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名言欣赏:
不是电解质也不一定就是非电解质。所以,对你不好的人也未必就是坏人!
1、铜能够制成铜片或拉成铜丝,原因是什么?
2、焊锡是锡铅合金,把铅加入锡中制成合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请阐述金属的物理通性。
温故知新
提出问题
一些不法商贩常常用铝制的假银元坑害消费者,小明在市场上买了一枚银元,怎样鉴别这枚银元,是真?是假呢?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类似问题。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 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下册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1.知道镁、铝、铁、铜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及剧烈程度;
2.探究不同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知道什么是置换反应;
3.初步了解一些常见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
学习目标
自主研学
自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初步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并标注在教材中。
请大家利用5分钟时间:
【回顾思考1】镁条在空气中点燃有什么现象?
目标导学一:金属和氧气的反应
【回顾思考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现象?
【活动天地】用滤纸卷上少量铝粉,在酒精灯上点燃,迅速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有什么现象?
现象:铝粉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化学反应:4Al+3O2====2Al2O3
燃烧
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Mg Al > Fe Cu > Au)
1.不同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条件不同。
2.与氧气反应条件的不同,说明金属活动性不同。
结论
3.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一: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或者反应现象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活动探究(以盐酸为例):金属与盐酸的反应
目标导学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知识点
金属与酸反应
【实验探究】 1、在4只试管里分别放入两小块镁、锌、铁、 铜,再分别加入约5 mL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
2、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
1、镁、锌、铁、铜与盐酸反应比较
2、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交流与讨论:
1.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哪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由此你能把金属分为哪两类?
2.对于能发生的反应,若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的角度去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属于哪种反应类型?并请归纳已学过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金属与浓硫酸、硝酸反应通常没有氢气生成!
结论:根据反应时是否有氢气产生, 将金属分为活泼和不活泼金属
知识点
问 题
观察如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特点?
镁、锌、铁与盐酸
(或稀H2SO4)的反应:
目标导学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1.大多数金属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
2.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二:
可根据金属是否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Mg > Zn > Fe > (H)> Cu
小结
归 纳
1.置换反应: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归 纳
2.置换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比较
反应类型 概念 举例 表示式
化合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C+O2 CO2 A+B==AB
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CaCO3 CaO+CO2↑ AB==A+B
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C+2CuO 2Cu+CO2↑ A+BC==AC+B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苹果、梨用铁刀切了以后,表面会变黑。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苹果、梨子等多种水果的细胞里,都含有鞣酸,鞣酸能和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
想一想
◆ 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2.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金属越活泼,反应越容易,越剧烈)
◆ 置换反应
A+BC===B+AC
◆ 金属活动性
Mg > Zn > Fe > (H)> Cu
课堂小结
1.下列物质不能用酸与金属反应直接制取的是
( )
A.FeCl3、CuCl2
B.MgSO4、MgCl2
C.AlCl3、Al2(SO4)3
D.ZnSO4、ZnCl2
检测目标
A
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产生
B.金属铝在空气中具有抗腐蚀性,是因为金属铝不与空气反应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很高
D.硫在O2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检测目标
2.下列有关金属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与氧气反应必须要加热或点燃B.“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高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三氧化二铁
D.铜在空气中加热,表面变黑
D
检测目标
4.下列金属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是( )
A.铜 B.银 C.镁 D.铁
C
检测目标
5.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H2+CuO Cu+H2O
B.2Mg+CO2 2MgO+C
C.CO+CuO Cu+CO2
D.Fe+CuSO4=== FeSO4+Cu
C
检测目标
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整理本课知识点
2.完成同步练习题
谢谢(共29张PPT)
名言欣赏:
不是电解质也不一定就是非电解质。所以,对你不好的人也未必就是坏人!
1、什么是金属氧化物?请举例说明。
2、如何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3、什么是置换反应?其特征有哪些?
