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 秋天
书写与吟诵
1、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吟咏相思豆的诗,表达了对友人真挚的友情。请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右边的方格内,然后吟咏背诵。
——王维《相思》
二、辨识与记忆
(一)正字正音
1、给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背篓( ) 竹篱( ) 栖息( ) 撒网( )
芦蓬( )( ) 归泊( ) 枯涸( ) ( )
辨字组词。
蓬( ) 撒( ) 寥( ) 洌( ) 硕( )
篷( ) 撤( ) 廖( ) 冽( ) 顾( )
(二)课内美句摘抄:
(三)读诗能够陶冶我们的心灵,你肯定读过一些现代诗歌作品,把你读过的诗歌的篇名,作者以及你认为最美的词语和句子摘抄在下面。
诗歌篇名及作者:
美词:
美句:
三、思考及领悟
(一)课内文段阅读
秋 天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见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1、正确的停顿是诗歌朗诵的前提,请在该停顿的地方划“/”(请划在原诗上)。
2、这首诗共三节,分别描绘了三个画面,老师请你把这三个画面概括出来,同时写出体现各个画面的关键词和句子。
第一画面 关键词句
第二画面 关键词句
第三画面 关键词句
3、“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为什么不说“传”出幽谷呢?
4、“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一句中,“轻轻”一词写出了渔人的情态,请联系上文,说说此时渔人的情态是怎样的?
5、“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联系上文推测揣摩,牧羊女梦里的“秋天”是什么呢?
(二)课外文段阅读
“代沟”上握手
辛 笛
过午的阳光照亮林荫
灰鸽白鸽跳跃在绿色草坪
我边在诗叶上题字
边听你絮语低声
我忘记了你是我学生的女儿
你忘记了我祖父般的年龄
你谈论你青春的梦想
我心上响起驼铃
隔代人共同来找生命的支点
鸿沟能不能就美好地犁平?
1、“代沟”意味着隔膜,而“代沟上握手“则意味着两代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这一 点,你从诗中哪些语句感觉出来?
当“你谈论你青春的梦想”时,“我心上响起驼铃”。“驼铃”这一意象隐含着什么哲理呢?
3、两代人共同寻找的“生命的支点”是什么?请你根据第七、八句揣摩出来。
很多人和长辈存在着“代沟”,你认为怎样才能把这“代沟”消除呢?
四、运用与创新
不同的人心中有一个不同的秋天,你肯定也有有个属于自己的秋天,请你用自己美丽的语言描述出来让老师欣赏。(如果能模仿《秋天》一诗的写法,那绝对是很好的作品)
参考答案:
一、略 二、(一)1.lǒu lí qī sā lú péng pō kū hé 2.蓬勃 竹篷 撒网 撤消 寥廓 姓廖 清洌 凛冽 硕士 顾客(二)略 (三)略 三、(一)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里/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蓬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2.农家丰收图,饱食、稻香、肥硕,秋天栖息在农家里;霜晨归鱼图,满载、归泊、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少女思恋图,笛声、香与热、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3.“飘”字写出声音的轻柔、空灵,突出山谷的空旷幽深,同时,“飘”字使声音视觉化,形象化。“传”字太一般。4.从上文的“撒下”、“收起”、“满载”,可见渔人悠闲、自得、愉快的心情。5.从“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一句可以推测牧羊女思恋着那位吹着横笛的牧童,所以,牧羊女的“秋天”应是收获爱情的秋天,但这仅仅是她的梦想。(二)1.我忘记了你是我学生的女儿,你忘记我祖父般的年龄。2.“驮铃”这一意象隐含着艰难的跋涉和奋斗,说明人生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拼搏的精神,才能实现梦想。3.人生要有美丽的梦想和追求,但同时要有坚定的信念,拼搏的精神和踏实的生活态度。4.多沟通,多理解,多宽容,多接纳,多进行换位思考等。四、略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共35张PPT)
秋 天
下两中学:周迎春
秋韵
秋雁
秋月
秋叶
秋菊
秋水
秋风
秋雨
请你用恰当的词语描绘所看到的画面。
说秋
秋 天
何其芳
何其芳 (1912—1977)
现代诗 人,文学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秋天》作于1932年9月,编入诗集《预言》 。
读秋
1.初读(齐读),要求:
读准字音
读清停顿
读好重音
读出感情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 zhēngzhēng )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bēilǒu)来装/竹篱间肥硕(shuò)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sā)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biān)鱼似的/乌桕(jiù)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bó)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hé)见石/更清洌(liè)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mèi)/在牧羊女的/眼里。
何其芳
2.再读(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①你认为每一节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请为每一节诗命一个整齐漂亮的名字。
②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农家丰收图
归纳
霜
晨
归
渔
图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归
纳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少女思恋图
归纳
秋天的天气特征:
露珠
白霜
冷雾
秋天的农家特色:
稻香
镰刀
溪水干涸更清冽
秋天的自然特点:
蟋蟀声使田野更寥阔
乡村的秋天
品秋
听教师配乐朗读,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
3.小组讨论交流
① 和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② 把交流的结果串联起来形成一段叙述性的文字。
③ 把形成的文字经过修改、润色,形成一段优美的散文。
4.选出最好的作品,师生一起点评赏析。
伐木声飘出幽谷——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
“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
