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版初中历史新课标金榜学案配套课件:单元评价检测二(人教实验版九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10-11版初中历史新课标金榜学案配套课件:单元评价检测二(人教实验版九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9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1-04 19:4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单元评价检测(二)
(45分钟 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北京奥运会的闭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亲自为马拉松男子比赛冠军,来自肯尼亚的塞缪尔·卡马乌颁奖,全世界见证了这一刻。最初设置这一项目是为了纪念哪次战争中牺牲的希腊英雄( )
A.希波战争 B.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C.布匿战争 D.罗马帝国的扩张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马拉松长跑是为了纪念希波战争中的雅典英雄菲迪皮茨而设立的,故A项符合题意。
2.“我是伟大的征服者,我的功绩照耀万世。即便人们忘记我的功绩的时候,人们看到亚历山大城,就会自然而然想起它英明的缔造者,它将比我的功绩更为不朽。”“我”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帝国,这个帝国是( )
A.波斯帝国 B.罗马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秦帝国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由题干中的关键词“亚历山大”“地跨欧亚非的帝国”,可知该帝国是亚历山大帝国。
3.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帝国:它的疆域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西临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北达不列颠、莱茵河和多瑙河,地跨欧亚非三洲,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这个帝国是( )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由题干中关键信息“疆域东起……,西临……”、“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内湖”,可知答案选C。
4.历史上下列帝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罗马帝国 ②阿拉伯帝国
③亚历山大帝国 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 D.③②①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由此可知,正确排序为 ③①②④。
5.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用到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的广泛使用也直接促进了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对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创制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
①印度人 ②中国人
③阿拉伯人 ④希腊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人对它加以改造并传播到欧洲,故答案选B。
6.小明参加开心辞典的问答。主持人问:曾经有一本游记,它向西欧上层社会展现了瑰丽迷人的东方文明,还大大开阔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请问这本游记的名字。小明请求场内观众的援助。你认为应该是( )
A.《徐霞客游记》 B.《马可·波罗行纪》
C. 汉谟拉比法典 D.《西游记》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由材料中的关键词“向西欧上层社会展现了瑰丽迷人的东方文明,还大大开阔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可判断该书是《马可·波罗行纪》。
7.小明要做一次关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的演讲会,下列选项的内容,应该参考的是( )
①阿拉伯人 ②马可·波罗
③丝绸之路 ④阿拉伯数字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丝绸之路是连接欧亚两洲的著名商道,中国的科技发明、丝绸等,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记述其经历和见闻的《马可·波罗行纪》,向西方上层社会介绍了迷人的东方文明。故答案A最符合题意。
8.下列关于《马可·波罗行纪》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记述了元世祖忽必烈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情况
B.是马可·波罗亲笔所著
C.记述马可·波罗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
D.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马可·波罗行纪》是由马可·波罗口述,他人记录而成的。所以B项错误。
9.以下两种文字分别是( )
①象形文字 ②甲骨文
③楔形文字 ④拉丁字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文字的识别能力。象形文字由表示人物、走兽、禽鸟及各种器物的象形符号构成,所以左边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笔画一头粗一头细,形状像楔子一样,所以右边的文字是楔形文字。故选C。
10.当你漫步罗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的石柱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请你判断,此文物应产生于______,该法典用_______记载( )
A.尼罗河流域 象形文字
B.两河流域 表意文字
C.印度河流域 甲骨文
D.两河流域 楔形文字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国王制定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8世纪。而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故答案选D。
11.见下图,此人创立的宗教是( )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读、运用和识记能力。识读上图,分析可知:上图人物是释迦牟尼即乔达摩·悉达多,他创立的宗教是佛教。
12.(2009·宜昌中考)2009年5月9日,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举行了隆重的佛指舍利安奉大典,世界惟一的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被永久供奉在刚刚落成的高达148米的合十舍利塔地下“大金塔”中。这里已成为世界亿万佛教信众心中的圣地。佛教的起源地是( )
A.耶路撒冷 B.古希腊
C.古印度 D.麦加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诞生。
13.下列关于佛教教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B.佛教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
C.佛教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
D.佛教认为人必须有欲望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A、B、C三项叙述正确;佛教认为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所以D项叙述不正确。
14.2009年11月25日,一年一度的穆斯林麦加朝觐(正朝)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你知道穆斯林信奉的宗教是谁创立的吗( )
A.耶稣 B.乔达摩·悉达多