温故知新
将铁钉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有何现象?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 + CuSO4==== Cu + FeSO4
蓝色溶液
红色
浅绿色溶液
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导入新课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2课时 金属活动性顺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下册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目标导航
1.探究铝和铜、银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2.知道金属活动性顺序,会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
自主研学
自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初步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并标注在教材中。
请大家利用5分钟时间:
实验药品:
铝片、铜丝、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
( Al 、 Cu 、 Al2(SO4)3 、 CuSO4 )
目标导学:金属活动性顺序
1.金属与金属化合物反应
实验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
浸入溶液中的铝片
表面覆盖一层紫红
色物质,溶液由蓝
色逐渐变为无色
无明显现象
2Al + 3CuSO4=== Al2(SO4)3 + 3Cu
结论:活动性强弱 Al > Cu
设计实验判断Cu、Ag的活动性强弱
提供的实验药品:
铜丝(Cu)、硝酸银溶液 (AgNO3)
实验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浸入溶液中的铜丝
表面覆盖一层黑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结论:活动性强弱 Cu > Ag
Cu +2AgNO3 ===Cu(NO3)2
+ 2Ag
Cu+2AgNO3===Cu(NO3)2+2Ag
2Al+3CuSO4=== Al2(SO4)3+3Cu
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归 纳
金属+金属化合物 新金属+新金属化合物
1.以上反应类型都属于 反应。
2.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__________。
置换
Al>Cu>Ag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逐渐减弱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K Ca
①金属活动性从前到后逐渐减弱;
②位于(H)前的金属可以置换出酸中的氢;
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K、Ca、Na除外!)
3.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应用
问 题(一)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为什么有氢的位置,有何作用?
问 题(二)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有何重要应用呢?
知识探究
归 纳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 动性就越强。
知识探究
归 纳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知识探究
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了铜盐溶液里的铜能被铁置换,从而发明了湿法炼铜。
湿法炼铜的原理是:CuSO4+Fe=Cu+FeSO4
在汉代许多著作里有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也有“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的记载。南北朝时更进一步认识到不仅硫酸铜,其它可溶性铜盐也能与铁发生置换反应。南北朝的陶弘景说:“鸡屎矾投苦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即不纯的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醋,用醋溶解
湿法炼铜
后也可与铁起置换反应。到唐末五代间,水法炼铜的原理应用到生产中去,至宋代更有发展,成为大量生产铜的重要方法之一。
除了湿法炼铜外,还有火法炼铜,火法炼铜的主要原料是硫化铜精矿,一般包括焙烧、熔炼、吹炼、精炼等工序。
湿法炼铜厂附近环境
火法炼铜厂环境
可否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或者说:能否用铁桶配制农药波尔多液?(配制波尔多液时用到硫酸铜溶液)
Fe +CuSO4====Cu+FeSO4
生活常识
2.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
(2)金属能否与其他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1)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1.金属活动性顺序
课堂小结
1.已知甲、乙、丙三种不同金属,甲在空气中加热后仍保持原金属光泽,乙在空气中会缓慢氧化而腐蚀,丙在空气中会迅速氧化,需保存在煤油中。则甲、乙、丙三种金属对氧的化学活动性强弱关系为(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检测目标
D
2.金属锰与氯化亚铁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Mn+FeCl2===MnCl2+F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C.锰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
D.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D
检测目标
3.将铜丝插入下列溶液中,有明显现象的是( )
A.HCl溶液 B.AgNO3溶液
C.MgSO4溶液 D.FeSO4溶液
B
检测目标
4.下列四个实验中只需要完成三个就可以证明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中不必进行的实验是( )
A.将锌片放入稀硫酸中
B.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
C.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D.将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D
检测目标
5.下列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及元素名称、符号均正确的一组是( )
A.钾K>钙Ca>钠Na>镁Mg
B.铝Al>锌Zn>铁Fe>锡Xi
C.铅Pb>铜Cu>贡Hg
D.金Au>银Ag>铂pt
B
检测目标
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整理本课知识点
2.完成同步练习题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