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

文档属性

名称 《詹天佑》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05 09:4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詹 天 佑
詹 天 佑
詹天佑 近代铁路工程专家—— 詹天佑(1861-1919),近代铁路工程专家,字眷诚,西名天佑·杰姆。婺源庐源(今庐坑)人。幼居南海,十二岁留学美国,学士木工程及铁路专科,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归国,任教授。1905-1909年主持修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造"竖井施工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燃。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华英工学词汇》等书。
詹 天 佑
小语第12册课件
詹天佑
学习内容:
学习目的:
1、了解詹天佑施工遇到的各种困难,通
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
程师”这一中心。
1、 从詹天佑的施工情况及提早竣工,体
会他的“杰出、爱国”。
2、综合训练,发展学生动口、动手能力。
2、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一边读一边感悟: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中的哪些言行感动了今天的我们?
学习任务
学习建议
抓事例体会,抓句段朗读,画图或演示。
边读边找到一些细节划下来,在自己特别有感触的词语下面圈圈划划。
先自己学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习方法
自由读课文第四节,
用┈┈画出詹天佑是怎么说的?
用 画出詹天佑是怎么做的?
用 画出詹天佑是怎么想的?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让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让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让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让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让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京张铁路经费被控制在英国汇丰银行手中。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筑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
  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入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被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詹天佑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让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当资金短缺,铁路修筑被迫中断的时候,
  詹天佑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让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当帝国主义打扮成猎人的模样,看中国人出洋相的时候,
  詹天佑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让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当皇亲国戚来阻挠的时候,
  詹天佑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让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当亲友牺牲、离去,当女婿被绑架、女儿身亡的时候,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听老师读这段话时,你们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詹天佑
看谁最聪明
1、詹天佑是我国( )的
( )工程师。
2、( )主持修筑的京张铁路是第( )
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
干线。
3、在帝国主义( )( )( )
声中,在全国人民殷切( )中,清政府任
命詹天佑为( ),修筑京张铁路。
杰出
爱国
詹天佑

阻挠
要挟
嘲笑
希望
总工程师
努力喔!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作人员之口。”
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为国争光的爱国思想
自学提纲:
1、在开凿隧道时詹天佑采用了什么方法?画图简介。
2、从中你可以看出詹天佑什么品质?
想一想,詹天佑是怎样主持开凿居庸关的?
(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
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
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
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
中部竖井法
(中部竖井法)
八达岭隧道
詹天佑
同桌讨论学习第五自然段,请用箭头试着为它们分别开凿隧道。
图1是什么山?此山有什么特点?詹天佑是采用怎样的开凿方法?
图2是什么山?此隧道有什么特点?詹天佑是采用怎样的开凿方法?
此山山势高,岩层厚。
詹天佑决定
居庸关。
八达岭。
图1
图2
詹天佑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
办法。
此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 的三倍长。
先从山顶往下 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的办法。
火车是怎样过青龙桥的?为什么要把铁路设计为人字形?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
    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
                            
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
 头, 
  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
    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
 前进,
   过了“人”字形线路的
岔道口就倒过来,
          原先推的火
  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
  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
          这样一
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
       詹天佑顺着山
势, 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詹天佑
了解火车的行程路线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时候也用到这个办法?
勇于创新的智慧才干
詹天佑
联系上下文讨论:
为什么说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给了藐视
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詹天佑
杰出
爱国
阻挠、要挟、嘲笑(帝国主义)
受命:
施工
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
设计“人”字形线路
提前竣工
有 力 回 击
现在台湾阿里山森林铁路特色: (1)螺旋状登山:螺旋三次环绕独立山段的登山铁道设计。距嘉义二七.三六公里处的独立山,地势急峻,路线无法提升。因此模拟蜗牛外壳的螺旋状为这一段的线路,設計以环绕三圈如旋状盘旋而至山顶。当火车回旋上山時,从窗外可三眺忽左忽右刚通过之樟脑车站仍在山下,然后再以「8」字型离开独立山。 (2)Z字型爬升:自屏回那站到第一分道后,为在有限的用地上做最有效的火车爬坡,铁路成「Z」字型曲折前进。火车時而前进,時而后推,此种登山方式乃为各国爬山铁路最常用的方法。到阿里山站共有四个分道,每到转折点,车长得敏捷地跳下车,扳动岔道,故有「阿里山火车碰壁」之称。

