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版初中历史新课标金榜学案配套课件:单元评价检测三(人教实验版九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10-11版初中历史新课标金榜学案配套课件:单元评价检测三(人教实验版九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7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1-04 19:4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单元评价检测(三)
(45分钟 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欧洲的14至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人”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历史事件是( )
A.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C.殖民掠夺和新航路开辟
D.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4至16世纪”、“人和世界被发现”。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以人为中心,“人文主义”思潮广为流行;开始于15世纪晚期的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美洲大陆),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所以B项符合题意。
2.在一节“文艺复兴艺术作品鉴赏课”上,老师展示了以下作品,同学们针对这些作品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
A.甲说,以神为中心是这些作品的特点
B.乙说,这些作品体现了一种复古的潮流
C.丙说,它们体现了一种人文主义思潮
D.丁说,以上作品让我感受到了社会主义的曙光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题干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文艺复兴提倡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潮。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所以文艺复兴不是复古旧文化,而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兴起。故A、B、D三项错误。
3.(2009·滨州中考)以下图表是刘刚同学在历史课上制作的“航海情况对比表”。你认为在“●”处应当填写的航海家是( )
A.鉴真 B.马可·波罗
C.麦哲伦 D.哥伦布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由图表中时间“1492~1504年”,可知答案选D。A、B两人不是航海家,C人物于1519~1522年完成环球航行。
4.九(1)班同学学完《新航路的开辟》一节内容后,举办了一次“跨越时空,追访历史新闻”的活动。下面是小明同学采访远航归来的“哥伦布”的一段对话,其中有知识错误的一项
是( )
小明:“哥伦布,你真是太棒了!你不是要到东方去吗?可你怎么(A)向西航行呢?”
哥伦布:“因为(B)地球是圆的呀,我向西航行同样能够到达东方。”
小明:“你的船队得到谁的支持呢?”
哥伦布:“(C)西班牙王室。”
小明:“此次航行你有何收获?”
哥伦布:“(D)我发现了一块新大陆,我到达了印度。”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A、B、C三项符合史实,叙述正确;哥伦布船队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但他误认为到达的地方是亚洲的印度。
5.17世纪发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这一“趋势”主要是指( )
A.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C.公有制经济取代私有制经济
D.私有制经济取代公有制经济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人民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所以A项符合题意。
6.小李找来《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两份材料,他是为研究哪个主题准备的( )
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C.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D.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B、C、D与题意不符。
7.在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发表的代表性文献中,《权利法案》与《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最大区别在于( )
A.强调自由平等 B.限制君主权利
C.保护私有财产 D.宣告脱离殖民统治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建立起来。A、C两项适合《人权宣言》,D项适合《独立宣言》。
8.19世纪英国宪法权威W·白芝洛特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可见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表明( )
A.国王被废除
B.资本主义取代了封建主义开始成为趋势
C.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D.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利取代了专制王权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英王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但实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9.右图是反映18世纪英美关系的
漫画“宰杀下金蛋的鹅”。你认
为漫画中任人宰杀的“鹅”指的
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意大利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作为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对北美人民的反抗采取高压政策,最终导致了北美独立战争的爆发。
10.(2010·海南模拟)每年的7月4日,美国人民都会载歌载舞,欢度国庆。下面四幅图片中与美国国庆日有直接关系的是( )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识记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7月4日”,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故7月4日是美国国庆日。开辟新航路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来克星顿枪声标志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攻占巴士底狱标志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11.你看过美国电影《国家宝藏》吗?那记录着《独立宣言》的纸张竟然成了藏宝的地图!我们在感叹电影的奇思妙想的同时,不禁想问问你:《独立宣言》的主要内容是( )
A.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
B.议会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全力保护资本主义所有制不受侵犯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独立宣言》内容的识记能力。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了。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是《权利法案》内容,C项是《人权宣言》内容,D项与本题无关。
12.“平民——将军——平民——总统——平民”,这是一个人平凡而伟大的生涯故事。八年军旅,置生死于度外;八年总统,值国家最艰苦之时。他的名字已作为一个响亮的精神名词。那提议用他的名字为首都命名的人真是太智慧了。他是( )
A.华盛顿 B.拿破仑 C.克伦威尔 D.哥伦布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识记能力。由题干中关键词“八年军旅”、“八年总统”、“用他的名字为首都命名”,可知答案选A。
