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ii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优化教案二拖一(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必修ii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优化教案二拖一(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同步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05 10:20:09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你了解北大吗?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被公认为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亚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大学之一。在中国现代史上,北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等运动的中心发祥地,也是多种政治思潮和社会理想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有“中国政治晴雨表”之称,享有极高的声誉和重要的地位。
我们先到北大去逛一圈
这个湖你应该知道吧?
未名湖
它为什么叫这个古怪的名字呢?
钱穆回忆自己在燕京大学任教的时候,曾对燕大的建筑命名为“M”“S”楼非常不满。他认为这样的名字根本没有中国的味道,应该改换成中国名称为好。当时燕大特地为此召开校务会议,于是将“M”楼改为“穆”楼,将“S”楼改为“适”楼。其他的建筑物也一律赋以中国名字。 燕园内还有一处湖泊,景色优美,但还没有名字。当时决定一并起个名字。但各式各样的名字试了很多,总觉得不合适。最后干脆就叫它“未名湖”。这就是今天北大未名湖的来历。谁也没想到这竟然是发端于钱穆的一个小小建议。
北大的校徽和校训
北大排名
在2010年英国《QS亚洲大学排名》中,北大位列全球第47位,亚洲第12位,中国大陆第1位。[4]在2007、2008年,北大分别位列世界第36位和50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位。2009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公布的世界大学排行榜,北大总排名为世界第50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位。世界学术期刊《科学》发布的最新大学排行榜中,北大位列中国高校第1位。世界资讯网(Webometrics)世界大学排名中,北大位列中国高校第1位。西班牙教育部公布的2009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位。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09年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排行榜中,北大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位。
与北大有关的名人
前后两任外交部长唐家璇和李肇星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北大学子中有至少45人出任驻外大使。
北京大学也为中国司法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包括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
金融界同样活跃着一大批北大学子,仅文革以后的毕业生中,就有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若谷、项俊波
在各大知名企业中,北大学子同样有不错的表现,例如康佳集团总裁侯松容、TCL集团副总裁严勇、联想集团副总裁马越
与北大有关的名人
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也是白话文运动的中心,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沈从文、梁实秋、林语堂等现代文学大师都曾在北大任教。
百年北大为中国造就了大量蜚声文坛的诗人、作家,不仅有现代文学大师茅盾、朱自清,有“新月诗派”主将徐志摩
在文革以后的文坛佼佼者有张承志、刘震云、陈建功、黄蓓佳、张欣、曹文轩等北大人
与北大有关的名人
北京大学自蔡元培校长开始就强调美育,北大学子中出现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戏剧家李约祉、金仲荪、北派书画艺术的领袖人物郭风惠、大写意花鸟画家李苦禅、国画家秦仲文、吴镜汀、作曲家吴伯超、书法家柯璜、谢无量、欧阳中石、篆刻家乔大壮等一流艺术家。
蔡元培其人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绍兴县)人,原籍浙江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蔡元培其人
少年时曾在绍兴古越藏书楼校书,得以博览群书。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十六年会试贡士,未殿试。十八年补殿试,为进士及第,授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年补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后,开始接触西学,同情维新。
民国元年(1912)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祀孔读经,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确立起我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二次革命失败后,携眷赴法,与李石曾等创办留法勤工俭学会。
五年冬回国任北京大学校长,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五四”运动中支持学生爱国行动,多方营救被捕学生。被迫辞职后,多次赴欧洲英、法等国考察教育和讲学。民国十六年后担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蔡元培其人
“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拥护国共合作。民国二十一年(1932)与宋庆龄、鲁迅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开展抗日爱国运动。曾电救杨开慧烈士,援救许德珩等爱国民主人士,营救丁玲、朱宜权等共产党员。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
教育部北大在诔词中有“当中西文化交接之际,先生应运而生,集中西文化于一身;其量足以容之!其德足以化之!其学足以当之!其才足以择之!呜呼!此先生所以成一代大师欤?”周恩来送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毛泽东特发唁电:“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其人
