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1-05 08:11:50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教师:娄艳超
学科:中学历史
交往
冲突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知识总结
巩固练习



西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
印度洋沿岸地区。
文莱
一、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
目的
在位皇帝 时间
人数 船数
出发点 次数
到达范围
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1405~1433年
二万七千多人
二百多艘
刘家港
七次
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刘家港
刘家港


今加里曼丹岛北部
南亚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
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
今印度科泽科德
榜葛剌
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
天方
刘家港
刘家港




占城
今沙特阿拉
伯的麦加
阿拉伯地区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
天方
木骨都束
慢八撒
刘家港
刘家港




占城
非洲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
今肯尼亚蒙巴萨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到达美洲对照表
人物 郑和 哥伦布 比较结果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次数 7次 4次
人数 27800人 1000~1500人
船数 每次航行大小船
只有200多艘 17艘
船只大小 宝船长44.4丈
(151.8米)宽
18丈(61.6米) 旗舰,长24.5米,宽6米
范围 西洋 到达美洲
早半个多世纪
次数多
人数多
船数多
船只大
范围广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远航,有哪些因素?
①明初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基础
②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等科学技术条件
③郑和的个人素质





二、戚继光抗倭
阅读材料:“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材料中的“我”指谁?
2、“海波平”指的是什么?
3、“我”的愿望最终实现,原因有哪些?
4、通过“我”的事迹,并结合材料,你认
为“我”有什么品质值得学习?
探究性学习
“民族英雄”
台州
登州
福建
广东
首先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心向背”;
二是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三是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
四是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七子之歌—澳门
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时间:1553年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
知识总结
明早期
郑和下西洋
友好交往
明中后期
倭寇入侵
殖民侵略
冲突与战争
结论: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
1、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内容,正确的是(  )
①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是从刘家港出发的
②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
③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④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A.① ② ④ B.② ③ ④
C.① ② ③ D.① ③ ④
A

2、抒发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C
---文天祥
---辛弃疾
---戚继光
---岳 飞
明朝中外交往与冲突
Ming Dynasty Chinese and foreign contact and conflict
新 闻 发 布 会
主办单位:德惠市第二十中学 一年三班
Sponsor unit:Dehui city 20th middle school Year three classes
Press con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