13.某位法国历史学者曾于2009年举办了一场纪念“法国大革命爆发220周年”学术报告,他应选择哪幅与学术报告主题相符的图画作为幻灯片背景( )
A.《攻占巴士底狱》图 B.罗伯斯庇尔肖像
C.《处死路易十六》图 D.拿破仑肖像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由“法国大革命爆发220周年”,可知2009-220=1789(年),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爆发,所以A项最符合题意。
14.(2009·广东中考)《权利法案》、《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都体现了时代精神,主要表现在它们都主张( )
A.反对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制
B.反对殖民压迫,实现民族独立
C.建立君主立宪制
D.建立资本主义民主社会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A项适合《人权宣言》,B项适合《独立宣言》,C项适合《权利法案》。
15.中国常把一个人遭受挫折或失败称为“走麦城”,而西方
则常称为“人生的滑铁卢”,与西方这一典故有关的历史人物
是( )
A.瓦特 B.克伦威尔
C.罗伯斯庇尔 D.拿破仑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一代枭雄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遭到惨败,后被流放,直至死亡。所以“滑铁卢”成为西方挫折、失败的代名词。
16.下列对右图人物的评价,正确的
是( )
①他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②他是杰出的军事家
③他的对外战争只起了消极作用
④他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能力。右图人物是拿破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④符合史实;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一方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具有消极作用,所以③叙述错误。
17.(2009·舟山中考)英、法两国的发展道路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 )
①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②同时开始了工业革命
③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④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法国比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的晚,所以②叙述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起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而法国大革命后建立起民主共和政体。所以④叙述错误。
18.某著名学者曾写道:“从1785年到1824年,经历着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在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年历史中,……恐怕从来没有过这样巨大的革命。”这场革命是指( )
A.法国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拿破仑战争 D.工业革命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785年到1824年”,
由此分析可知,D项符合题意。
19.(2010·青岛模拟)“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一个时代的风气如新世界的大河汹涌奔腾,不可阻挡。”(王觉非《英国近代史》)材料描述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贡献密切相关( )
A.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爱迪生 D.贝尔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依据材料中“机械装置”、“新的动力”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故选B项。
20.(2009·盐城中考)小王在作文里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社会作了一番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市民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
B.工厂机器轰鸣,浓烟滚滚
C.火车不时从身边呼啸而过
D.飞机常在蓝天翱翔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第一次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市民能够穿上五颜六色的衣服,蒸汽机出现后,许多生产部门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利用蒸汽机推动交通工具革新,轮船、火车先后诞生了。所以A、B、C三项反映的现象都可能出现。但那时还没有飞机。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0分,第24题17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达·芬奇(1452~1519)和哥伦布(1451~1506)是同时代的人,在时代精神的影响下,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材料一 “一个画家应该描绘两件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达·芬奇在论述绘画的宗旨时强调指出,他在绘画中着眼于生活,努力创作真实而生动的艺术形象。一次,他作为助手和老师合作一幅画卷,老师由于跳不出宗教神学观念的束缚,所绘作的部分枯燥无味,毫无生气;而达·芬奇所绘的一个天使,神态自然,栩栩如生,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老师看后自叹不如。
材料二 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海岸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材料三 近代以前的世界史,基本上是地区史或国别史的拼凑;之所以如此,绝不是因为历史学家们无能,而是由于那时的世界尚未连成一片。新航路开辟以后,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1)材料一表明,达·芬奇的绘画体现了什么“时代精神”?并请列举其一幅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分)
(2)最先实现材料二中“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是谁?材料二反映了他去的目的是什么?请在下图中用箭头绘出哥伦布远航的大致方向。(5分)
(3)结合材料三,谈谈哥伦布远航对美洲的影响。(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识图分析能力。材料一中达·芬奇的绘画宗旨是体现“人和人的思想意图”,人文主义是其核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1)题;材料二中“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人是哥伦布,仔细审读材料二可知,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最终目的。地图中哥伦布远航的起点是西班牙,终点是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由以上分析可回答第(2)题;第(3)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人文主义(或重视人、人性);《蒙娜丽莎》或《最后的晚餐》。
(2)哥伦布。渴望得到黄金等。
(3)打破了美洲与外部世界的隔绝状态,加强了美洲与世界的联系;但也给美洲带去了殖民侵略和掠夺。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49年1月30日,一个晴朗的冬日,宴会大厅前的广场上,凌晨就聚集了上千位伦敦市民,他们等待着一场断头的刑罚,受刑的就是被议会宣判为“暴君、杀人犯和国家公敌”的国王查理一世。