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似喜似羞的情态。
在朗读中赏析优美词句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师生配乐朗诵
颂秋
我们来当小歌手
请你把歌曲《春天在哪里》改写成《秋天在哪里》,描绘你眼中的秋天。
秋天在哪里
秋天在哪里呀 秋天在哪里
秋天在那丰收的农家里
飘满了稻香呀,堆满了瓜果
还有那伐木的丁丁声
嘀哩哩 嘀哩 嘀哩哩
秋天在丰收的农家里
还有那伐木的丁丁声
秋天在哪里呀 秋天在哪里
秋天在那归航的渔船里
撒下了鱼网呀收满了鳊鱼
还有那爽朗的欢歌笑语
嘀哩哩 嘀哩 嘀哩哩
秋天在归航的渔船里
还有那爽朗的欢歌笑语
秋天在哪里呀秋天在哪里
秋天在那明媚的眼睛里
辽阔的草原呀清冽的溪水
还有那竹笛声儿醉人心
嘀哩哩 嘀哩 嘀哩哩
秋天在明媚的眼睛里
还有那竹笛声儿醉人心
小结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秋忙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
积累与拓展
(一) 秋,是历代文人墨客钟情的对象,秋的神韵,秋
的景致,给了他们无尽的创作灵感和源泉。请熟记下列
咏秋的诗句: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5、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6、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7、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8、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二)读一读著名散文家峻青的《秋色赋》,体味其中的感情。
时序刚刚过了秋分,就觉得突然增加了一些凉意。早晨到海边去
散步,仿佛觉得那蔚蓝的大海,比前更加蓝了一些;天,也比前更加
高远了一些。回头向古陌岭上望去,哦,秋色更浓了。
多么可爱的秋色啊!
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欧阳修作《秋色赋》时,把秋天描写得那么肃
杀可怕,凄凉阴沉?在我看来,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可爱,然而,瓜果
遍地的秋色却更加使人欣喜。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
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是多么好看。简直象一片火似的,
红得耀眼。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
枫叶却不知要逊多少呢。
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鲜艳,那么
逗人喜爱;大金帅苹果则金光闪闪,闪烁着一片黄橙橙的颜色;山楂树上
缀满了一颗颗红玛瑙似的红果;葡萄呢,就更加绚丽多彩,那种叫“水晶”
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真象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似的;
而那种叫做红玫瑰的,则紫中带亮,圆润可爱,活象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哦。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啊!
我喜欢这绚丽灿烂的秋色,因为它表示着成熟、昌盛和繁荣,也意味着
愉快、欢乐和富强。
课外阅读:
(1)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2)欧阳修的《秋声赋》
作业“自助餐”
1、课余把这首诗歌朗诵给家人听。
2、收集写“秋”的诗句,整理在摘抄本上。
3、将《秋天》中你最喜欢的一节改为
一篇优美的小散文。
4、为你最喜欢的季节写一首小诗。秋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析诗中那一个个生动画面,体会收获季节给农家、渔家、牧家带来的欢乐和喜庆。
2、品味重点词语如栖息、游戏、梦寐等在诗中的作用。
3、学会用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的方法,培养自己独特的观察技能。
过程与方法: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并背诵全诗。
2、通过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通过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绘画美;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视觉再现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播放理查德 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私语》,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在脑中形成一幅画面,然后试着说出听后的第一感受。(培养学生感悟和视觉再现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
1、朗读
(1)师配乐诗朗诵,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学生划分诗的停顿和重音。
(2)生正确把握诗歌节奏和重音后,配乐朗读,读出感情。
(3)生自由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2思考: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三、研读赏析
1、将自己想像成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3、优美语句赏析:
(1)先找出优美的语句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2)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a.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b.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c.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d.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e.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f.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4、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由远及近
四、小结点评
师: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对秋天的热爱、赞美的感情。
师: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生: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六、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