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
勇于创新的智慧才干
为国争光的爱国思想
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你能给这条铁路起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名字吗?
作业:
同学们,詹天佑的崇高的爱国思想、杰出的创造才能对你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启示呢?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詹天佑,字眷诚,江西婺源人。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出生在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儿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目睹北美西欧科学 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产生悲观情绪,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6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 回国后,詹天佑满腔热忱地准备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但是,清政府洋务派官员迷信外国,在修筑铁路时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顾詹天佑的专业特长,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师学堂学驾驶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舰“扬武”号担任驾驶官,指挥操练。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蓄谋已久的法国舰队陆续进入闽江,蠢蠢欲动。可是主管福建水师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却不闻不问,甚至下令:“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这时,詹天佑便私下对“扬武”号管带(舰长)张成说:“法国兵船来了很多,居心叵测。虽然我们接到命令,不准先行开炮,但我们决不能不预先防备。”由于詹天佑的告诫,“扬武”号十分警惕,作好了战斗准备。当法国舰队发起突然袭击时,詹天佑冒着猛烈的炮火,沉着机智地指挥“扬武”号左来右往;避开敌方炮火,抓住战机用尾炮击中法国指挥舰“伏尔他”号,使法国海军远征司令孤拔险些丧命。对这场海战,上海英商创办的《字林西报》在报道中也不得不惊异地赞叹:“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国人会这样勇敢力战。‘扬武’号兵舰上的五个学生,以詹天佑的表现最为勇敢。他临大敌而毫无惧色,并且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能镇定如常,鼓足勇气,在水中救起多人……”
从战后到1888年,詹天佑儿经周折,转入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这是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 刚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验。当时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榆铁路修到滦河,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滦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涨急流。铁桥开始由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担任设计,但失败了;后来请日本工程师衽实行包工,也不顶用,最后让德国工程师出马,不久也败下阵来。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搞,负责工程的英国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詹天佑来试试。 詹天佑是一个认真踏实的人,他分析总结了三个外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后,身着工作衣与工人一起实地调查,(P116)密测量。夜晚,借着幽暗的油灯,又仔细研究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反复分析比较,最后才确定桥墩的位置,并且大胆决定采用新方法——“压气沉箱法”来进行桥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了滦河大桥建成了。这件事震惊了世界:一个中国工程师居然解决了三个外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的大难题。 詹天佑初战告捷后,立刻遇到了更为严峻的考验。1905年,清政府决定兴建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英俄都想插手,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他们的企图没能得逞。英俄使臣以威胁的口吻说:“如果京张铁路由中国工程师自己建造,那么与英俄两国无关。”他们原以为这么一来,中国就无法建造这条铁路了。在这关键时刻,詹天佑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全权负责京张铁路的修筑。消息传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及英国报刊挖苦说:“中国能够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在娘胎里没出世呢!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们甚至攻击詹天佑担任总办兼总工程师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任用一个外国工程师,并表示:“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铁路。” 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带着测量队,身背仪器,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
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于工程人员之口。”接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复勘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也冻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进入最困难的阶段。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山峦重迭,陡壁悬岩,要开四条隧道,其中最长的达一千多米。詹天佑经过精确测量计算,决定采取分段施工法:从山的南北两端同时对凿,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大量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脸汗。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无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 为了克服陡坡行车的困难,保证火车安全爬上八达岭,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从而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低了坡度。列车开到这里,配合两台大马力机车,一拉一推,保证列车安全上坡。 詹天佑对全线工程曾提出“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处奋斗,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一些欧美工程师乘车参观后啧啧称道,赞誉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却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 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又继任了粤汉铁路督办兼总工程师。这时,美国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要他亲自去美国参加授衔仪式。为了全力参加祖国铁路建设,他放弃了这一荣誉。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了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 詹天佑从事铁路事业三十多年,几乎和当时我国的每一条铁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到晚年,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19年病逝。周恩来同志曾高度评价詹天佑的功绩,说他是“中国人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