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者。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体制。
蔡元培其人
蔡元培的教育实践多在高等教育方面。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简课程,力主自学,校内实行学生自治,教授治校。他的这些主张和措施,在北京大学推行之后,影响全国,以至有人称他为自由主义教育家。
蔡元培其人
蔡元培也很重视劳动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他在北京大学办校役班和平民夜校,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蔡元培对近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主要是:
  一.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
  二.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三.为中华民族保护了一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
听录音,注意字词
注意签字人
百年北大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
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当时的北大以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声名狼藉。所以蔡元培接到任命状时,“有多数友人,劝不可就职,说北大太腐败,恐整顿不了,反把自己名誉毁掉了;也有少数劝驾的,说腐败的总要有人整顿,不妨试一试”。
北大有幸——蔡元培最终听从的是这少数人的意见。
社会背景
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提出“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 ,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以坚决的气魄,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李大钊
整理字词
生难字
肄( )业 
提携( )
弭( )谤
造诣( )
砥砺( )
矫( )正
相勖( )
訾詈( )
店肆( )
商榷( )
多音多义字
裨益 裨将
塞责 塞外 塞车
成语
问心无愧 孜孜以求
束之高阁 以身作则
责无旁贷 无动于衷
以诚相待 开诚布公
刮目相看 终南捷径

xié


dǐlì
jiǎo

zǐlì

què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段):一线渊源
第二部分(2-4段): 三点希望
①抱定宗旨
②砥砺德行
③敬爱师友
第三部分(5段):两件事
①改良讲义
②添购书籍
蔡元培先生是针对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提出以上三点要求的?(筛选出文中相关信息)
(1)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2)平时则放荡冶游,……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3)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鲜不为流俗所染。
针对性、现实性-----高屋建瓴 切中时弊
赏析课文
概括:社会非常腐败,道德沦丧。很多学生不以学业
为重,而是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平时敷衍
塞责,放荡冶游,考试突击讲义。
1、希望青年学子在学业上,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孜孜求学。
2、在品行上,能砥砺德行。不仅要洁身自好,而且要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
3、在平时的个人修养上,要尊敬师长,团结友爱。
体会句子含义(结合练习三)
抱定宗旨
①大学性质: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②多年弊端: 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 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 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③提出要求: 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④正反深入论证: 求学者:爱惜光阴,孜孜求学,造诣容有底止。 求官者:放荡冶游,敷衍塞责,学问毫无。
⑤事例论证: 清朝的覆灭(官吏腐败) 人们对当局的不满(道德沦丧)。
⑥结论: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1.感人肺腑的情思(振聋发聩的现实意义)
针对当时社会的污浊和北大的现状,对现场学子提出了三点事关北大前途和命运的要求。在内容上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引起听众的兴趣。
2. 清晰明快的思路
围绕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话题,正反论证,层次分明。
3.古朴典雅的语言(浅易的文言文)
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
探究
《演说》的艺术魅力

关于立志、道德、交往的名人名言。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2)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翟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5)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6)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8)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
(9)嫉妒是心灵的肿瘤。 艾青
(10)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惠特曼
小结本课
蔡元培先生的这篇就职演说,吹响了北大改革的号角,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使北大成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今天,北京大学不仅是国家的知识库,民族的智囊团 ,更是一座学术思想的高峰.
