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是演讲词单元。演讲词是为准备演讲而写成的文稿。它除具有议论文论点鲜明、逻辑性强的特点外,还讲究内容的针对性、思想性和鼓动性,语言的口语化,同时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而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抓住演讲词的主旨和特点,分清文章的逻辑层次,体会其中多样化的表现手法,看看它们是怎样将理论性与艺术性、鼓动性与形象性有机的结合起来的。另外还要领悟、品味其中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我有一个梦想》就是选自这个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政治演讲词,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求自由、民主、种族平等的梦想。文章情文并茂、语言流畅,那饱满的激情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深深地感染着听众,引起人们的共鸣。因而学习本文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不断奋斗的精神。
二、制定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
1. 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到能力’、‘过程到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
3.新课标对必修课程的设计目的:“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
4.单元学习指导与目标:“注意抓住演讲词的主旨和特点,分清逻辑层次,体会其中多样化的表现手法”,“领悟、品位其中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
<二>制定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进一步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结合背景资料理解演讲目的及意义------体现语文课程的研究性。
2.能力目标
理清演讲思路,体会其强大的逻辑性
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3.德育目标
领会作者倾注在所述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三、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结合背景材料深刻理解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严酷事实。
由于学生不熟悉西方的宗教生活,不了解美国的社会制度,对美国的种族歧视、隔离政策全无感受,所以就难以理解作者反映的严酷事实,难以体会作者倾注在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而只有理解这一点,才能理解他演讲的深远意义。所以把结合背景材料深刻理解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严酷事实作为本课教学难点。难点:感受排比句式的表达效果,学习并应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表达能力。
本文是一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演讲词,使其具有如此语言特点的主要是排比句式的运用。我所带的班级学生语文基本功不够扎实,普遍存在着表达方面的困难,因此把感受排比句式的表达效果,学习并应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表达能力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四.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本文是应用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与学以致用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和情感共鸣法。
1.诵读法: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潜移默化地积累语言知识,体会作者文句中蕴含的感情,领会演讲的魅力及排比句式在演讲中的独特效果。
2.讨论法:对难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讨论法,通过设计问题,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自己去分析,去感悟,最后由教师补充点拨归纳。
3.情感共鸣法:通过图片展示和背景材料的介绍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情感共鸣,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学法
1.阅读——发现法:学生以容易理解的部分为切入点,向较困难的部分辐射,同时注重阅读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疑问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解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合作——探究法: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对话,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
本课计划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熟读课文,结合背景资料理解演讲目的;理清演讲思路,体会其强大的逻辑性。
第二课时:在朗读中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作者倾注在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
环节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意 图
导
语
设
计 同学们,如果我们在这儿提到一个国家的名字,我想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不过在没有讲出这个国家的名字之前,我想到一些人的名字:比尔·盖茨、麦克尔·乔丹、麦 克尔·杰佛逊、林肯……另外,还有“9.11”。无疑这个国家的名字是“The United States” (美国)。看来同学们对美国是十分熟悉的。 可是, 我在问,我们对美国的社会现状有多少了解呢 我们又对占美国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现状有多少了解呢 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窗口来对美国社会现状作一个初步步的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一篇非常重要也极其优美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预习
检查 1.重点字词积累
骇人听闻、义愤填膺、安之若素等词语
2.请同学简介这篇演说辞的作者和时代背景(课前印发预习资料;教师作相应补充)
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检查,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教学环节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意 图
整体感知 1.思考: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如果是你,你将从哪些角度来写梦想?(梦想的内容、怎样实现梦想?为什么要实现梦想?)我们现在速读课文3分钟,看看作者是不是和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和。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梦想是什么?(17-25节)
为什么要实现梦想?(1-5节)
怎样实现梦想?(6-16节)
2.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齐读17-25节,结合文章背景,概括出作者的梦想究竟是什么?(15字内回答)
(2)指名朗读1-5节,概括为什么要实现梦想?(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美国没有实现百年前自由的诺言,今天讨回权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如若不能实现,美国将出现叛乱。)
(3)指名朗读6-16节,概括怎样实现梦想?(采用非暴力手段进行斗争,决不退缩) 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变被动为主动。
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问题探究
1.为什么直到17节作者才正面提出自己的梦想?放在后边起到的作用?
