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活动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健康的饮食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
(三)学生能主动选择健康的食物,分辨出垃圾食物。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如何健康饮食?
教学难点:
培养关注自己饮食健康的责任感。
二、活动时间:二课时
三、活动过程--谈话导入
(一)以生活场景导入学习,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说一说自己早餐选择的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食物,进行分组演示,将食物写在黑板上。
教师将把自己每天早餐情况与学生交流,并将食物写在黑板上。
教师:同学们看一看,我们对早餐的选择,你有想说的吗?
学生:学生分小组交流。
教师:你们为什么要选择比较有营养的食物呢?
学生:有营养的食物对我们的健康有帮助。
2.教师引导出示今天的课题。
教师:那么我们的早餐与健康到底有什么联系呢?吃的学问多着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科学健康饮食。
(二)创设学习环境,利用多媒体达到课堂教学要求。
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形成研究问题。
教师:那么饮食与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围绕早餐与健康你们研究哪些问题?
学生:根据已有的搜集整理活动经验,提出注意点。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研究问题,教师引导汇总、并整理,形成大家共识研究的主要问题。
(三)将各组对早餐与健康的观点进行讨论,供大家讨论和学习,小组发表观点。
1.教师引导组织学生将各自的观点评价。
2.将自己的观点或小组的观点陈述。
教师:你们赞同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不赞同,那你们小组或你的看法是什么?
学生:学生之间相互答辩。
(四)1. 引导学生设计合理的饮食搭配。
教师:对比我们的饮食习惯,应该如何调整呢?加些什么食物才更营养,让我们更健康。(出示图片)
2.引出健康食物的好处,列举健康食物和它们的用处。
3.给同学们列出十大经典垃圾食品排行及其危害(大致介绍)
四、布置课后的调查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交流、反思,了解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其实与饮食与健康还有很多话题值得研究,我们将在以后的活动中继续研究。
?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目标
? ?
?
?
?
?
?
?
?
?
?
?
?
关
?
注
?
合
?
理
?
营
?
养
? 情景导入 导言:80年代的富人比肚子,90年代的富人比房子、车子,现在的富人比什么呢?——比健康!虽然人生的财富、地位、名誉、家庭都是很重要的,但是都是零,健康才是一,有了健康就有了未来和希望,失去健康就失去了一切。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我们的健康,关注与我们健康密切相关的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表演小品《不吃早餐的坏处》:……星期一的早晨,小刚不吃早餐去上学,在升旗仪式上晕倒了,被送到校医室……
?
两个调查小组汇报?早餐与我?、?零食对中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认识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带来的危害。
问题分析 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归纳学生对合理营养的见解并板书:一日三餐,按时进餐,每餐食品要搭配合理,饮食多样化,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表述自己对合理营养的见解。 懂得合理营养的科学道理。
知识应用 展示一位同学设计的午餐食谱(三人份量):炒肉丁、
蒸排骨(排骨500克)、清蒸鲫鱼(鲫鱼400克)、炒豆芽(豆芽250克)
组织讨论:这份午餐设计合理吗? 分组讨论、交流评价该午餐食谱的合理性。 训练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综合评价、交往表述的能力。
介绍本班开展“为长辈设计一份午餐食谱”活动的情况,展示老师、学生、家长对本次活动的评价,并读出一份一位家长写的非常好的评语。
推荐一份适合青少年生长发育、又容易记得住、做得到的健康食谱给学生。 一位同学通过数码照片展示和汇报她为长辈设计和烹饪营养午餐的全过程。 学以致用,体验成功,表达爱心。
关 ?
注
?
食
?
品
?
安
?
全 情景导入 导言:食品是一个令人愉悦的词,它充满奇妙的可能性,让人联想到各种美味的记忆。但是“安全”却正好让人想到它的反面--危险。那到底是吃还是不吃?让我们一起来关注食品安全。 两名小记者向全班报道近期食品中毒的四条新闻。 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问题分析
?
知识应用 组织分组讨论:在购买食品(分为包装食品和非包装食品)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
(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板书购买食品的注意事项)
?
?
结合课本的插图强调饮食安全应注意的问题。 每位同学拿出课前收集的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小组内互相交换观察,看清楚上面的文字、图案,讨论交流并发表意见。
小专家为全班同学作有关食品安全的小讲座(包括河豚鱼、有毒菌类的介绍,四季豆要煮熟,发芽的土豆、发霉的花生和甘蔗不能食用等等。)。 训练获取、整理、提取信息的能力。
内容升华:展示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图片。 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分析,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认识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相互关系。 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课后小结 ?
引导学生回顾、归纳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
交流自己通过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明确科学知识在指导健康生活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