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
一、选择题(请将唯一正确的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打一场禁毒的人民战争”是中国政府在扫除毒品中的响亮口号。166年前,一位民族英雄在广州已经用行动表达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勇气,他就是( )。
A.左宗棠 B.林则徐 C.魏源 D.邓世昌
2.中国有一座城市,它因近代史上有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自己的名字受辱,它是( )。
A.南京 B.天津 C.北京 D.上海
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他所说的“长技”在当时不可能包括( )。
A.军事技术 B.政治制度 C.科学技术 D.文化制度
4.在右图所示的残垣断壁是历史上哪一次侵华战争的见证(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颂扬了一位清代名将率军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业绩。这位名将是(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丁汝昌
6.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国家,马克思曾经说它在中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个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7.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在下列哪一地点对我国居民实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
A.上海 B.南京 C.旅顺 D.广州
8.”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请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在下列选项中指出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 )。
A. 辽东半岛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9. 《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 )。
A.美国取得了在华势力的优势 B.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完成了
C.外国公使帮助清政府管理官吏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0.北京大学的前身是1898年设立的( )。
A.燕京大学 B.京师同文馆 C.太学 D.京师大学堂
11.近代史上,实际掌握清朝最高统治权力时间最长是( )。
A.咸丰皇帝 B.慈禧太后 C.光绪帝 D.道光帝
12.20世纪初中国居民王某有四个儿子,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不符合事实的是( )。
A.老大在天津外国人开办的工厂干活 B.老二住在上海租界内
C.老三在北京东交民巷买了一套房子 D.老四参加了反清起义
13.历史课上,老师介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1861—1919年)“从少年时代就赴美留学,学习铁路专业”,他能受到这种教育应得益于(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4.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C.戊戌变法从开始至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D.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15.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去实地考查辛亥革命的首发地,他们应该去( )。
A. 南京 B.上海 C.北京 D.武昌
16.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求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
A.李鸿章→洋务运动 B.魏源→戊戌变法
C.孙中山→辛亥革命 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17.你若想了解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幅白话小说,应该阅读( )。
A.《文学改良刍议》 B.《狂人日记》
C.《文学革命论》 D.《新青年》
18.2005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百年前,我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 )。
A.《马路天使》 B.《渔光曲》 C.《定军山》 D.《十字街头》
19.董必武于1961年写了一首怀念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董老诗中写的“四十年前会上逢”是指哪一次会议?(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0.大连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参观“陆军军官学校“旧址,他们应该去的地方是( )。
A. 广州 B. 武汉 C. 上海 D. 南京
二、识图释图
24.观察下图后回答问题:
(1)下图是反映红军长征的场面,你能为这三幅画写个题目吗?
(
(2)你还能举出例子说明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了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困难吗?
(3)21世纪的今天,我们是否有必要发扬红军精神,请谈谈你的看法
25.观察下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上面历史人物的姓名。
(2)简要概括每位人物的最主要贡献。
三、简答题
26.中国近代曾经先后三次提出向西方学习,你能列出是哪三次吗?请举例子说明。
四、材料题:阅读材料
27.材料一:1998年5月4日,江则民总书记在人大会堂举行的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的大会上,向北大同学,所有学校学生,全国各界青年提出四点希望: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从祖国人民需要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材料二:北京大学生的游行队伍照片。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北京大学”的前身是近代 ,它诞生于 运动之中。
(2)材料二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简述这两次运动的意义?
(4)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发扬图中学生的精神?
五、探究论述题
28. 近代化主要是指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过程。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起步。
(1)中国主要经历了哪些重要的变革?
(2)这些变革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
这些思想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4)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可看出近代化的起步有什么特点?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