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七年级历史期终试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现南北重新统一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创设了科举制度 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2、“开元之未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诗中的“开元”是下列哪位皇帝的年号(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玄宗
3、假如你能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不可能经历到的事情是( )
A、漫步赵州桥上 B、到到东京的“勾栏”看演出
C、欣赏吴道子作画 D、阅读《金刚经》
4、如果你想了解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和佛学,就仔细阅读( )
A、《水经注》 B、《西游记》 C、《大唐西域记》 D、《金刚经》
5、“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这副对联颂扬的是唐朝大诗的 (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顾况
6、唐的诗句“条条青槐街,相去八九坊”中的“坊”是 ( )
A、住宅区 B、商业区 C、娱乐场所 D、官署
7、郭靖与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请分析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 )
A. 西夏的建立 B. 澶渊之盟 C. 金灭北宋 D. 元朝建立
8、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有一副反映我国古代商业繁荣和社会生活题材的动漫作品,广受参观者热捧。(如右图)你知道它的原作产生于( )
A、宋代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9、下列事件在《资治通通鉴》一书中没有记载的是 ( )
A. 秦始皇统一六国 B. 赤壁之战 C. 安史之乱 D. 澶渊之盟
10、从唐朝中后期开始,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到南宋时期最终完成。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南方是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 B、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C、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11、“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的这首经典《天堂》我们经常吟唱。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
A. 成吉思汗 B. 忽必烈 C. 完颜阿骨打 D. 耶律阿保机
12、下列措施与明成祖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有关的是( )
A、废除丞相 B、大兴文字狱 C、执行削藩政策 D、设立军机处
13、假如你会有机会去台湾旅游,建议你一定要去台南市看看当地的名胜古迹——赤嵌楼,这里设有奉祀民族英雄 的祠堂。 ( )
A. 郑成功 B. 郑和 C. 戚继光 D. 渥巴锡
14、右图是我国发行的一枚纪念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邮票。宋应星的主要贡献是( )
A、发明指南针 B、发明活字印刷术 C、编著《本草纲目》 D、编著《天工开物》
15、当年《明朝那些事儿》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一项是( )
A、废分封立郡县 B、设立特务机关锦衣卫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16、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求》、《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等书,准备写一篇小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他想法的是( )
A、浅议“焚书坑儒” B、略谈清朝的君主专制
C、简论“闭关锁国” D、叙说清朝的对外交往
17、清朝的乾隆皇帝晚年自称“十全老人”,并将自己一生的主要政绩概括为“十全武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哪项应包括在其“十全武功”之内( )
A、荡平东南沿海的倭寇 B、驱逐荷兰殖民者出台湾
C、组织雅克萨之战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8、某中外学生交流团游览北京。一位导游讲解当地名胜古迹,其中不正确的讲解是( )
A、隋朝大运河北抵涿郡,是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B、秦皇陵兵马俑叹为观止
C、万里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D、北京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19、历史证明,统一促使国泰民安,分裂导致国运衰退。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代表请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
A、伊犁将军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乌里雅苏台将军
20、在尚未普及电视和电影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拥有一本精美的连环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很多人就是在童年时通过连环画来阅读名著的。试试你的眼力,看看下面哪一组搭配是错误的( )
A、大闹天宫——《聊斋志异》 B、三顾茅庐——《三国演义》
C、黛玉葬花——《红楼梦》 D、武松打虎——《水浒传》
二 非选择题(5小题共60分)
21、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请列举这一时期发明或推广的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三项重大科技成就。(9分)
22、民族英雄是民众的旗帜、民族的光辉。请列举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期三位杰出的民族英雄及其丰功伟绩。(9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三 “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秦朝)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秦朝)咸阳之郊所坑者。”
——顾炎武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制度?(2分)这一制度正式形成于什么时候?(2分)
什么时候变成了“八股取士” (2分)
(2)材料二体现了建立统治者实施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分)唐太宗对教育的推动表现在哪里?(2分)
(3)唐太宗和顾炎武为什么对这一制度得出不同的结论?(4分)
2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埋骨西湖土一丘,残阳荒草几经秋。
中原望断因公死,北客犹能说旧愁。
——宋·王英孙《岳武穆王墓》
材料二:万里浮云入望阴,千山落日正沉沉。
当朝自馁中兴志,出塞徒劳上将心。
臣子终天仇未报,奸邪设险计殊深。
惟余一箧精忠传,挥泪频看不自禁。
——元·潘音《读岳武穆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中原”指什么地方?(2分)
(2)材料一中的“公”和材料二中的“臣子”都是指谁?他为什么受到人民长久尊敬和怀念?(4分)
(3)材料二中的“当朝”、“奸邪”各指谁?(4分)
(4)“中原望断”是“因公死”吗?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分)
25. 对外交往往往体现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中国历史上有过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时期,也有过与世隔绝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下列图片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外联系的概貌。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些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请回答:
(1)与图一图二有关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分别是什么?(4分)
(2)图三反映了明成祖对我国对外交往的壮举,这个壮举指的是什么?(2分)他最远到达什么地方?(2分)
(3)材料二中的“帝国”指中国的什么朝代?(2分)这个帝国是怎样“人为隔绝于世界”的?(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国运的兴衰与它所采取的对外政策有很大关系,这种历史的经济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启示?(2分)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 DDBCC 6——10 ACADA
11——15 BCADA 16——20 BDBCA
二 非选择题
21、火药 、指南针 、活字印刷术
22、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渥巴锡抗击沙俄回归祖国、康熙帝抗击沙俄(任三个)
23、(1)科举制、隋朝、明朝
(2)网络人才,为统治者服务;扩充国学规模,增加了学员人数,大力推行科举考试制度,网络人才。(4分)
(3)唐太宗作为统治者,网络人才,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稳定,为统治服务;
顾炎武认为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4分)
24、(1)黄河流域(即金军占领的地区)(2分)
(2)岳飞;爱国(4分)
(3)宋高宗、秦桧(4分)
(4)(2分)(本试卷中,开放性试题回答只要合理即可,但要求与史实相符,思想正确。)
25、(1)鉴真东渡、玄奘西游(4分)
(2)郑和下西洋(2分);非洲东海岸与红海沿岸(2分)
(3)清朝(2分);厉行海禁,只许广州一地与外通商,同时严格限制外商活动,闭关政策,妨碍了正常的对外交往,看不清外部变化,导致了与西方差距拉大。(4分)
(4)一个国家不能闭关锁国,与世隔绝;不吸取先进技术,是不可能发展进步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