中国现在一部分大学及四川一些大学
四川大学
电子科大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努力学习,大学校长们正企盼你的到来
再见
2011.04.05《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同步练习
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会晤(wù) 数载(zài) 指摘(zhāi) 孜孜求学(zī)
B.商榷(què) 殷勤(yīn)聘请(pìnɡ ) 砥砺德行(dǐ)
C.訾詈(zǐ) 弭谤(mǐ) 造诣(yì) 道义相勖(xù)
D.切磋(cuō) 肄业(yì) 敷衍(yǎn) 能裨实用(pí)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怡误 自趋正轨 根基深固 以诚相待
B.详悉 道德沦丧 无动于衷 旁稽博采
C.提携 细微末节 光阴虚渡 力矫颓俗
D.卓绝 大相背弛 精旨奥义 潦草塞责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入法科者尽可肄业(肄业:就学)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
B.二曰砥砺(砥砺:培养)德行。
C.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商榷:商讨)可也。
D.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详悉:详细知道)。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超女经济”的烘烤下,现在的超女已经不再是第一届第二届里那种简单的“想唱就唱”了,它已经成了一条走进娱乐圈演艺界的“终南捷径”。
B.青年学子要抱定学问宗旨,孜孜求学;能砥砺德行,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把匡正流俗当做自己责无旁贷的责任。
C.任鸿隽在回忆蔡元培先生时说,先生待人接物,开诚布公,充分尊重他人的人格,绝不以自己的言语和行动使人感到一点不便或不快。
D.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指导下,蔡元培将北大由一个陈腐不堪的封建堡垒改造成一片“精神圣地”,诸君能无动于衷乎?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于这种侵害顾客利益的行为,商场负责人拒不认错,于是几位顾客只好状告法院,以求公正。
B.世界水文专家协会主席来歇尔曾披露:全世界至少有五万人每天死于由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
C.在戏曲艺术不景气的形势下,作为全国著名的艺术院团要带头出精品,演好戏,赢得观众,占领市场,弘扬民族文化。
D.针对频繁发生的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对高污染企业所存在的环境问题要进行彻底整顿。
同步阅读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6—8题。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而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6.文章说“一曰抱定宗旨”。那么蔡元培要求青年学生抱定什么样的宗旨?
答:
7.概括在校期间不能严谨治学的后果。
答:
8.如何理解“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的含义?
答:
9.本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 10.蔡元培先生在这里指出的北京大学多年来的弊端,这弊端是什么?根据文章内容,探究产生北京大学多年弊端的原因。
答:
拓展阅读
阅读文章,完成11—14题
为学与做人(有删节)
梁启超
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众人会答为求学问。再问为什么求学问,各人答案就会不同,或者竟自答不出了。诸君啊!我请替你们答一句吧:“为学做人。”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称之为三达德——智、仁、勇。为什么叫“达德”?因为这三事是人类普通道德标准,总要三者具备,才能成一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如何?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都应以这三件为究竟。
怎么样才能不惑?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第一,须有相当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蛤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学校里小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但仅有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这就是专门学识。但专靠这常识和学识还不够,还须养成总体智慧,才能得有根本判断力。以上所说常识和总体智慧,都是智育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怎么才能不忧?为什么仁者会不忧?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中国先哲人生观怎样。“仁”之一字,儒家人生观的全体大都包含在里头。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正为在这永远不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哪那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则一寸两寸都不挪,那可真真失败了。仁者看透这一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 。故《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再者,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忧得失。为什么?因为认定这东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不能明确划分,然则哪里有东西可为我们所得?既无所得,当然无所失。我只是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可以为我们所得的。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还有何得失可忧?
怎么样才能不惧?有了不惑不忧功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但这属于意志方面的事。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便有丰富智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然则意志怎么才会坚强呢?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孟子说浩然正气,至大至刚。人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第二要不为劣等欲望之所牵制。一被物质上无聊的嗜欲东拉西扯,那么百炼钢也会变为绕指柔了。总之,一个人意志由刚强变柔弱易,由柔弱返刚强难。自己做不起自己主,还有何事可做?只有奋斗,才可得自由。意志磨练到家,自然是看自己应做之事,一点也不迟疑,扛起来便做,“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才算顶天立地做一世人,绝不会有左支右绌的丑态。这便是意育目的,教人做到“勇者不惧”。
诸君啊!你现在怀疑吗?沉闷吗?悲哀痛苦吗?觉得外面压迫你不能抵抗吗?我告诉你,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这便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练,所以你还未成个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
诸君啊,醒醒罢!你成不成人,就看这几年哩!
1922年12月
11.作者认为为学与做人应是什么关系?“成一个人”的标准是什么?