2.如何理解文章第二段所反映的事实?美国不是很富有吗?不是标榜本国最讲人权吗?结合预习资料中的背景材料和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严酷事实谈谈你的理解。
(注:以上两个问题均采用前后桌四人一组交流思考结果的方式,进行讨论,然后点几个小组代表回答,教师点拨、小结) 探究文章结构,体会其强大的逻辑性。
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才能进一步理解作者演讲的深远意义。
注重以学生为本,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对话,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说说演讲词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很容易说出演讲词目的明确、逻辑性强,内容具有针对性、思想性等,教师在此作如下补充,过渡到下一课时:演讲词通常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具备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进行小结。
兼具小结和过渡的作用
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优美的句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好文章值得反复诵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朗读水平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意 图
导语设计 演讲词一般具有有极强的说服力与号召力,本文除了具备这一特点外还充满了激情。其中语言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你能说说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具备怎样的特点吗?(大量运用排比句式) 引出本课时的重点内容: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并应用到写作中去
比较阅读
1.删掉“一百年后的今天”表达效果有何不同?一部分生读(读4):“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仍然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另一部分生读(读5):“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去掉后面三个“一百年后的今天”,主要内容不变,但语气显然不如原文更有气势。作者为了强调一百年后的今天说明黑人遭受压榨的时间之长,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
2.学生齐读第二段 让学生体在朗读中体会排比句式的作用:1、语言有气势。2、感情充沛。3、(结合演讲词这种文体)会使听众受到鼓舞
反复诵读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排比句式,找出来大声地诵读,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采用个别朗读与齐读相结合的方式(必要时教师范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本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感受作者倾注在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
拓展训练 让学生也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当堂训练写一段排比句(不少于四句)。几分钟后指定两生读自己的作业,师读自己写的,师生互评。 学以至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布置作业 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写一篇演讲稿,并试着把它演讲给家人听。(如条件允许,可举办一次班级演讲比赛) 学写演讲词,切实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初步学会演讲。
七、板书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回顾:肯定《宣言》的 重大意义
(斗争的蓝本)
我 揭露 现状
有 讽刺 当局
正义的呐喊
一 现实 提醒 政府
个 时代的呼唤
讲究 策略
梦
表明 决心
想
未来:斗争必胜 未来光明
(斗争的展望)14、我有一个梦想
随堂检测
(本卷测试时间为15分钟,分值40分)
第一部分:
1.本文作者 是 国黑人民权运动著名领袖,1964年获得 奖。(3分)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4分)
歧视( ) 兑现( ) 缔造( ) 匿迹( )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或解释句子中的词语。(3分)
⑴这一庄严的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备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
备受煎熬:
⑵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骇人听闻:
⑶自由和平等的爽朗金秋如不到来,黑人(形容心中充满了愤怒)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
4.仿照下列句子的修辞和句式造一个句子。(4分)
这一庄严的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备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
5.作者的梦想是 。(4分)
6.你有过梦想吗?请用一组排比句把你编织的梦想写出来。(4分)
第二部分:
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站在他的灵魂安息处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备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旧在美国社会的一隅受苦受难,并且发现自己竟然是自己所在国土上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7.请说明首句中所提到的时间、人物、事件。(3分)
时间:
人物:
事件:
8.“一百年后的今天”,美国黑人生活的“骇人听闻的情况”是怎样的?请用几个词语或短语概括之。(4分)
9.“就某种意义而言”,这次集会的目的是什么?(4分)
10、对“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一句中“诺言”一词的理解,最准确的—项是( ) (4分)
A、美国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
B、承诺给予所有有色公民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C、解除种族隔离、种族歧视,让所有美国人都享有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权利。
D、让正义的银行提供足够的储备.把美国黑人从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解救出来,而不仅仅是开空头支票。
11、下列对有关文章内容的把握不正确的—项是( ) (3分)
A、黑人仍然生活在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生活备受压榨,没有归宿感也没有安全感,不能真正享有美国公民的权利。
B、美国以“资金不足”为借口,拒绝给来自非洲故土家园的流亡者以生活上的保障,所谓“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巨大的机会之库已没有足够的储备”,都是骗人的谎言。
C、黑人迫切需要自由和正义的保障,主张冷静下来或采取渐进主义的做法都不合时宜。
D、黑人不是撒撒气就会满足的,不要低估黑人急切争取正当权利的决心。
(参考答案:1、马丁·路德·金;美国;诺贝尔和平 2.qí、duì、dì、nì 3.⑴饱受折磨。⑵使人听了感到十分震惊。⑶义愤填膺 4.本题为开放题,答案略。 5.人人生而平等,没有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完全自由。 6.本题为开放题,答案符合要求即可。 7、1861年;林肯;签署《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8、没有得到自由。备受压榨;穷困;流亡。 9、要求(政府)兑现“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的诺言。简言之,要求兑现诺言。 10、C 11、B)
同步训练
第一部分:
1、我爱读名蓍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 》,作品的主人公是 。
(2)从整部作品看,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阋读下面两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请把你的探究结果写在下面横线上。
【材料一】一个人活了72岁,他的一生是这样度过的:睡觉20年,吃饭6年,生病3年。工作14年,读书3年,体育锻炼看戏看电视看电影8年,饶舌4年,打电话1年,等人3年,旅行5年,打扮5年。(这是平均数)——摘自《人生宝鉴》
【材料二】每个生命都是普通的,有些基本需求是不能不维持的。不要指望时间是公正的。时间对珍惜它的人和不珍惜它的人都是不公正的,时间对自由人和监狱的犯人也无公正可言。时间的含金量,取决于生命的质量。——摘自《读者》蒋子龙《时间》
我的探究:
3、学完《热爱生命》,你对生命是否有了新的更深刻的体悟 请搜集有关生命的名言,并拿起笔写下你的生命感言。
A.热爱生命,首先要不浪费生命,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B.生命很快就过去了,一个时机从不会出现两次,必须当机立断,不然就永远别要。——罗曼·罗兰
我想到的:
①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质量。
②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一则故事的寓意。
一只狼穿越一个农场,看见一片燕麦田。后来他遇见一匹马,说:“喂,朋友,那边有一大片麦地,麦粒硕大饱满。我特意为你留着呢,一颗都没尝过,快去吧,让我再听听你那像音乐般悦耳的咀嚼声吧。”马答道:“太感激你了,要是你自已能吃燕麦的话,你一定不肯饿着肚子听我嚼东西吧!”
第二部分:
在维也纳欢迎大会上的演说
恩格斯
亲爱的同志们:
今天晚上我受到了当之有愧的接待,在我离开这个会场以前不能不对此表示深切的、衷心的感谢。我必须说,可惜现在只能由我来享受我的亡友马克思的荣誉了。我是在这个意义上接受你们的热烈欢迎的。如果说我在参加运动的50年中的确为运动做了一些事情,那么,我并不因此要求任何奖赏。我的最好的奖赏就是你们!到处都有我们的同志:在西伯利亚的监狱里,在加利福尼亚的金矿里,直到澳大利亚,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大的国家,在那里社会民主党没有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现在全世界无论做什么事,都得看看我们的神色:我们就是一个使人畏惧的强国,一个比其他强国更能起到决定作用的强国。这使我感到骄傲!我们没有白活,我们能够自豪地、满意地回顾自己的事业。在德国,有人曾想用暴力来镇压运动,每一次.社会民主党都以资产阶级完全意料不到的方式作了回答。在每一次新的选举中,社会民主党的选票总是不可遏止地增长,这便资产阶级战栗,使卡普里维战栗.使所有的执政者战栗(暴风雨般的掌声)。刚才一位讲演人提到,在国外,社会民主运动总是被人估计不足。亲爱的同志们,我走过维也纳的街道,看了资产阶级殷勤地为未来的无产阶级建造的非常漂亮的大厦(会场大为活跃),我还请人指给我看了你们曾经正大光明地占领过的富丽堂皇的市政厅大厦。从你们占领市政厅大厦的那一天起,谁也不会再对你们估计不足了(掌声雷鸣)。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日子。那时候我正在伦敦,看到了荚国报纸记者们的那种惶恐的样子,当时他们报道说,7月9日无产阶级占领了维也纳,而且是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巧妙地占领了它。(暴风雨般的掌声经久不息,与会者一再高呼:“恩格斯万岁!”)
