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测试试卷(含第一,第二,第六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七年级上测试试卷(含第一,第二,第六单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04 20:12:56

文档简介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测答题卡
姓名: 座号: 成绩:
1. (3分) 2. (3分) 3. (3分) 4. (3分)
5.(5分)
6. (4分)
7. (2分)小孩说:“                 ” 病人说:“                 ”
《风筝》
8. (3分)
9. (3分)
10. (4分)
11. (3分)
12. (2分)
13. (2分)
14. (2分)
15. (2分)
(二)
16. (4分)
第一层:
第二层:
17. (3分)



18.(3分)
19. (2分)
⑴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
⑵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
20. (3分)
读《夜雨寄北》,回答问题:(11分)
21.(2分)
22. (3分)
23.(2分)
24. (2分)
25. (2分)
三.作文(50分)
作文格,复印时加上去。
PAGE
3语文版七年级上测试试卷答案
B D A C
5. ①拟人 ②比喻 ③夸张 ④排比 ⑤借代 ⑥设问
6.⑴肖像描写 ⑵语言描写 ⑶动作描写 ⑷心理描写
7. 小孩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有好多好多的玩具。 病人说:最宝贵的东西是健康强健的体魄。
8. D C F
9.《野草》 鲁迅 周树人 文学 思想 革命
10.作者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具体形象地写出小弟弟对风筝喜欢、痴迷的情态。
11.因为“我”觉得“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做这种游戏是一件可鄙的事。从文中作者毁坏弟弟风筝的一系列动词可以看出,从我傲然走出的神态里可以看出。
12.因为作者直到中年时才因看书而明白一个道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事儿童的天使”。
13.表现了作者知错就该、善于解剖自己、反省自己德高贵精神品质。
14.小兄弟对"我"的粗暴行为忘得一干二净,"我"无从补过,也就无法自慰,自然无从求得心情的轻松。另一方面,弟弟并不认为兄长行为是精神虐杀,被虐杀者毫无抗争,麻木意识助长了虐杀者恣意妄为。(表达了更深沉的悲哀。小兄弟的浑然忘却使我无从补过,无从求得心情的轻松,因而更加悲哀。被虐杀者甘受虐杀,毫无抗争,而虐杀者横行无忌,所以更令人悲哀、沉重。)
15.D
16.……“孩子头”。║春天……一层:总写父亲的为人。二层:具体写父亲对孩子的随和。
17.⑴父亲带着孩子放风筝;⑵父亲为孩子做玻璃玩具;⑶父亲为我们做玩具灯。
18.父亲喜爱孩子,爱带着孩子玩,是一个很随和的人。
19.⑴特定称谓 ⑵具有特殊含义
20.(略)
21.思归的情怀;想象异日北归与友人重聚的情景。 
22.友人;李商隐;友人对李的殷切思念。 
23.对现实的感受;它日对此时此地此景的回味。 
24.孤寂;凄苦 
25.略语文版七年级上测试试卷
姓名 座号 成绩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 )(3分)
A.悬(xuán)念 不堪(kān) 冗(rǒng)长 伶仃(dīng)
B.瑟(sè)缩 陶冶(zhì) 撰(zhuàn)文 诽(fēi)谤
C.应和(hè) 寂寥(liáo) 虐(nüè)杀 滑稽(jī)
D.嘈(cáo)杂 煞(shà)费苦心 恍(huǎng)然大悟 苦心孤诣(yì)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他怎么能穿那种俗不可耐的服装呢?
B.我所做的事情简直是微不足道,用不着奖励。
C.他们虽然萍水相逢,但谈话很投缘,于是很快就成了朋友。
D.小明写作文总是言简意赅,因此老师总是要求他多写一点。
3.下面文字介绍的是北京奥运会主场馆的设计。用一个词语评价这一设计,最恰当的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造型,是中国筑巢引凤、对外开放形象的象征,场馆灰色的钢结构框架与红色的碗状看台吻合了灰墙红门的老北京胡同特色。( )(3分)
A.惟妙惟肖 B.巧妙绝伦 C.妙手偶得 D.异想天开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B.这支优美、舒缓的乐曲把紧张听众的心情都放松下来了。
C.我们只懂得努力读书和关心政治这两方面紧密结合的道理就够了。
D.在奥运会上,他发扬了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终于夺取了银牌。
5.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5分)
①.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 )
②.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         (   )
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
④.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
⑤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 )
6.指出下列各句对人物描写的方式。(4分)
⑴夏天,母亲就如同一尊雕像,执著地守侯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毒辣的阳光把母亲原已黝黑的皮肤晒得黑里透红,日复一日,竟成古铜似的颜色。 ( )
⑵邓稼先严肃地拒绝说:“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 ( )
⑶忽然,有人拉着我的手,然后把我紧紧搂在怀里。 ( )
⑷我想只有等老师来,我才能从树上下来,否则别无办法。 ( )
7、根据下面提供的语言环境,回答后面的问题,说的话要符合人物身份。(2分)
