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5单元 2 圆的周长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5单元 2 圆的周长人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03 07:5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圆 的 周 长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第二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周长的含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圆周长。
(2)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分析、综合和主动研究、探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团结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和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学生能理解“任何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问题,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归纳就迎刃而解了。因此,让学生理解圆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则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及周长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及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学生知识面较宽,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有自学能力会独立思考。所以,课堂教学要敢于“放”,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法研究:
1、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测量、计算、探究、讨论获得新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研究性学习贯穿于课堂始终。
2、利用课本,学生进行自学。
教学策略与教法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取情景创设法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利用实验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并推导出圆周长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最后运用自学辅导法,提高自学水平,培养“说”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层层设疑,给学生造成思维冲突,从而“逼着”学生去思考、测量、计算,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独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组交流,学习形式的交互运用,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显示两只小象一只沿正方形跑,一只沿圆形跑。)
(1)要求小象所跑的路程就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2)要求第二只小象所跑的路程就是求什么? (圆的周长)谁能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学生口述,师板书课题)(你的观察真仔细)
[生动形象的课件,将新旧知识自然的连贯在一起,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际感知
(1)拿出一个铁圈,让一名学生摸出圆的周长。
(2)摸摸桌上的硬币、圆形纸片,同桌之间互相指出哪一部分是圆的周长。(同学们找的都很准确)
二、动手测量,引导探索
1、测量圆的周长
(每组发放三个大小不等的圆纸片、卷尺、直尺、线绳)利用手头的测量工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测量圆纸片的周长,用厘米做单位,将测量的结果填入表格中,分工合作,开始测量。
[学生用不同的工具均测量出了圆的周长,使学生感受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其方法的多样性]
学生说出自己测量方法:滚动、卷尺测、绳绕圆一周。(课件显示)
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是不是所有的圆都可以用这几种方法来量出它的周长呢?
出示课件:直升机的螺旋桨转一周的周长以及钟表时针走一周的路程是求什么?(圆的周长)能不能量出来呢?很显然是不行的。
用滚动法、绳测法虽然可以测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那么能不能找出一种既简便又准确地方法来计算出圆的周长呢?
[通过此环节巧设疑问,给学生造成思维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2、探讨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①测量计算
我们知道正方形的周长和他边长有关并且是它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周长直径之间是否也存在着倍数关系呢?估算一下大约是几倍?(出示课件)推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在3和4之间。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
下面我们继续试验,再测量出每个圆的直径,计算一下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填在刚才的表格中。算完后观察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所填数据,师填与黑板上的表格中。
观察数据,发现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②课件展示
是不是所有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感受到周长与直径之间确实有倍数关系
(3)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3倍多一些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叫它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关于圆周率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课件展示数学家刘徽和祖冲之的相关图文)
科学家们在月球上发现了一座环形山,将它命名为祖冲之山,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为了纪念祖冲之的伟大成就)
阅读课本63页2段,说一说你还知道圆周率的哪些知识?(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
3、归纳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讨论:(1)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那些条件?
(2)你能说出求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吗?
板书:C=πd或C=2πr
4、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应用
出示例1(课件显示)
指名读题,学生尝试练习,反馈评价。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现在回过头看,你会求黑蚂蚁所跑的路程吗?必须知道什么?(课件显示:直径=30厘米)
2、求下列各圆的周长(课件展示)
5分米 3厘米
3、当回小法官,请你做判断(课件出示)
(1)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 )
(2)圆周率就是圆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 )
(3)π = 3.14 ( )
四、巩固延伸、拓展思维
1、大圆的周长与两个小圆的周长和相等吗?
2、公园里有一棵大树,给你一条绳子,你有办法测出它的直径吗?
五、总结全课,谈谈收获
六、欣赏π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