C.穆罕默德 D.马可·波罗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伊斯兰教的信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是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的宗教。
15.(2009·泰州中考)下列图片中,与世界三大宗教无关的
是( )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世界三大宗教是指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B、C、D三幅图片分别与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有关;四川青城山是道教的发源地,故A项与世界三大宗教无关。
16.关于世界三大宗教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与罗马帝国的扩张有关
B.都产生于西亚
C.都对本地区的统一起到了推进作用
D.都得到广泛传播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伊斯兰教诞生于罗马帝国灭亡后的7世纪;佛教产生于印度,属于南亚;基督教对欧洲统一未起到推进作用;三大宗教都得到广泛传播。
17.张扬对历史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很想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情况,他需要查阅的书是( )
A.《荷马史诗》
B.《马可·波罗行纪》
C.《天方夜谭》
D.《古兰经》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荷马史诗》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故答案选A。
18.“阿里巴巴,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是个快乐的青年……”歌词里的阿里巴巴是中国儿童非常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及他的故事出自( )
A.《荷马史诗》 B.《古兰经》
C.《天方夜谭》 D.《马可·波罗行纪》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19.这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它突出的特点是高而尖,正面有三重哥特式拱门,门上有犹太和以色列的28位国王的全身像,大作家雨果在他的小说中把它比喻为“石头的交响乐”。根据描述判断它是下列哪个建筑( )
A.北京圆明园 B.巴黎圣母院
C.罗马剧场 D.麦加大清真寺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哥特式建筑”、“高而尖”、“石头的交响乐”,可知答案选B。A项是中国式建筑,C项是罗马式建筑,D项特点是“大而高”。
20.下列内容中,代表东方文化成就的有( )
①《荷马史诗》 ②《俄底浦斯王》
③《天方夜谭》 ④麦加大清真寺
⑤巴黎圣母院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③④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经回忆可知《荷马史诗》是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俄底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作品,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它们都属于西方文化成就,故应排除。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2分,共50分)
2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波斯帝国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最终被罗马帝国灭掉。
( )
(2)12世纪初,阿拉伯数字传入欧洲,16世纪,传遍全世界。 ( )
(3)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都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 )
(4)阿基米德发明的螺旋式水车,可用来排水或灌溉。
( )
(5)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伊斯兰教堂。
( )
答案:(1)×(2)√(3)√(4)√(5)×
22.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是哪一宗教的传播情况?写出它创立的时间。谁在位时,该宗教开始向境外传播?(6分)
(2)图二是代表哪一宗教的建筑?如果小王同学要到它的创始地去参观,你建议他去哪一国家?(4分)
(3)图三建筑与哪一宗教有关?该宗教的教义是什么?(4分)
(4)上面三幅图涉及的宗教能够广泛传播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
【解析】本题是识图分析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图片,图一显示的是佛教传播路线,图二是清真寺,图三是巴黎圣母院。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解答第(1)、(2)、(3)题;回答第(4)题时,需对三大宗教的教义进行剖析,寻找其共性。
答案: (1)佛教;公元前6世纪;阿育王。
(2)伊斯兰教;沙特阿拉伯。
(3)基督教(天主教);耶稣就是“救世主”,耶稣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4)三大宗教都有叫人“忍耐、顺从、忍受苦难”等说教,有利于统治者维护其统治地位,所以都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为麻痹和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当时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帝国境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海路畅通无阻,陆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不仅促进了贸易发展,也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军队调防。帝国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也传入帝国。
(1)材料中所说的“帝国”指的是哪一帝国?(2分)
(2)帝国初期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哪一朝代?当时中国称该帝国为什么?材料中所说的“帝国”称中国为什么?(6分)
(3)材料所述的帝国在最初的二百年间经济繁荣,请用一句西方谚语来说明它的繁荣。(2分)
(4)该帝国同中国间的贸易通道被称为什么?(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地跨欧亚非三洲”、“帝国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也传入帝国”,可判断该帝国为罗马帝国,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所有问题。
答案: (1)罗马帝国。
(2)西汉;大秦;丝国。
(3)条条大路通罗马。
(4)丝绸之路。
24.一般来说,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大多以两种形式展开:和平交往和暴力冲突。它们共同贯穿于人类历史进程的始终,相互交织,奏响了不同文明的乐章。
请回答:
(1)在古代,各国各地区之间常有战争发生,请你举出两次不同文明之间的重要战争。(4分)
(2)有人认为这些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2分)
(3)阿拉伯人被誉为“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请你举出他们在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两件史实。(4分)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请你说说现代文明交往中我们应持什么态度?(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和自己的认识回答即可。
答案: (1)布匿战争、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帝国扩张等。(任答两点即可)
(2)赞成。
(3)①把中国古代发明传到西亚和欧洲,把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带给中国。
②发展和传播阿拉伯数字。
(4)现代文明交往中对待不同的文明我们应爱其所同,敬其所异,借鉴吸收,和平交往。(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