5.恩格斯:“我是在这个意义上接受你们的热烈欢迎的。”该句表现恩格斯什么精神 “这个意义”是指什么
6.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日子”
7.“看了资产阶级殷勤地为未来的无产阶级建造的非常漂亮的大厦”一句表现恩格斯怎样的思想感情
8、下列对文章内容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篇演说之所以出色,主要在于它有丰富内容和富丽的文采。
B.透过全文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一代伟人恩格斯高尚的人格和昂扬的斗志。
C.本文主旨是号召全体无产阶级,以“这个划时代的日子”为新的起点,顽强英勇地同资产阶级作斗争。
D.全文感情激越,演讲者与听众息息相通,才使得演讲真正具备了强烈的感召力。
E.恩格斯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成果的同时,还对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
第三部分:
9、某校某班举行“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几项内容,请按要求完成。
⑴班上组织编写一本班史,为其内容设计两个板块,写出板块名称。
① ②
⑵班委准备策划一台“难忘今宵”的元旦晚会,请你帮忙设计一个简要的晚会活动方案。
10、语言运用。
一个顾客在酒吧里喝啤酒,他喝完第二杯之后,转身问酒吧的老板:“你们一周能卖掉多少桶啤酒 ”老板得意洋洋地回答说:“35桶。”
顾客说:“我倒想出一个能使你每周卖掉70桶的办法。”
老板很惊讶,急忙问:“什么办法 ”
顾客说:“这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啤酒装满就行。”
⑴老板急于讨教卖酒的办法,暴露了他什么心态
⑵顾客话中有何言外之意
(参考答案:1、(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2)他是一个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不屈服于命运,为理想而献身的英雄战士。 2.答案示例:普通人要想度过不普通的一生,提高时间的含金量,就要合理地安排好自己一生中各种生活内容:除了维持基本需求的时间,该在哪儿节省,该在哪儿下功夫。要了然于胸。 3、生命中欢乐与痛苦并存,但活着就应该活得有意义,请你珍爱生命。 4、把自已不要的东西送给别人,对方未必会感激你。 5、表现恩格斯谦虚的精神。“这个意义”指“由我来享受的亡友马克思的荣誉”。 6、无产阶级在那天占领维也纳市政大厦,使资产阶级感到害怕(或答旧世界的坍塌由此开始)。 7.无产阶级必定战胜资产阶级,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 8、AE 9、⑴示例:班级档案、班级宣言、班级成员寄语、班级大事记、班级全家福照片等,只要与班级成长有关即可。⑵示例:①活动时间、地点②活动内容与形式③参加人员④活动的具体安排等。(方案应包括内容安排与活动程序,只要能体现此次活动的主题且完整有序即可。) 10、⑴暴露老板急于获取更多利益的心态。⑵讽刺老板短斤少两,坑害顾客。(意近即可))(共25张PPT)
永靖中学第十八届教育
教学研讨会
《我有一个梦想》说课课件
永靖中学 席万银
一、教材分析
二、制定教学目标
〈一〉、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二〉、教学目标
三、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二〉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二〉学法
五、课时安排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马丁· 路德 · 金
我 有 一 个 梦 想
〈一〉、新课导入
〈二〉、预习检查
〈三〉、结合图片介绍课文背景
及作者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说,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已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思考: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如果是你,将从哪些角度来写梦想?
〈四〉、整体感知
我们的构思
1.梦想的内容
2.为什么要实现梦想
3.怎样实现梦想
作者的构思是怎样的
1、为什么要实现梦想? 哪些段落写到?
1-6段写集会的原因和目的 .
讲了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
美国没有实现百年前自由的诺言,
今天讨回权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
如若不能实现,美国将出现叛乱。
文章先讲什么
2、 怎样实现梦想?7-16段
斗争方式:非暴力手段
斗争手段:团结白人,长期坚持
斗争态度:坚决彻底、毫不退缩
接下来写什么
最后讲了什么
第17-32段 讲了
展望前途,前途是光明的,胜利一定能够到来。表达执著追求理想及实现理想的决心与信念.
让黑人享有政治平等权
拥有正义和自由
消除种族歧视和隔离
黑人和白人和睦共处,亲如兄弟
美国真正实
现人人平等
作者的梦想究竟是什么?
1.为什么要把“梦想是什么” 说到最后
引人思索, 让人振奋, 影响深刻。
2.如何理解文章第二段所反映的事实? 美国不是很富有吗?
不是标榜本国最讲人权吗?
结合背景材料及课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严酷事实谈谈自己的理解。
〈五〉、问题探究
演讲辞的一般特点
内容方面有三性
1、要有针对性 2、要有鼓动性
3、要有思想性
语言方面有三多
1.多用整句,2.多用短句,3.多用修辞。
此外, 感情要真挚, 能感染听众。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六〉、
课堂 小结
第 二 课 时
〈七〉 、布置作业
·比较阅读
1.删掉“一百年后的今天”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课文第4,5段。)
去掉后面三个“一百年后的今天”,主要内容不变,但语气显然不如原文更有气势。作者为了强调一百年后的今天说明黑人遭受压榨的时间之长,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
2.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排比句式,找出来大声地诵读,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 。
体现出了作者倾注在梦想中的真切情感
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
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当堂训练写一段
排比句(不少于四句)。
作业: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如条件允许,可举办一次班级演讲比赛)
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七、课后反馈与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