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圆的认识西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圆的认识西师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03 05:4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依据这一基本理念,在本节课中,无论是对圆各部分名称的认识,还是对圆特征的探索以及对画圆方法的掌握,都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数学活动来获取有关圆的知识,深入地认识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7 、58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中的学习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
[学情分析]
1、六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生活中有许多圆形的物体,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2、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特征以及正确的画圆方法,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2.在探索、交流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沟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特征,理解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具:圆规、直尺、圆片、课件。
学具:圆规、圆片、画图工具。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在游戏情境中感知圆
1、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非常喜欢做游戏,那咱们就做一个“抢篮球”的游戏。现在,如果让大家像这样(出示课件)在我面前站一行,老师喊口令,谁先抢到篮球谁就获胜。如果是你,你觉得这样站合理吗?那怎样站才合理呢?
2、同学代表发言。出示课件,为什么这样站就公平?引导得出:每个同学到篮球的距离都相等,这样才公平、合理。
3、师:真的是这样吗?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进而引出要学习的内容,贴切、自然,这样可以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要,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在观察比较中认识圆
1、认识圆內、圆上、圆外,区别三个概念
师:同学们站的位置是站在圆上,每个人都相当于圆上的一个点,老师站在圆內,而且是圆內最中间的一个点上,这一周以外的叫圆外。
2、师:圆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了美的使者和化身,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圆吗?老师也带来了几张带圆形的物体的图片,请同学看一下。(课件出示:摩天轮、古钱币、呼啦圈、自行车、月亮、小亭子的门等物体上的圆)可以说,圆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许多物体都给我们以圆的形象,例如:圆圆的月亮,象征着和谐、美满、幸福、团圆。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素材,展示生活中的圆,一方面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地感知“圆”。
2.直观比较,进一步了解圆。
(1)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以开火车的方式说出它们的名字。
(2)课件出示:圆
提问:请同学观察,圆跟上面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指名学生说说。得出:以前这些是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又进一步认识了圆,知道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抓住平面图形中“曲”与“直”的不同,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了解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与联系,知道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三、在探究活动中掌握圆的特征
1、师:要了解圆,就要先学会画圆,请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画圆?
学情预设:有同学说,可以用生活中带圆的物体画圆,也可以用圆规画圆,圆规是画圆的工具。
师:那咱们就一起来学习用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的头和两脚。
(2)师生共同用圆规尝试画圆。
(3)请画得好的同学介绍他的画法(指名说)
(4)出示课件:画圆的步骤:1、定长;2、定点;3、一只脚旋转一周。两个不动:1、针尖不动;2、两脚不动。
(5)根据画圆的方法,让学生再画一个圆。
2.利用圆形纸片自主探究圆的基本特征
师:圆,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图形,它还藏有许多的秘密,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探究圆的秘密,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
(1)课件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1、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圆形纸片,折圆,要求每次都要对折,并画一条折痕;
2、利用直尺等学习用品量一量,比一比;
3、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发现,请记录员记下来,并推选一名同学进行交流。
(2)交流自学成果:你发现了什么?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并通过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圆心、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设计意图:“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通过让学生在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中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积极合作,这样做有利于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体验成功的喜悦,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在这里,学生的学习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
3、回到开始的游戏:现在同学们能不能用刚才发现的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站成圆形,每个同学与篮球的距离是相等的?
4、请同学们自读教材58页第一段话,以加深对圆心、半径、直径这三个概念的理解。
小结: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我们不仅认识了圆,而且掌握了圆的特征和画圆的方法。下面,咱们就登上智慧岛,看看有什么问题等着我们解决。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填一填
2、对口令
3、判断
4、选择题
5、应用:为什么生活中我们把车轮制成圆形的?(课件演示帮助理解)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延展
学校田径运动会即将举行,你有办法帮学校在操场上画出一个半径为10米的圆吗?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 o ):定位
半径( r )
直径( d ) 无数条,长度相等,定大小
d=2r r=
[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和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时首先实生活为素材,采用动画渐变的形式,展示生活中的圆。一方面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感知圆
教学圆的特征及画法采用了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探索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在探究圆心、半径、直径的教学环节中,设计了让学生把圆“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你发现了什么?”这一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操作中发现和理解新知。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机会,都有亲历知识形成过程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课后反思]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