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与吸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通过咀嚼馒头,使学生感受到牙齿的切割作用,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2.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食物的消化的过程。
3. 能举例说出主要消化器官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了解细嚼慢咽的科学道理,使学生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2.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能够科学地看待身体的变化。
科学知识
1.通过亲身感受,使学生了解到口腔有消化作用。
2.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是由:口腔、食管、肝脏、胃、小肠、大肠等组成。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能够科学地看待身体的变化。通过亲身感受,使学生了解到口腔有消化作用。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可以食用的馒头、米饭等淀粉含量多的食品。
一.教学导入
1.情境导入
生日聚餐会上,小冬胃口大开,一通狼吞虎咽之后,忽然感觉胃里不太舒服,四肢无力。同学们把他送到医院的消化科,医生为小冬做了检查并开了药。
医生可能会对小冬说些什么?小冬会从中学到些什么呢?
2.学生回答。
3.教师追问:这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同学们想知道吗?
4.过渡:就让我们开始对人体消化器官的研究吧。
二.活动 咀嚼馒头
1.摆出问题:将馒头放入口中,反复多嚼几次,感觉一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交待注意事项(进食前要洗手,进食时不要混食),学生分组行动,组内交流感受。
3.以小组为单位作好整理进行汇报。
4.分析口腔有哪些消化作用。
5.明确:
(1)首先牙齿将馒头有切断,大块的馒头变为小块。
(2)唾液可以使干的食品变得湿润,便于食物的下咽。
(3)经过咀嚼的馒头慢慢变甜
6.阅读指南车信箱:
明白:了解到经过咀嚼的馒头慢慢变甜是唾液中淀粉酶在起作用,它将淀粉分解为人体可以吸收的物质。让学生懂得细嚼慢咽的科学道理。
7.提问:人体对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是如何进行的呢?
鼓励学生课后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的方法继续学习。
三.活动 咀嚼后的馒头哪去了
1.过渡:咀嚼后的馒头哪里去了?
2.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学生掌握食品经过的消化道有:口腔、食管、胃、大肠、小肠。告之学生肝脏是重要的分泌消化液的器官。
(学生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区分一下胃与肝脏的位置)
3.学生活动:以组为单位找一找我们的消化器官在身体中的位置。
4.填好教材第25页的补充题。
5.这些器官在身体里的位置和作用是怎样的?
6.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呢?
四、活动 倾听它们的“诉说”
当我们随心所欲地“大吃大喝”时,是否想过我们身体中消化器官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在节日里的诉说吧!
肝脏:我最害怕主人是个酒鬼,高浓度的酒精让我加班加点地解毒。虽然我还动员心脏和肾脏来帮忙,但仍感到力不从心。高强度工作,使我的许多细胞受到了致命损害。
口腔:每逢佳节,我是又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我可以大饱口福,享受各种美味佳肴;害怕的是,身不由己吃得太多太杂,唾液腺的分泌不能满足需要,咀嚼肌不停地运动,真累死我了。
胰腺:我最悲惨。暴饮暴食,过多油腻食物以及大量饮酒的结果,先是使我充血水肿、急性发炎,然后坏死。
胃:过节时我的压力最大,装满了各种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胀得比平时大两倍,哪儿有工夫消化,只得草草将食物移交给小肠,真是苦了小肠兄弟。可怕的是,有一次胀得我血管破裂,主人还一点不在乎,最后疼得他满地打滚,差点要了他的命。
根据以上的“诉说”,解释为什么需要将小冬送到医院去?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才能保证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保持我们的健康?
小冬因暴饮暴食,超过消化系统的承载能力,造成了身体不适。我们饭前便后要洗手,不暴饮暴食,不吃生冷油腻食物,不饮酒,合理搭配饮食,一日三餐有规律等。
五、活动 调查消化系统疾病
与消化系统有关的疾病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引起的?应该如何积极地预防和治疗?
肠炎 胃溃疡 脂肪肝 十二指肠溃疡
六.活动 模拟教材第27页的实验。
(1)阅读教材,了解方法。
(2)学生分组实验。
(3)比较两次的测量结果,分析小肠绒毛的存在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较闭拢手与张开手的轮廓线,将得出小肠绒毛可以增大小肠内壁的表面积,从而能更有效地与各种营养物质接触,便于在短时间内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4)填写研究报告。
阅读“指南车信箱”,使学生更深一步地了解小肠的吸收作用。
七、总结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觉得这节课自己表现怎么样?那个小组表现的最好?
(3)你还想探究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
通过学习和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到大多数的食物需要经过消化器官的消化作用,才能变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让学生初步的了解一些消化器官的作用,逐渐使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饮食习惯,明白这其中的联系。?
1、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虽得到了充分体现,但是学生的视野过于狭窄,所了解的科学知识还是有限,全靠老师一个人来讲,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能将知识传授与学生,也让学生动脑想一想,动耳听一听,动眼看一看,动嘴说一说,让他们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达到目标,但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强,只能告诉学生要注意,是很难帮助他们真正的保护他们的消化系统。
3、不足之处:课堂容量太多,有些环节讨论不够深刻,对学生分析还是不够,小学阶段学生对消化系统有哪些学习?学生来源参差不齐,有什么样的表现?如果对这些认识透彻一些,课堂效果会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