.下列现象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
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上出现一层硬壳状薄膜;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过吸管不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③为了使石灰浆刷过的墙壁快点晾干,在室内生起一个炭火盆,开始时墙壁反而更潮湿;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液变红。
A.①②③ ?
?
?
B.①②④
C.①③④ ?
?
?
D.②③④
4.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生产时,可向温室里施放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
A.CO2可使病虫害窒息死亡,从而能有效地防治植物病虫害
B.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CO2,施放CO2可促进光合作用
C.CO2可产生”温室效应”,使温室内的温度稳中有升
D.CO2能灭火,使用CO2可避免发生火灾
5.自然界中有几千万种含碳物质,并循环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碳循环
B.森林的减少对碳的循环没有影响
C.金刚石中碳原子间没有间隔
D.地下的煤中碳原子是静止不动的
6.将洗净的碎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放入小玻璃杯中,然后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到鸡蛋壳表面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一会儿,便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请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得化学方程式:
(1)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合反应: 。
(2)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分解反应: 。
(3)有二氧化碳参加的化合反应: 。
8.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密切相关。
(1)医疗急救时需要氧气,是因为氧气能 。
(2)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是 。
(3)图书资料着火时,可用二氧化碳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① 、② 。
??9.某同学利用“多米诺骨牌”效应,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很快看到E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溶液由紫色变红色。请看图回答问题: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 。
(2)C、D中看到的现象分别是 、 。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 ;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测试(第2课时)
?
1.?倡导“低碳”生活,保护我们的环境。下列举措不能达到“低碳”目的是正确的是( )
A.提倡使用节能灯
B.利用和开发太阳能、风能等能源
C.选择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方式出行
D.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
2.下列有关CO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B.在炉火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C.一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和碳元素,所以它属于混合物
D.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点燃CO、H2等可燃性气体之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B.在用CO还原CuO的实验中,尾气中的CO要用气囊收集或用酒精灯点燃,以防污染空气
C.某同学夜间发现家中煤气泄漏,他立刻拉开电灯开关进行检查
D.CO没有颜色和气味,民用煤气中常加有恶臭味的物质,是为更好的防止煤气中毒
4.下列有关图象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一定质量的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碳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
B.②表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
C.③表示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参加反应的硫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关系曲线
D.④表示质量相同的粉末状碳酸钙和块状碳酸钙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
5.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不断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却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 ?
)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②矿物燃料的燃烧
③死亡动植物的腐烂
④矿物如CaCO3的分解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6.X、Y、Z、甲、乙、丙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X、Y、Z为单质(Z为红色固体,X和丙都是黑色固体),甲、乙、丙为氧化物.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图的转化关系.
试推断出上述其中五种物质的化学式:
(1)X是 Z是 甲是 。
(2)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乙+丙→Z
7.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省略去了铁架台等夹持装置)。
⑴实验过程中,若试管B中的液体为澄清石灰水,应观察到的现象为 ;若试管B中的液体为紫色石蕊试液,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将上述试液加热,则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⑵一氧化碳通过盛氧化铜的A管时,仍有部分未反应而从尾气管排出,将尾管排出的气体点燃,这样做的目的是 ,该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⑶当A管中黑色的氧化铜全部变成亮红色的物质后,停止通一氧化碳气体和加热,撤下A管右端的单孔塞,不一会发现部分亮红色物质变黑了,分析造成这一实验现象的原因 。
?8.某同学设计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进行分离和干燥。a、b均为活塞,供选择的试剂:足量的Ca(OH)2溶液、浓H2SO4、饱和食盐水、稀H2SO4、稀盐酸。(浓H2SO4有吸水性,做干燥剂)
试回答:
(1)左瓶中应装的是_______溶液,右瓶中应装的是_______溶液,分液漏斗中应装的是_______溶液。
(2)当CO与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该装置时,先分离得到的是_______,活塞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然后得到的是_______,活塞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一课时答案:
1.D 2.C 3.
A 4.
B
5.
A
6.有气泡产生;CaCO3+2HCl=CaCl2+H2O+CO2↑;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7.(1)略 (2)H2CO3=CO2↑+H2O (3)CO2+H2O=H2CO3(合理即可)
8.(1)支持呼吸(2)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3)不可燃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气
9.(1)略?
?
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2)C中液面下降 D中有液体进入,有气泡产生
(3)CO2 + H2O =H2CO3 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发生反应
第二课时答案:
1.?D
2.D
3.C
4.C
?
5.D
6.①C ;Cu ;CO2;②略。
7(1)石灰水变浑浊;石蕊溶液变红,CO2+H2O=H2CO3;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略;
(2)防止CO污染空气;;
(3)实验停止时,撤去A管右端单孔橡皮塞后,空气进入,未冷却的单质铜又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了黑色的氧化铜。
?8.(1)足量的Ca(OH)2; 浓硫酸; 稀盐酸。
(2)CO; 关a开b; CO2; 关b开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