几个不同身份的人围绕‘‘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这一话题进行探讨,都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国脚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激动人心的进球。”商人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源源不断的利润。”画家说:“最宝贵的东西是绚丽丰富的色彩。”对此,小孩和病人会怎么说?
小孩说:“                 ”
病人说:“                 ”
《风筝》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问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欺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 )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 )在地下,( )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8.根据课文,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入原文。(3分)
A.拉 B.抓 C.掷 D.折 E.踩 F.踏
9.《风筝》选自散文诗集 ,作者 ,原名 ,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 家、 家。(3分)
10.“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这几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从描写方法和作用两方面回答)(4分)
11.发现弟弟竟瞒着“我”偷做风筝,“我”为什么非常愤怒?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分)
12.直到中年时期,作者才想到去弥补童年时代所犯的错误,为什么?(2分)
13.“我”极力企求小兄弟的宽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
14.弟弟“全然忘却,毫无怨恨”为什么“我”的心反而沉重起来?(2分)
15.对本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有多种观点,其中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写了兄弟之间的手足亲情:“我”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了让小兄弟务正业、有出息。
B、文章告诉我们“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样一个道理。
C、对童年的小小过错,作者都知错就该,而且郑重其事,一丝不苟,这种精神非常可贵,值得我们学习。
D、本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鲜明地表达出了作者对理想社会必将到来的坚定信念。
(二)
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去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我们那里叫“百脚”),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的飞上去,没有“肚儿”。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清明节前,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而且越踏会越长得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桥、亭、球是中空的,里面养了金铃子。从外面可以看到金铃子在里面自在爬行,振翅鸣叫。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瓣,做了一个重瓣荷花灯,真是美极了。在小西瓜(这是拉秧的小瓜,因其小,不中吃,叫做“打瓜”或“骂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
(节选自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
16.试用“‖”将上段文字分为两层,并概括各层大意。(4分)
第一层:
第二层:
17.文中写了父亲的哪三件事?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3分)



18.从本段文字中可以看出父亲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3分)
19.试指出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2分)
⑴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
⑵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
20.父亲带着孩子们“玩”,你觉得这像一个父亲吗?谈谈你的看法。(3分)
读《夜雨寄北》,回答问题:(11分)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1.诗的一、二句写 ,三、四句写 。(2分)
22.“问归期”是 问 ,表达了 的感情。(3分)
23.“巴山夜雨”四字的重复,实际上是意境的深化,第一次是表现诗人 ,第二次是表现诗人 ,体现了诗人切盼回归的心情。(2分)
24.全诗短短四句,由眼前写到对未来欢聚的向往,又用未来剪烛夜话的温馨和欢乐,反衬今夜的 和 ,造成一种回肠荡气的情致,给人一种回环反复之美。(2分)
25.最后两句的大意是什么?(2分)
三 、写 作 (50分)
25..马克·吐温在《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中谈到了自己第一次发表文学作品的经历和感受。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吗?如果没有,那么,失败的经历和感受总有吧!请以《一次 的尝试》为题目,写出你的经历和感受。500字左右。
PAGE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