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上《荷塘月色之叠字的魅力》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必修上《荷塘月色之叠字的魅力》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2 22:3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荷 塘 月 色
朱自清
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向来受到人们的赏识。“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
寻寻觅觅——侧重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
冷冷清清——侧重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
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心境,悲惨凄凉,终日愁苦。
①三者用"情"贯穿一起;②声律上急促跳动,节奏铿锵;③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下基调,创造出悲伤的氛围,使读者受其感染。
让语言纤纤作细步:叠字的魅力
叠字的特殊功能
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连用了六组叠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前两句写景,用"青青"、"郁郁"描绘出春天草木浓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四组叠字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简直呼之欲出。
形象性
《古诗十九首》在叠字运用上堪称典范。再如《迢迢牵牛星》,全诗仅十句,用了六组叠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形象地表达了牛郎织女缠绵的感情。
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
确切性
《孔雀东南飞》“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摹拟车马声,渲染了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诺诺”、“尔尔”是答应声——“好,好”、“就这样”。把说嘴媒婆的油滑、奉承的性格得活灵活现。
《木兰辞》用“唧唧复唧唧”的叠词,写木兰的叹息声,也十分确切。
叠字可使诗的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如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之十》:“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音乐性
《诗经》三百零五篇中使用叠字有二百篇,请大家举出例子。
叠词形式:
AA——静静
ABB——静悄悄
AABB——清清静静
风萧萧兮易水寒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氓之蚩蚩;泣涕涟涟;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忧心烈烈;四牡骙骙;四牡业业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长路漫浩浩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本学期的叠词
让语言纤纤作细步:双声叠韵
两个字的韵母或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如“荒唐”,“螳螂”,“徘徊”
叠韵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
让我们荡起双桨
双音节词中两个字的声母相同。
双声
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
双声叠韵,高考不作考查,但是在作文考试、口头交际、日常写作中结合叠词、反复运用,能让我们的语言纤纤作细步,婀娜随风转。
阅读文本1-4段,找出叠词
本文叠词分类,一、从新颖角度:新颖;常见
二、从感彩分类:阳光的,美好的;中性的;阴郁的、低沉的
1
渐渐地、迷迷糊糊地、悄悄地
2
蓊蓊郁郁的,阴森森的,淡淡的
3
苍茫的
4
曲曲折折的,田田的,亭亭的,层层的,一粒粒,缕缕,密密地,脉脉,袅娜,渺茫
4




这些叠词感彩如何?
美好的,即使是中性的,在语境之中也变得美好。跟着好人学好样,跟着巫婆跳大神。
曲曲折折的,田田的,亭亭的,层层的,一粒粒,缕缕,密密地,脉脉,袅娜,渺茫
这一段主要描写什么景物?
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这段景物
这段景物整体写作角度如何变换?
远景——近景(特写)——远景
这段景物的动和静如何体现?
动静结合:静态的花、叶;风中荷叶,脉脉流水
化静为动:比喻、拟人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故事发展:夫妻誓别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zhuó)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温故知新:多方面特写
内容:荷叶、多形态的荷花、荷香、荷波(想象)、荷韵
月下荷塘
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五个方面。
尝试找出这些句子,展开想象,阅读品味它的妙处。
从叠词,我们就可以看出感情基调是美好的,巧妙的比喻和拟人,更让文章“精妙世无双”
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由“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两者不仅相似,而且写出其动态美。
荷花:①拟人:“袅娜”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赋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②比喻: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写出了荷花的神韵
博喻的表达效果:多角度、多侧面,更生动形象。
青春是风中的野火,是雨中的花蕾,是一枚等待成熟的青苹果
快乐是暴风雨中的飞鸟,是游向大海的鱼,是孩子手中的风筝,是新婚的礼服,是重逢时的抱头痛哭
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等,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想象的跳跃,“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把“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烘托出几分幽雅和宁静来。
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其最大特点是“感觉的转移”。
例句:①那些芦苇高高低低地晃动着,如同鼓点有节奏的击打。②她的声音犹如棉花糖一样甘甜,犹如婴儿的棉肚兜一样柔软。③你的耳朵在侦察,你的眼睛在倾听,你的指挥棒上跳动着你的神经。
荷波:“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叶子“有一丝的颤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听觉形象,风吹花叶的颤动声音,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创造出了清幽恬静的氛围。
荷韵:“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作者把所见与想象结合,“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传意,这里用来写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