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例分析及教案[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例分析及教案[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11-28 19:3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例分析及教案
教材分析
  课文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接着,作者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引申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既然不满足于一个答案,需要寻求其他答案。怎样寻求呢?课文于是顺理成章的提出“有赖于创造性思维”,论述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紧接着,又引申出如下问题:“不过,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有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接着的论述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最后,课文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只要具备几个关键性要素,就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教学建议
  一.引导学生确立课文学习目标。一般说来,可确立一下两条:第一,学习课文的论证方式及其方法;第二,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学生可根据各自的情况,围绕这两条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当然,自己另外确立学习目标也是应该鼓励的。
  二.可采用问题式导读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除课后练习外,还可以提出下列问题:
  1.课文开头所提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2.“正确答案只有一种”的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病?
  3.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追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4.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5.发挥创造力的关键说什么?
  教师不妨在课堂教学和课文练习中选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
  三.“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可以作多种引申。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文章的自主学习,了解作者观点,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2、培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放飞想象,积极创新。
一、 导入:请同学们先来完成一道题目:1+1= (板书)
学 生发言交流,并分析说明
同学们的答案可谓精彩纷呈!那么,从这个小练习中,你们有何启发
讨论明确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个,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只要我们调整思维角度,打破思维定势,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甚至可能有所发明创造。
(板书:答案纷呈 多元思维)
那么,一个人要想拥有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要素呢 今天我们学习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将揭开其中之谜。(板书课题、作者)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从求答案到谈启示,引出课题轻松自然。简简单单的一个公式,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了阅读课文的兴趣。——转弦拨轴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课文学习研讨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并自读课文,边思考下列问题,边圈画出相关的语句。
1、文章开头设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作者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2、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3、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研讨交流(注意让学生读与思密切结合)
归结: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已解决了这三个问题,从而对文章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大家要掌握阅读方法,善于抓住关键段落、句子、词语来解读文章。比如:解答第一个问题要抓住第三段的最后一句,这是中心句在段尾的例子;解答第二个问题要抓住第六段的首尾两句;解答第三个问题要抓住第十二段的第一句,这是中心句在段首的例子。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设计三个问题,提挈全文,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不慢待阅读结果,更注重阅读过程以及方法的指导。
  三、问题探讨(学生分小组探究交流)
:有人觉得“创造力仅仅是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这些名人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最好举实际的例子加以说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予以肯定和表扬)
  [第三环节:探究问题。这个问题源于文本,见“探究·练习”。教者顺手拈来,却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也体现了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间关莺语花底滑,大珠小珠落玉盘。]
  四、延伸训练:
有人说过:“想像是人的一种重要的创造力”。同学们,你们的想像力如何呢 让我们来完成一道思维训练题。
(板书:○ △)
  1.先看图形“○”“△”,再展开联想写一小段话。
学生写作交流
教师赞叹归结。 板书:放飞想像 勇于创新
  [第四环节:延伸训练。此题设计得好,融思维能力训练和语言表达训练于一体,相当新颖。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课堂的气氛异常热烈,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五、教与学的反思。同学们,上完这节课后,你们有何收获
学生回答交流
  教师归结: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同学们,一位哲人说得好:“人的天职在于探索。”让我们放飞创造性思维的风筝,大胆探索,积极投身于创新的洪流中吧!(掌声热烈)
  [第五环节:学后反思。看似节外生枝,体现全新理念。
  六、巩固拓展
请同学们收集与创造性思维有关的故事,并准备举办一场故事会。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最平常的结局,却酝酿着语文与科学的又一次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