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ii3《囚绿记》优化教案二拖一(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必修ii3《囚绿记》优化教案二拖一(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同步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05 10:20:09

文档简介

《囚绿记》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朗读以悟情、品析以释旨、续写以练笔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探究文章的思想情感和“绿”的象征意义,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提升。
教学设想:
从形式到内容逐渐突破,由品味体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语句入手,通过几看课题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绿的象征意义,提高赏悟能力。
教学方法: 整体感知、读写赏悟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 激情导入、走进陆蠡
在神圣的文学殿堂里,我们经常可以感受到恬美空灵的自然之美。神游荷塘,我们品味到月色下缕缕的荷香;独立朔漠,我们领略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壮;夕阳西下,我们咀嚼到 “古道西风瘦马”的苍凉……在文学里融入自然,总会别有一番风味。
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一双慧眼,一起去寻找那片绿,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二、 品读课文、体悟情感
1. 检查预习,解读字词
piē hézhé xǐ yà xī suō yī xùn
瞥见 涸辙 移徙 揠苗助长 淅沥 婆娑 猗郁 蕈菌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呢?
读一篇散文,首先要做的就是抓住文章的线索,下面让我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这篇文章,请同学们勾画出有关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①绿指什么?(常春藤—爬山虎)
②作者为什么要囚绿?(爱绿)
③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④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板书:恋绿――囚绿―― 释绿――思绿(线索)
3. 美读课文,感受“绿”意
(1)提问:作者为什么对绿情有独钟?请你从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语句。(学生自由朗读并圈点批注,朗读时要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指导朗读5-7段。
(2)请同学们以“绿是如此……”句式来造句。
4.精读课文,品味“情”感
(1)过渡语:是啊,绿色在作者笔下显得如此寂寞而又温柔,犹如温润的玉在胸中融化。
请同学们再看课题,如此美好的绿却被“囚”禁住了,是什么念头促使作者“囚绿”呢?
   (自私的念头,作者想和绿色更亲近点)
   追问1:作者有这样自私的念头归根结底是什么原因呢?
   (师板书:喜欢)
   追问2:有个成语是“引狼入室”,我们在此处可以称之为?
追问3:那引绿入室最初给作者带来怎样的情感体验呢?
   (“生的欢喜,超越了任何种的喜悦”。)
——赏读本句女生读第五段首句,齐读该句
(2)这种喜悦使作者开始给予这绿色以更亲昵的称呼。(绿友)
   设问:作者已经把它当作自己的朋友,请问你有好朋友吗?
   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什么?
   那我们的这位“绿友”有没有和作者一样体会这种“生的欢喜”? (没有)
   这位绿友怎么了? 它有怎样的变化?
   (绿友“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最初“绿友”是什么样子的?(浆液丰富的柔条)
   给人什么感觉?
  (饱满,仿佛手轻轻一碰就会有水溢出……)
   (3)师:看着绿友的固执、衰弱作者情感有那些变化呢?
   (师板书:恼怒)
   小结:从最初的引绿入室带来的喜悦到如今的恼怒,作者情感上大起大落啊。我们现在请男生朗读第9段、女生读第11段,体会情感的变化。
   (4)作者由爱绿而囚绿,联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同学们,你们有哪些启示呢?)请你们小组内互相讨论一下吧。
三、主旨探究、续写练笔
1.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这些是不是陆蠡想要表达的主旨呢?(不是。)作者在文章中仅仅是要抒发自己对绿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吗?显然还有更深层的寄寓,请你找出文中能体现本文时代背景的语句,联系作者生平(幻灯片展示),谈谈你的理解。
   (因为这篇文章最后说卢沟桥事变发生了)
  2.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了。我们一起看看最后作者写了什么内容。 (齐读13段)
  3.最触动你的是哪一句话?
   (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4.最后我们回看课题,“囚绿”在这里发生变化了。
   变成了 ——“囚人”
   什么人? (中国人。)
   中国人有没有被屈服呢? (没有)
师:请看这“绿”和“中国人”之间,作者是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的?
  (运用象征手法,绿其实象征了不屈服于黑暗,渴望自由、阳光的中国人。)
小结:“囚绿”既是作者个人境遇的隐喻,更是民族命运的象征。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他不仅抒发了自己对绿的热爱,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精神,寄托了作家对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
这种写作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托物言志。
5、课内练笔(幻灯片展示):
陆蠡被日本宪兵逮捕后,日本人问他:“你爱不爱国?”他大声回答:“爱国!”又问:“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答曰:“绝对不能征服!”
