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梁实秋
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社,主编《新月》月刊。后迁至台,历任台北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英语教研所主任、文学院院长、国立编译馆馆长。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
他的散文,不少为传记和怀人之作,文字清丽、淡雅,别具一格。他记述人物很有特点,善于撷取一、二个或几个印象鲜明的生活片断来刻画人物。 ——苏振元
[ 梁启超先生简介 ]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茶坑村人,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术大师,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之称,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包括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梁启超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四岁便在开始学习中国古代典籍,有“神童”之称,十二岁考中秀才,十七岁考中举人,1890年梁启超师从康有为,求学于万木草堂,接受维新变法思想。先后倡导、发动公车上书,通过强学会、《时务报》等积极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参与和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杰出代表,推动中国历史前进。戊戌政变后,他东渡日本,并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广泛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和社会学说,影响和启迪了整整一代人。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回国,先后入阁任司法总长、币制局总裁和财政总长,特别是组织策划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战争”,在战争中发挥了“一支笔强于十万雄兵”的巨大作用。 1918年,梁启超感愤于军阀的黑暗统治,离开政界,转而专注于学术和教育事业,组织共学社、讲学社,受聘南开大学,主持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与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合称为清华四导师,担任京师图书馆、北京图书馆馆长,此外,还在全国各地进行巡回演讲。在学术研究方面获得较大成功,对中国历史文化研究非凡的成就,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一生著述宏富,达一千四百万字,结集为《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
政治活动家
启蒙思想家
资产阶级宣传家
教育家
史学家
文学家
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梁启超的次子梁思永,是中国杰出的考古学家,对新石器时代和商朝的考古有重大的贡献。两人都在1948年当选为院士。梁思礼则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1、字词正音
戊戌(wùxū)叱咤(chìzhà)风云
莅校(lì )精悍(hàn)
激亢(kàng) 箜(kōng)篌(hóu)
酣(hān)畅 蓟(jì)北
2、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本文似为记事,实为写人,通过记录一个精彩有演讲场景来表现梁启超先生的一些特点,表达对教师的崇敬之情。
第一部分(1) 简述演讲的背景
第二部分(2-9)具体描述这次演讲
第三部分(10) 对学者梁启超的评价
文章记叙了梁启超的哪些情况?他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思
考
?
梁任公演讲特点
开场白:
独特(谦逊、自负)
声音:
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 睿智)
内容:
丰富有趣(博闻强识 学识丰富)
表情:
成为表演 酣畅淋漓(感情丰沛)
肖像:
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
步履稳健
气质风神潇洒
眼神光芒四射
(潇洒自信)
神态:
生动有趣(自负、谦逊)
语言:
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动作:
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箜篌引》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古诗源》“朝鲜津卒霍里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妻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曲,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
梁任公讲稿中是这样的:“古乐府里头有一首箜篌引,不知何人所作,据说是有一个狂夫,当冬天早上,在河边‘披发乱流而渡’。他的妻子从后面赶上来要拦他,拦不住,溺死了。他的妻子做了一首‘引’,是:‘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结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哭主》一出写左良玉在黄鹤楼开宴,正饮得热闹时,忽然接到崇祯帝殉国的急报,唱道: 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你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 宫车出,庙社倾,破碎中原费整。养文臣帷幄无谋,豢武夫疆场不猛。到今日山残水剩,对大江月明浪明,满楼头呼声哭声。这恨怎平,有皇天作证。……
——《桃花扇》
他呼唤青年:“醒醒吧!养足你的根本智慧,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保护你的自由意志。”“眼界放远些啊!力量放韧些啊!那么世界就没有一件可悲的事。”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文中的外貌描写、言行描写、细节描写等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学习文章语言,解读难句、品读饱含作者情感的语句;
3、品评人物,以性格、品质为关注点,注意人物性格中包含的时代因素;
4、品味散文中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点:
1、品评人物要从人物外貌言行关注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品质。
2、关注文中表现出来的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笔下刻画的“热心肠”含义;
2、把握演讲过程中先生流露的情感倾向。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清华大学是我们每个学子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其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近代一位学者集《易经》中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学子树立“完整人格”的警言。大家知道这位学者是谁吗?
学生明确:梁启超。
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梁实秋来领略梁启超的演讲风采。
二、看标题、明对象
明确:本文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标题中提到了梁任公先生,大家吗?请学生介绍关于梁任公先生。
三、阅课文、找范围
1、文章哪些段落写到了梁任公先生的演讲?演讲效果怎样?何以见得?
明确:文中1、6、7、8、9等段落。相当成功,听众深受感染,留下深刻的印象。
依据: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但是他们没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
“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四:品语句、抓特点(演讲中体现出的性格特点)
梁任公先生的演讲为什么能够如此成功?谈谈梁先生的演讲特点。
板书(见PPT)
开场白(独特):抓住先生谦逊而自负的语言、沉着而有力的声音、风趣而洒脱的动作;
演讲(生动)抓住演讲的形象性强、记忆力强、感染力强。
体味其中强烈的情感。
五、读引文、悟情感
①朗诵、解释《箜篌引》——活画出一出悲剧
②讲他最喜爱的《桃花扇》——痛哭流涕不能自己
③讲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
品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看到老杜和先生的共同点:心忧国事,希望国家从动乱中获得安定。
可见:老杜之心即任公之心
品读《桃花扇》中左良玉的唱词:“高皇帝,在九天,不管亡家破鼎。哪知你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 ”
崇祯和光绪帝都努力而遭失败,中华民族失去图强振兴的机会。
可见:先生伤心岂独为“桃花”?
品读《箜篌引》,理解渡河人的直面死亡、执着追求的特点。
联系先生的经历,对义无反顾者的悲叹,对无可挽回局面的痛心,是肝胆赤诚者深刻的悲怆。
可见:悲怆最难遣“箜篌”
小结语:
热心肠:爱国强国之梦 忧国忧民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