材料二 “14日,星期二,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显然这一天在国王看来十分平常,甚至有些平淡。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该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7月15日早晨,路易十六听到了大臣的汇报,他吃惊而困惑地问:“怎么?造反啦?”大臣回答说:“不,陛下,是一场革命。”
材料三 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在欧洲的法兰西等国家的支持下,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才最终赢得了独立。
——以上材料均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描述的场景出现在哪一重大事件中?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17~19世纪该国成为世界大国的主要原因。(6分)
(2)材料二中的“一场革命”是指什么革命?革命中被处死的国王是谁?(3分)
(3)材料三中的“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宣告独立的文件是什么?“与大英帝国的战争”是什么性质的战争?(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由材料一中有效信息“1649年”、“查理一世”,可知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关,由材料二中关键信息“路易十六”、“1789年7月14日”,可知与法国大革命有关,材料三中关键信息是“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最终赢得了独立”,可知与北美独立战争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1)、(2)、(3)题。
答案: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
(2)法国大革命(或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路易十六。
(3)《独立宣言》;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战争。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他们不仅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他们产生了欧洲社会的新政治制度……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地区即英国和法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整个世界的要求。”
——马克思
(1)“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开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4分)
(2)材料中的“整个世界的要求”是指什么?(2分)
(3)自主探究:请你尝试从该材料中提出相关问题并探究其根源。(4分)
【解析】第(1)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识记能力,判断出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分别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即可迎刃而解;第(2)、(3)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
答案: (1)1640年,英王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2)推翻封建主义,摆脱封建制度束缚,发展资本主义。(或推翻封建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3)如:问题1“在英国、法国,新的政治制度分别表现为什么形式?”——英国:君主立宪制,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问题2“为什么说‘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英国1640年革命揭开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则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基础等;问题3“材料中‘旧政治制度’、‘新政治制度’分别指的是什么?——旧政治制度指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新政治制度指资本主义制度等(说明:提出合理问题给2分,答案与问题相符并正确给2分)
24.发生于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冲破封建社会的漫漫长夜,使英国获得了新生;发生于18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用新的发明创造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这两次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端于英国。据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材料二 某中学九年级(1)班历史学习小组开展探究活动,搜集到下列图片
(1)材料一摘自英国于何时发表的哪一重要文件?指出该文件颁布的主要目的,有何重大意义?(4分)
(2)仔细观察图片,请你说说该小组探究的主题应该是什么?(1分)
(3)图二中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怎样的时代?(1分)
(4)图三所示的重要发明对人类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它采用的动力机械和主要能源分别是什么?(3分)
(5)图四体现的是英国棉花加工量和生铁产量迅猛增长的情况。试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1分)
(6)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图一、二、三及图四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这对我国今天进行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5分)
(7)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一以法律形式限制了国王的权利,可判断是《权利法案》的内容之一,第(1)题可迎刃而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为珍妮机,图二为改进蒸汽机,图三为火车机车,图四反映了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此基础之上第(2)至(6)题不难作答。第(7)题考查分析能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地位,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手工工场的生产供不应求,导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革命又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答案: (1)1689年《权利法案》。目的:限制王权(王权受到法律的限制,国家政权实际由议会执掌)。意义: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体在英国建立起来。
(2)工业革命。
(3)蒸汽时代。
(4)影响: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言之有理即可)动力机械和主要能源分别是:蒸汽机;煤炭。
(5)主要原因: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6)内在联系:纺织机械的发明(图一)推动了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图二);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交通运输的革命(图三);图一、二、三与图四之间是因果关系。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启示: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等。(言之有理即可)
(7)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工业革命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