……
假设陆蠡临牺牲时,眼前又闪现出那一抹远在旧都的绿色,他会想到什么呢,他会对他的“绿友”说些什么呢?
请以“蓦然,我又想起了你,我所挚爱的绿友”作为开头,写一段话。
四、总结全文、拓展提升
1.是啊,站在21世纪的我们从《囚绿记》中又收获了新的启示,这也是文章生命力所在。
2.其实,自古以来像陆蠡一样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渝的仁人志士还很多: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气节、不食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更是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2008是不平凡的一年:5.12地震中面对颤抖的大地、破碎的家园、巨大的灾难,中国人选择了坚强。灾区群众意志弥坚,全国人民爱心总动员,华夏大地上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辉,第一时间,国务院领导人更是亲临灾区发出这样坚实的号召。(出示:昂起坚强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向光明的未来,前进! ——温家宝)
在8月,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使梦想变成了现实。
在9月,中国人首次太空漫步,那鲜艳的五星红旗格外醒目……
  结束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那片绿色,更是寻找光明!
五、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试着借鉴本文的写法,调动你的情感和想象,描述一种景物,力求写出景物的特点。
附板书设计:
囚绿记
陆蠡
恋绿 喜欢
囚绿(生命) ↓ 永向阳光
释绿 …… 恼怒
思绿2、囚绿记
第一部分:
1.依照原文在注音处填上恰当的字。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cōng1óng(  )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yīyù(  )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2.根据注释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词语。
(1)明了简单。( )
(2)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
(3)形容轻微的雨声。( )
(4)充满生气的样子。( )
3.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2)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4、下面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绿色是多么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B、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C、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绿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D、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
5、对文中叙述过去在乡间草屋里住时的一件小事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轻宕一笔,变化结构,既体现了结构精巧,又不脱离主题。
B、另述一事,补说了“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说明对“生”的爱早在心是埋下。
C、插叙,致力于表达“我”对“绿友”的爱之深,也为下文对“绿友”恼之切伏笔。
D、表明自己喜欢自然环境,批评友人不珍惜小草的生命。
6、创新运用:
阅读下列两段材料请你把第三、四段材料补充完整:
材料一:繁华大道,乞讨者众,这里乞丐的生存产业链黑幕刚刚被媒体披露。孩子问:我们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些零钱?给还是不给?难题是:教孩子仁慈还是识别欺骗?
材料二:重点中学竞争尤为激烈,帮助同学解答难题至少半小时,使自己本已十分紧张的学习时间受到耽误。孩子问:我要不要帮助同学?帮还是不帮?难题是:教孩子助人为乐,还是不惜一切在竞争中胜出?
材料三:大街上,一位老人被自行车撞倒,肇事者逃跑。曾经有过这样的新闻:一位骑自行车女孩停车上前扶助,不想竟被周围公众指认为肇事者,而受到帮助的老人居然不说明真相。孩子问:应不应该去帮助伤者?救还是不救?
难题是:
材料四:学校门口豪华私车令孩子们侧目,父母占有的社会地位、物质资源的不平衡,会不会引起儿童间的不平等感?
孩子问:坐自己家的车上学有什么错误,送还是不送?
难题是:
读选文,回答问题:
(1)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2)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3)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4)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5)可是在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原文有删节)
7、“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这段话如何理解?
8、试用简要语言概括选文第1节的内容,并结合全文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9、第2节文字作者观察细致,细节描写逼真。仔细阅读后,分析全段写了几层意思?流露出作者什么感情?
10、第3段作者说“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请用一句话说出自私的念头是什么?
