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上册.百合花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必修上册.百合花 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2 20:4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百合花》
【学习目标】
1.学习全方位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重点理解典型细节对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2.把握百合花的象征意义,理解战争年代军民鱼水之情,发扬纯洁美好的品性。
【知识链接】
1.作者作品
茹志鹃,当代著名女作家,祖籍杭州。1925年出生于上海一个贫民家庭,小时候进过孤儿院。1942年初中毕业,1943年参加新四军,后在部队文工团当演员和创作干部。1955年从部队转业,任上海《文艺月报》编辑。她在文工团时即已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写过一些获得好评的歌词,话剧。1950年起,陆续在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和特写,后来结集出版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禅院》和《百合花》等短篇集。其中很多名篇曾被译成日、英、法、俄、越等国文字。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那时的同志关系”。
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
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2.小说的基本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多种人,合成一个。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4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3.标题作用
标题对于一篇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在做题时,常常会遇到“理解小说标题的意蕴”、“小说标题的作用”等题型。我们需要了解小说常见的标题类型:
(1)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如《故乡》《边城》 (2)以人物、人物形象特征为题,如《赵一曼女士》《铁齿铜牙纪晓岚》 (3)以事件为题,如《林黛玉进贾府》《宝玉挨打》 (4)以线索为题,如《项链》《命根子》 (5)以主旨(寓意、情感)为题,如《再塑生命》《祝福》,《百合花》 (6)以问题为题,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分析标题作用答题思路:
环境方面: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感情基调;或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如《边城》 人物方面:交代或突出主要人物形象,如《装在套子里的人》《铁齿铜牙纪晓岚》 情节方面:概括小说主要事件,如《清兵卫与葫芦》,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如《项链》《祝福》
主题方面:寄托作者情感,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如《祝福》 手法效果:运用手法,生动形象,意蕴丰富,如《命根子》
读者方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吸引读者的眼球,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冲动。 引发读者思考。如问题式标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
正面描写包括:
肖像描写,作用是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神态描写,作用是表现人物在不同境遇中的神情变化,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反映人物的心灵状态、性格特征及思想情感的波动和发展过程,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
心理描写,作用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
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作用是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
动作描写,作用是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
细节描写,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作用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有重要的作用,好的细节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的主题。
细节描写的作用有:
①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
②深化主题;
③推动情节发展;
④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⑤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侧面描写:抓人物之间的关系,如正衬、反衬等
其他手法: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对比、衬托、烘托及修辞等。
【课前学习】
1.找出全文线索,梳理故事情节。提示:全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情节。 开端:带路——从开头到“这都怪我了” 发展:借被——从“我们到包扎所”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高潮:牺牲——从“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到“两个干硬的馒头” 结局:盖被——从“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到结尾2.体会本篇小说的精巧构思:百合花有什么特点?找出与百合花被相关的情节,复述百合花被的最后结局。理解百合花被和百合花在本小说中的作用。
百合花特点:色泽文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即清丽,纯洁,高雅……
有关百合花被的三个情节:
借被——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牺牲——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盖被——卫生员……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新媳妇……劈手夺过被子,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作用:
(1)小说中三次提到的那条“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用以反复点题,突出标题的象征意义,同时也使情节的发展更加连贯。
(2)使整篇作品结构严密,层次清晰,前后呼应。
(3)围绕借被子事件,对小通讯员和新媳妇这两个人物的性格作了生动的刻画。最后通过对新媳妇的集中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小通讯员的动人形象。
(4)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的美好,凸显了小说主题。小通讯员和新媳妇、军民之间、战士和战士之间的情感都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
【课堂探究】
1.小说以“百合花”为题,有何用意?
(1)“百合花”是以借代手法指印有百合花的被子,百合花被子是情节的一部份,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通过写百合花衬托出通讯员和新媳妇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
(3)深化文章主题,突出了小说人性美、人情美的主题。
(4)以百合花为题,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2.百合花被子是新媳妇的,作者在借被和献被这两个情节中是如何塑造新媳妇的形象的,你看到了新媳妇怎样的形象特征?
(1)漂亮质朴,“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肖像描写,
(2)娴静,羞涩,淳朴,“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低头咬着嘴唇”——细节描写
(3)善良,“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动作、心理描写,
(4)尊敬军人,品质高洁,“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神态、动作描写,
3.在全文找到关于“新媳妇”六次“笑”,两次“啊”描写,分析其内心情感的变化。
前三次:神态、细节、动作描写,娇羞、矛盾、内疚、关心
①“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
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
③“那媳妇一面笑,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
后三次:神态、动作、语言描写,牵挂、歉疚、害羞
①“笑眯眯地抿着嘴”,东张西望要找那位“同志弟”
②得知“同志弟”已去前沿就“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
③说完“他可受我的气了”,又“抿着嘴笑着”
两次“啊”:意外、惊讶——关切,激动,震惊
通讯员受重伤被抬进包扎所后,正在帮着工作的新媳妇看到后“短促地‘啊’了一声”;
新媳妇了解了通讯员负伤的原因之后“又短促地‘啊’了一声”。
4.总结新媳妇形象:新媳妇宛若一尊美神,她的音容笑貌,她的娇羞、细腻和“倔强”,犹如出水的芙蓉一般清新、纯净。她是是革命战争年代广大农村革命妇女的典型代表,她那如“百合花”般俊美爱笑的外表美和纯洁高尚的人性美、人情美,给人以美感和启迪。
【小结】.
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目标检测】
1.文中的小通讯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是如何塑造的?
小通讯员是一个天真活泼,充满朝气,对生活和自然无比热爱又憨厚朴实,拘谨腼腆,不善言辞,质朴纯洁,不畏牺牲,舍己为人的军人形象。
(1)小通讯员是一个善解人意、害羞、腼腆的人。送“我”去包扎所的路上故意停下来等我,通过动作描写体现善解人意的特点。见我挨他坐下,局促不安,问他话时脸涨得通红“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现他的腼腆。
(2)他是一个勇敢、不畏牺牲的军人。“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为救战友而牺牲,用语言描写体现他的勇敢和不畏牺牲。
(3)他是一个热爱生活,质朴纯洁、对人体贴的人。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等细节描写体现了这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