答:
12.作者认为“怎么样才能不惑”?“仁者不忧”的原因又是什么?试各分点概括。
答:
13.本文的论证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
14.最后两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
语言表达
15.下图是北京大学的校徽,其主体构思是“北大” 二字由三个并列的篆书“人”字图形组成。认真读图后回答:三个“人”字图形的特点是
,校徽突出的办学理念是
答案:
1.C(载:zǎi; 聘:pìn;裨:bì)
2.B(怡-贻;渡-度;弛-驰)
3.B(应为“磨炼”)
4.B(责无旁贷:形容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他人,不能来修饰责任。 )
5.D(A成分残缺,应在“状告”后加“于”。B项语序不当,“每天”应放在“至少”的前面。C“演好戏”是歧义句。)
6.为求学而来,爱惜光阴,孜孜以求,研究高深学问,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7.误己,光阴虚度,学问毫无;误人,担任讲师,贻误学生;误国,置身政界,贻误国家。
8.这是蔡先生对青年学生的恳切勉励,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而不是做官发财的进身阶,因此希望学生在校应该努力学习钻研学问,增长见识。
9.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为求学而来到北大者,会倍加珍惜这几年的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子。而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
10.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
原因恰恰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
11.因果关系。智、仁、勇三者兼备,能做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2.(1)①须有相当常识,②做事须有专门智识,③遇事能断的总体智慧,④有根本判断力。(2)①儒家“仁”的人生观认为宇宙和人生永远不会圆满,因此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 。由此我们就不会忧成败。②儒家“仁”的人生观认为无一物为我们拥有,既无所得,当然无所失。因此我们便不会忧得失。
13.引用孔子的话作为中心论点,先总述,后并列展开论述,层次清楚;每一层又都以问句起头,不仅条理分明,而且促人思考。
14.设问、排比、呼告等。连续的设问铿锵犀利,促人思考,三个“……便是你因……”的句式形成排比,回答斩钉截铁,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充满激情,气势极强盛。“诸君啊”的呼告,令人警醒。
16.“北”字 是 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 人像,“大”字是正面站立的人像。
以人为本《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1、作家作品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1868年1月11日出生,1940年3月5日病故于香港九龙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气象一新,声名赫赫蔡元培的治学作风和为人品格是中华名族的无穷财富他是我国著名的明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也是近代、现代历史上探索救国之路和振兴中华名族的先驱之一,为中华名族的进步和发展奋斗了40余年,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2、教材概述
本文在行文结构上开门见山,直接点题,以校长身份对学生约法三章,层层深入,说明了演讲的意图,都直接关系到学生乃至学校的前途,有针对性,能抓住听众的心理每段的开头句都是该段的中心句,不旁逸斜出,便于听众把握演讲的要领,并能引发听众的思考演讲的内容中心明确,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讲得清清楚楚,有一定的感召力,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强烈反响在语言上,没有生僻词语,虽是浅易文言文,但由于多用短句,并不觉得晦涩,相反对于北大学生这样的听众来说,更是言简意赅,令人回味无穷有些口语富于表现力,能引起听众的兴趣严肃中还有体贴,可谓语重心长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读懂文章大意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3.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结合注解,疏通字句,抓住主旨,分清层次,明确作者观点
2.探究与活动,本文来自五更风茶轩,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勇气和精神;追求健康积极的学生生活
教学重点:
分析关键语句,本文来自五更风茶轩,深入理解校长的要求,以及文中蕴含的强烈情感;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教学方法:
讲解式、启发式、合作探究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溯渊源
提希望
拟计划
2、找出能反映北大现状和社会现实的词语或者句子
针对性
3、假如你是当时的北大校长……
语速、语调、重音、情感
4、假如你是当时的北大学子……
学:(板书内容)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为求学而来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图诸君求学便利
学有心得
旁稽博采
逻辑性
5、此时此刻,我们是读者……
三、结束语
溯渊源:关注教育之情
提希望:拯救教育之思
拟计划:改革教育之举
针对性、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