11、作者是怎么样描写被囚的常青藤的?结合当时的背景,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12、试从文章内容和语言角度任选一方面对文章进行赏析。
第二部分:
开花的心
春天,刚下过雨,母亲从外面回来,带回来一株细细的幼苗,小心翼翼地栽进门前的菜地里。问是什么,母亲说,不知道,路上捡的。
这株幼苗,就这样在小菜园里安家了。它的叶子和茎都是暗红色,很像红苋菜,我很怀疑那只是株被人从地里拔出来的野草,却被母亲像宝贝一样宠着。母亲喜欢花草,房前屋后,种满了她从田间地头、或者邻居家里移植过来的花草,花很普通,不过仙人掌、凤仙花、向日葵之类的,多数甚至叫不出名字来。母亲却很爱惜,浇水,施肥,松土,一点儿不懈怠。
从春末到晚秋,花儿姹紫嫣红,一串串的,将整个园子都衬得烂漫多姿。
因为有母亲的精心照料,小苗开始飞快地长高,变壮。桃花开罢,牡丹谢了,淡紫的桐花在枝头吹起了小喇叭,它只自顾自地往上长着;槐花落地,向日葵追着太阳张开笑脸,邻居的小姑娘开始向母亲讨凤仙花包指甲,它依然在喧闹的花香蝶舞中沉静安然,像个绅士,从容成长。淘气的小侄,每天都要跑去和它比个头,到膝盖了,到腰间了,到胸前了,终于有一天,小侄哭丧着脸跑去跟母亲告状:“奶奶,我怎么长这么慢啊,它都比我高了!”母亲笑了。
我几乎断定,它不过是株不会开花的草,几次都要拔掉它,却被母亲拦住。母亲说,不是所有的植物都一定要开花,难道你没发现,其实它的叶子也很好看啊。
忽然有一天,我早晨起床锻练,经过菜园的时候,眼前突然一亮,有鲜亮的红色,一闪一闪地晃我的眼,走近,原来竟是那株草。啊,它终于开花了!待仔细看去,却不是花,只是它顶部的叶子全都变成了鲜艳的红色,十几片小小的叶子簇拥在一起,仿佛盛开的花瓣。远远望去,倒真像是一朵娇艳欲滴的花呢。
我在心中止不住地惊叹:原来,原来花还可以这样开啊!慌忙叫母亲来看,母亲用手欣喜地轻抚那些娇柔的叶子,笑着说:“这草,它有一颗开花的心呢!”
此后,它新长出的叶子,全都是灿烂的红色,如同经霜的枫叶,在顶部骄傲地挺立着,倒让园子里其他的花都失色了。每一个从门前经过的人,都会停下来,惊讶于它开花的方式。
是啊,如果一株草有了开花的心,它的叶子也会变成绚烂的花啊!它终于用了这样一种极致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美丽,虽然,我仍然不知道它的名字。
13.文章的题目:“开花的心”从全文来看,有什么作用
14.通读全文,小草之所以开花,你认为有哪些原因



15.“这草,它有一颗开花的心呢!”请你品味这句话的涵义?
16.文章末尾说:“它终于用了这样一种极致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美丽。”你能联想实际,说说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事例吗 (至少举出一个实例)
第三部分:
17、口语交际:
根据下面的情境为林静设计一段对话。
6月5日“世界环境日”这天,林静同学被评为学校“环境小天使”。市电视台记者来采访她,问:“林静同学,祝贺你获得学校‘环境小天使’这样一个美誉。此时,你有什么感想?以后打算怎么做?”林静说:“ 。”
18、综合性学习能力考查
母爱是最无私的感情,它如春天的甘霖,悄无声息地洒落在我们的心田,温馨地滋润着我们生命的幼苗。下面请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感谢母亲的爱吧!
