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4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2 16:56:55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观沧海》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歌意境;
3.体会诗人的博大胸怀,激发为理想而奋斗的豪情壮志。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歌意境。
〖学习难点〗
1.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歌意境;
2.体会诗人的博大胸怀,激发为理想而奋斗的豪情壮志。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进程〗
一、导入新课
请根据老师所给的条件,猜猜这位文学名人是谁?①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②他是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③他指挥和领导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
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他诗歌中的经典名句;⑤毛泽东评价他:“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他是谁?(曹操)
有关资料
1、走近作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是我国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先后灭掉了与他争雄的吕布、袁术等人,统一了北方。他善诗歌,常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他的诗歌大多用乐府旧题写成,用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2、文体知识
这首《观沧海》就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本是指汉代乐府机构收集整理的诗歌,其中大部分是民歌,东汉末年的文人仿照这种诗歌体例、或用乐府旧题进行创作,他们的诗歌也称为乐府诗。
3、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写于建安十二年(207年)征乌桓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对曹操的统治造成极大的影响,于是207年曹操北伐乌桓,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大后方。在返回途中,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临过的碣石山,又正值秋风萧瑟之际,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三、预习设计
1、请默写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课文填空
⑴_______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
⑵粉身碎骨浑不怕,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千万和春住。
⑷山下兰芽短浸溪,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理解默写
⑴杜甫《春夜喜雨》中,描写春雨美好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写柔和、浅淡这一早春特有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观沧海》就是一首_____诗,作者是_____时期的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_____。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__________的开创者。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
)石
沧(
)海
澹澹(
)
竦峙(
)
萧瑟(
)
幸甚至哉(
)
四、朗读诗歌
1、读准字音、节奏
2、读出情感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五、疏通文意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东临(
)碣石,以(
)观沧海。
⑵水何(
)澹澹(
),山岛竦峙(
)。
⑶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⑷星汉(
)灿烂,若(
)出其里
⑸幸(
)甚至(
)哉,歌以咏志。
2、把诗歌翻译成现代汉语
六、合作探究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是诗人想象的?
3、《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描绘大海形象的?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七、课堂检测
1、注音或写汉字
竦(
)

萧瑟(
)
jié(
)石
dàn(
)澹
2、根据课文填空
⑴水何澹澹,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⑶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中有句:“萧瑟秋风今又是。”《观沧海》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⑴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
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⑵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⑶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预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观沧海》导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歌意境;
3.体会诗人的博大胸怀,激发为理想而奋斗的豪情壮志。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歌意境。
〖学习难点〗
1.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歌意境;
2.体会诗人的博大胸怀,激发为理想而奋斗的豪情壮志。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进程〗
一、导入新课
请根据老师所给的条件,猜猜这位文学名人是谁?①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②他是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③他指挥和领导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
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他诗歌中的经典名句;⑤毛泽东评价他:“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他是谁?(曹操)
有关资料
1、走近作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是我国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先后灭掉了与他争雄的吕布、袁术等人,统一了北方。他善诗歌,常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他的诗歌大多用乐府旧题写成,用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2、文体知识
这首《观沧海》就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本是指汉代乐府机构收集整理的诗歌,其中大部分是民歌,东汉末年的文人仿照这种诗歌体例、或用乐府旧题进行创作,他们的诗歌也称为乐府诗。
3、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写于建安十二年(207年)征乌桓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对曹操的统治造成极大的影响,于是207年曹操北伐乌桓,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大后方。在返回途中,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临过的碣石山,又正值秋风萧瑟之际,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三、预习设计
1、请默写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课文填空
⑴_______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
⑵粉身碎骨浑不怕,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千万和春住。
⑷山下兰芽短浸溪,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理解默写
⑴杜甫《春夜喜雨》中,描写春雨美好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写柔和、浅淡这一早春特有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观沧海》就是一首_____诗,作者是_____时期的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_____。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__________的开创者。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
)石
沧(
)海
澹澹(
)
竦峙(
)
萧瑟(
)
幸甚至哉(
)
四、朗读诗歌
1、读准字音、节奏
2、读出情感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五、疏通文意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东临(
)碣石,以(
)观沧海。
⑵水何(
)澹澹(
),山岛竦峙(
)。
⑶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⑷星汉(
)灿烂,若(
)出其里
⑸幸(
)甚至(
)哉,歌以咏志。
2、把诗歌翻译成现代汉语
六、合作探究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是诗人想象的?
3、《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描绘大海形象的?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七、课堂检测
1、注音或写汉字
竦(
)

萧瑟(
)
jié(
)石
dàn(
)澹
2、根据课文填空
⑴水何澹澹,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⑶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中有句:“萧瑟秋风今又是。”《观沧海》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⑴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
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⑵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⑶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预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参考答案
三、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2、⑴春城无处不飞花⑵要留清白在人间⑶若到江南赶上春⑷松间沙路净无泥。
3、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⑵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乐府诗
东汉
曹操
建安文学
5、jié
cānɡ
dàn
sǒnɡzhì
xiāosè
zāi
五、1、⑴登上
来⑵多么
水波荡漾的样子
(山)高高地挺立。竦,高耸的样子;峙,挺立。⑶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⑷星河
好像⑸幸运
达到极点
2、向东进发登碣石山,得以观赏到大海的奇景。海水是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高耸陡立。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了发的,银河里的星光灿烂,好像也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就用歌唱来抒发我心中的情怀吧!
六、1、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共3层意思:
第一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二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实景)
第三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明星辰的气概。(想象,虚写)
最后两句是附文,则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3、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写大海的磅礴气势,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万物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⑵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将北征乌桓,为即将到来的胜利和统一中国的远景作铺垫,这正是诗人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4、明确: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联想日月星辰这些自然界伟大的景象,全离不开大海的怀抱。想象奇特,胸怀开阔,渗透着诗人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精神,展现了诗人力挽狂澜、重建天下的雄心,塑造了自我豪气盖世的英雄形象。
七、1、sǒnɡ



2、⑴山岛竦峙⑵星汉灿烂⑶秋风萧瑟,洪波涌起⑷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3、⑴B⑵D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⑷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或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或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开阔胸襟、宏大的抱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