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风骨何处寻,慷慨悲凉《短歌行》
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全诗。
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
鉴赏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情感的技巧。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人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155-220,字孟德,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军事家
官渡之战《孙子略解》《兵书要接》
文学家
“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风格苍劲悲凉。代表作《蒿里行》《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建安文学
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 、“七子” 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建安风骨
曹操、曹丕、曹植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诵读全文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忧
思考
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那么诗人为何而忧?都有哪些忧思?
一忧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人生苦短
二忧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人才难得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忧
功业未就
只争朝夕
招纳人才
天下归心
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了北方,然而南方“孙刘联盟”虎视眈眈,统一天下的大业久久不能实现,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乌鸦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出了这首千古名作。
请根据你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探讨本诗的写作时间是赤壁大战之前还是之后。
《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1)北方已经完成统一,曹操能号令北方,虽历经多次的征伐,人才齐聚,军力强盛。
2)赤壁大战失利之后,三足鼎立之势形成,南北方的实力达到一段时间内的平衡,曹操一统天下的雄心遭遇挫折。
3)曹操巩固边防之后,退回北方,曹操已至人生暮年而人才损耗,民生凋敝,对于他这样的政治家而言,急需治军兴民,百废待兴。4)不仅曹操在北方需要发展,南方的蜀汉与东吴皆需要发展,大家都在为提升实力而奋斗,对人才的追逐可谓不择手段。
情感
天下未定之忧
人生短暂之忧
人才难得之忧
战前
士气振奋,表达渴望招纳人才统一天下的壮志。
颓然沮丧,体现希望招纳人才挽回局势的反思。
战后
?
如果你就是曹操正在寻找的那位贤才,你会为《短歌行》中的哪个句子所打动?是何种诗歌技巧赋予了它动人心弦的力量?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引用《诗经》,以姑娘对情人的思慕拟写对人才渴求之深;
又略去后句“纵我不往,子宁不嗣(贻yí)音? ”,引人深思。
再引《诗经》,由对人才的“求而未得”到“求而得之”,借宾主和乐的宴会场景,表明自己对贤才的态度。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写景,兼用比兴,生动地表达
贤才难得、理想未竟的忧虑;
对人才彷徨犹豫的充分理解。
化用《管子》,又略去下句“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既表明不会停止招才纳士,又体现出自己如山海一般的胸襟和气度。
用典,愿以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之诚心,实现天下一统之雄心。
叙事,想象旧友重逢,谈心言欢的温馨景象。
修辞手法
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用典的作用:
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
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乌鹊——人才?贤才?
“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屈原《九章·涉江》)屈原代表的楚文化,以“燕雀乌鹊”为凡鸟,为恶禽,用以比喻奸邪小人,大约代表了战国时楚人的观点。
《后汉书·五行二》:“灵帝光和四年秋,五色大鸟见于新城,众鸟随之,时以为凤凰。时灵帝不恤政事,常侍、黄门专权羽孽时也。”在这一段引述中,可见乌群或乌鹊聚则斗,视为不祥之兆。三国魏人张揖 《广雅》尝言:“古有《鸦经》占吉凶,南人喜鹊恶鸦,北人反之,师旷以白项者为不祥。”
,《山海经·大荒东经》称:“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的“阳乌”的神话。其中,乌都是吉祥的意思。喜鹊,始称鹊。《禽经》:“灵鹊,灵鹊兆喜,鹊噪则喜生。”鹊很少单用,乌与鹊同属一科,古人就很容易将两者连在一起,形成“乌鹊 ”一词。因而在汉魏之际而乌鹊一词具有悲喜的双重性,不能一概而论。
乌鹊——人才?贤才?
曹操的《求贤令》中说:“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借助姜子牙的身份低微和陈平的道德瑕疵来表现自己的人才观:道德瑕疵并未影响曹操对人才的任用和选择。
可见,在当时的现实条件中,曹操对人才的渴望是多么迫切。
小结
人生苦短
求才不得
功业未就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一统天下
英雄的慷慨悲歌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悲凉而不失慷慨
深沉而不乏雄健
以人生感叹的悲凉情调开始
以一统天下的慷慨豪情告终
以求才若渴的迫切愿望为续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苏轼《赤壁赋》
时操已醉,乃取槊立于船头上,以酒奠于江中,满饮三爵,横槊谓诸将曰:“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今对此景,甚有慷慨。吾当作歌,汝等和之。”
——罗贯中《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