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掌握平均分包括两种情况,即“等分”和“包含分”。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问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均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平均分?
预设:每份分得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问题:说的真不错,下面这道题,谁能快速说出答案呢?
把12个风车平均分成3份,每份(
)个。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预设:4个。
问题:平均分中还藏着哪些我们未知的秘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
设计意图:复习前面的平均分的方法,为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顺利迁移,做好知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
课件出示例2。
把18
个
平均分成6
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课件出示动画:
问题: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圆片,分一分。
自主探索:拿出18个圆片来代表18个橘子,先独立操作,再在学习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分小组动手摆,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展示了自己不同的分法,下面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总结一下。(课件展示不同的分法)
方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分完后每个盘子里有3个。
方法二:也可以先每个盘子里放2个,再每个盘里放1个。
方法三:3个3个地分,1次正好分完。
我们可以看出,把18
个平均分成6
份,每份(3)个。
不论怎样平均分,分的结果都相同,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自主探索,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平均分”的分法,同时提高了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2.
课件出示例3。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课件出示动画:
学生用园片代替果冻,分一分。
问题:摆一摆真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还有其它方法吗?
预设:我想画一画。
问题:这个方法也不错。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法分一分吧。
学生动手分一分。
全班交流,教师再次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问题:除了画一画,摆一摆,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预设:2个2个数,数4次。
因为2×4=8,所以8里面有4个2。
问题:同学们可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种方法,那这些方法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预设:都是8里面有几个2。
问题:这8个果冻,如果每4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呢?
预设:2份。
问题: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8个果冻,每4个一份,求的就是8里面有(
)个4,所以能分成2份。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3.
微课讲解。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整体分析和梳理,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
摆一摆,填一填。
(1)12根,每2根一份,能分成(
)份。
(2)12根,每6根一份,能分成(
)份。
答案:(1)6(2)2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2.
圈一圈,填一填。
16个杯子:每2个装一盒,可以装(
)盒。
每4个装一盒,可以装(
)盒。
每8个装一盒,可以装(
)盒。
答案:8,4,2
设计意图:通过圈一圈,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平均分”的分法。
3.
把18个圆片平均分一分,和同桌交流各自的分法。
答案:可以分成6个一组,分3组;可以分成9个一组,分2组。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自主探索,体会不同的分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4.
16罐蜂蜜,每4罐分给一只小熊,可以分给(
)只小熊。
答案:4。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看图、读题等形式理解题意,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进一步加深认识“平均分”。
5.
圈一圈,说一说。
14个玉米,每2个装一袋,可以装(
)袋。
18个玉米,每2个装一袋,可以装(
)袋。
答案:7,9
设计意图:通过圈一圈,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分得的结果都是每一份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厘清本节课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