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池塘
教学目标
1、能从食物的角度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学会以食物链的方式来表达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2、初步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知道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并会辨识。
3、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4、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重点难点
建立食物链的概念,了解食物链的基本特点;能用食物链的方式表达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理解食物链中动植物间的排序及箭头的指向。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寻找、发现——建立食物联系
1、孩子们,请看大屏幕。(出示稻田图)这是——(稻田)谈话:在这片稻田里有茂密的水稻,还会有哪些生物生活在这里呢?(预设:草、虫、鸟、蝗虫、蚂蚱、青蛙、蛇、鹰……)写下来吧。
2、在这一区域里生活着这么多种类的生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板书:食物联系)
4、你能发现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吗?哪两种生物之间有着食物联系呢?我们来找一找,理一理吧,记录在学习卡上。
5、学生活动,小组交流。
6、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对食物联系表达方式进行比较)
活动2【活动】二、交流 、分析---- 建构食物链概念
1、还有其他的表示方式吗?你这样表示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生物为什么需要食物:生物的生存需要能量,食物为它们提供的就是——能量)
2、这里的箭头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这里箭头表示的是食物流动的方向,能量传递的方向。)
3、分析比较这几种表达方式,哪一种更能表示出他们之间的食物联系?知道生物学家采用的是哪种方式来表达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的吗?他们为什么这样表述呢?(引导学生理解能量的传递:自然界中的动物吃食物是为了摄取营养、获得能量。所以生物学家采用了可以更好地表示出一种生物把能量传递给另一种生物的表达方式)
4、我们也学习生物学家的这种方法选用稻田里的几种生物试着写一条这样的食物联系吧。
5、请两位学生写在黑板上,并向同学们汇报。(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6、像黑板上这样,把彼此间有食物联系的几种生物,按能量传递的顺序排列,用箭头连接成链——我们称之为食物链。(板书:将“食物联系”改成“食物链”)
活动3【活动】三、归纳 、整理 —— 完善食物链认识
1、观察黑板上的这三条食物链,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发现?你有什么问题?
2、小组内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
为什么植物类处在食物链的开头?(认识“生产者”和“消费者”,知道它们描述性的概念)
这些生物中,谁是生产者?谁是消费者?请把他们分成两类。
4、引导学生说说更多的发现。
5、师生总结:食物链的特点。(1、从生产者开始;2、终结于消费者;3、有一定顺序或方向;4、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活动4【练习】四、巩固,练习—— 形成食物网的认识
1、这片稻田里有多少条食物链呢?我们先自个找一找,画一画,写一写。
2、小组内比一比看谁找得多,写得多,并互相检查。
3、汇报。(投影仪展示)请学生评价。
4、观察图,稻田里这么多条食物链,它们相互交叉构成了一张网状,我们可以形象地称之为食物网。
5、观察我们画的食物网,你们又有什么想法、发现或问题吗?
活动5【作业】五、反思 、拓展—— 深化食物链的研究
1、反思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拓展练习:
(1)听说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吗?你能根据这个成语写出一条食物链吗?你还能找到其他类似的语句吗?
(2)运用食物链的知识,设计制作生物牌(或生物棋)游戏,和大家一起玩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