[献给母亲的歌]请写出一首你最熟悉的歌颂母亲的歌曲名和一两句歌词,并加以品析。
[送给母亲的话]请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
[为理智的母爱提一条建议]为了让天底下的母爱得到最理智的回报,请你为母亲在子女的教育上提出一条建议。
(参考答案:1、葱茏;猗郁 2.⑴了截⑵揠苗助长⑶浙沥⑷猗郁 3.(1)绿是生命,是希望,是快乐,它可以让我感到生的希望。(2)常春藤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流露出作者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抑郁愤怒心情。 4、D(点拨:A为比喻,B为拟人,C为比喻) 5、D(点拨:文中并没有批评友人不珍惜小草的生命的意思,友人也是无意的。) 6、教其见义勇为还是遇事装聋作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教孩子生活简朴还是承认现实坦然接受财富。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7、现实生活使“我”尝到人生的挫折带来的苦涩滋味,“我”的心中产生的苦闷、忧郁的情绪。但这可爱的“绿叶”使“我”感受到生命的美丽和愉悦,“我”暂时忘却了痛苦和烦恼,沉浸在生命的宁静与淡淡的喜悦中,并认识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挫折终会成为过去,明天一定是美好的。 8、表达对绿色的喜爱之情,为下文作者囚绿作铺垫。 9、观赏常春藤伸须展叶,变青变老、雨中摆舞,“我”感到慰安与希望。 10、把常青藤囚进室内。 11、依旧蓬勃的生长,固执地向着阳光,表现青藤不甘被囚的执著,含蓄地表达作者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 12、文中大量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 13、线索作用。文章围绕小草能否开花展开情节。 14、①母亲给它安家。②母亲精心照料。③小草自身的精神力量。 15、以物喻人。只要人们有颗积极向上的心,即使是野草,即使是普通的凡人,也一样会有所作为的。 16、示例:张云成,一个自小身患肌无力的,没有上过一天学的农村孩子,却凭借自己的力量写出了《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感动中国人,被评为2003年的励志人物。高士其,全身瘫痪,却写出几百万字的儿童作品等等。 17、注意语言要谦虚,得体即可。示例: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我会尽自己的努力为美化环境做点事。 18、①要求写出歌曲名,写出一两句歌词,品析出歌词所含的思想感情。②要求用其中一种修辞手法,语句通顺、感情真挚地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感谢之情。③提出一条可行性建议,语句通顺即可。)(共29张PPT)
山间的绿色
沙漠里的生命
悬崖边的树
石缝中的小草
囚 绿 记
绿色代表生命的活力 绿色给人带来舒畅的心意 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活的情趣 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显示出勃勃生机
桃红柳绿那是春的象征 青山绿水那是景的美丽 莺歌燕舞奏响绿色的旋律
囚 绿 记
陆蠡
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
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
——巴金
生命真纯,节奏美好。
陆蠡的成功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
——李健吾
关 于 作 者
解题:
本文题目“囚绿记”作何解释,“囚绿”是怎么回事?“绿”又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囚绿”?
“囚绿记”是指记述“囚绿”的过程。
“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让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
“囚绿”是因为喜爱。
常春藤



题目为“囚绿记”,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怀绿( 14 )
囚绿(8 -12)
放绿( 13 )
遇绿(1 - 4)
赏绿(5 - 7)
2、依据刚才对整篇文章思路的把握,你可以发现作者对待“绿”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过程?请大家再次浏览文本,尽量使用文中的词语来说明。
(遇绿):喜悦满足
(赏绿):留恋欢喜
(囚绿):喜悦、不快、可怜、恼怒
(放绿):祝福
(怀绿):怀念
请同学们逐段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常春藤被囚之前、之后生长状况的句子,并说说表现了它什么样的特点。
常春藤的特点:
柔弱但却蓬勃、向阳、固执
对于绿藤被囚前后的生态变化,你会想些什么?
爱自由是生命与生俱来的天性,应该让生命在自然中生长。人为的约束会使生命力萎缩。爱有时也会带来伤害。真爱是欣赏而非占有。
绿藤被囚后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给你怎样的启示?
被囚后,绿藤的尖端总指向窗外,显示出它不屈不挠的反抗意识,折射出它追求光明和自由的精神,展现了他不可侵犯的生命尊严。
我们也要不屈服于逆境,要追求生命的阳光。
作者在文章中仅仅是要抒发自己对绿的喜爱、敬重和怀念之情吗,还是有更深层的寄寓?谈谈你的理解。
在文中隐约交代了当时的写作背景,请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快速扫描课文,找出关于这些背景的语句。
社会背景
背景:
1、我住在北平的一家 公寓里。
2、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3、在七月中旬,不能 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
写作背景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烽烟四逼中的旧都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虑烦恼,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在“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棵常春藤。于是写下了《囚绿记》(抗战前期1938年)。
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你爱国吗?”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么?”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最后折磨而死。
绿
作者、民族
绿的被囚
作者的忧愤、民族的受辱
绿的朝窗、向阳
对光明、自由的执着
绿的永不屈服
顽强不屈的民族气节




蓬勃、 向阳、 固执
生命、希望,追求光明、自由,坚贞不屈的抗战精神


绿
以小见大
本文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
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零!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
作业:
拟写两段作者与绿叶的对话:
其一,第五段“绿叶与我对语”,他们会说什么呢?
其二,放绿时,“我向他致诚意的祝福”,他们会说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