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4.1
牛顿第一定律
杨
静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
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会用惯性解释一些现象;能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2)
过程与方法
1.
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
通过实验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
2.
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
★教学重点
1.
认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思想方法,了解理想实验的作用。
2.
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
★教学难点
1.
力和运动的关系推理过程
2.
惯性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引入:先播放嫦娥四号登月剪辑视频,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以及物体的受力,运动与力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1.运动学:在物理学中,只研究物体怎样运动而不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分科,叫运动学。
2.动力学:在物理学中,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分科,叫动力学。
牛顿运动定律确立了力与运动的关系,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进行新课
(一)历史的足迹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79,回答问题:
1、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上有哪些代表人物?
2、每位科学家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如何认识的?
3、伽利略是如何证明其观点的?
学生回答总结:
1、亚里士多德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俐略的观点: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1)展示伽利略的思维过程,用视频动画演示理想斜面实验
①
如果没有摩擦,第一个斜面上小球将会上升到什么高度?
②
第二个斜面上小球将会上升到什么高度?
③
小球在水平面上会如何运动?
推理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牛顿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二)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上状态,直到有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物理学的基石。
2、对定律的理解指出:
(1)物体运动不需要力。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惯性与质量
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引出惯性概念
1、惯性:把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2、说明:(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3)惯性与质量: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三.课堂练习
1、观看视频,解释水的形状以及鸡蛋为什么落入水中
2、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
)
A.物体只有在静止时才具有惯性
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也越大
C.太空中的物体没有惯性
D.不论物体运动与否,受力与否,物体都具有惯性
3、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如果下落过程中某时刻重力突然消失,物体的运动情况(
)
A、悬浮在空中不动
B、速度逐渐减小
C、保持一定速度向下匀速直线运动
D、无法判断
4、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车厢内有一个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
A.人跳起后,车厢内的空气给人一个向前的力,这力使他向前运动
B.人跳起时,车厢对人一个向前的摩擦力,这力使人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下落后必定向后偏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
D.人跳起后,在水平方向人和车水平速度始终相同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
1、伽利略研究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方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惯性及应用惯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五、板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之前的错误认识
2、伽利略的质疑--理想实验
3、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4、惯性--物体的固有属性
5、惯性的量度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六、布置作业
作业:阅读课本82页“惯性参考系”,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反思
w.w.w.k.s.5.u.c.o.m
www.ks5u.com
PAGE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