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音乐
二年级下册
唱歌课《郊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到郊外去》第二课,正好接近孩子寒假出游的欢快心情。属于学唱歌曲范畴,一课时。
本歌曲音域不宽,是一首便于儿童上口的台湾儿童歌曲。为五声宫调式,四二拍,三个乐句。其中第一乐句节奏疏密得当,旋律进行级进跳进相结合,表现儿童去郊游的快乐心情。第二乐句节奏疏密相间,刻画出了美丽的风景形象。第三乐句完全重复第一乐句并结束。
学生在前一年半的歌唱学习中,基本掌握了歌唱的常规方法;在听辩上有了一定基础,可以较好的感受音乐旋律间的异同性;而上一节课学习的音乐知识“小节线、小节、终止线”,也可以在本课进行再现。
二、教法学法应用
在教学思路和策略上,我采用了启发提问法,体态律动法,分组比较法和课件激趣法;在教学信息和歌曲的呈现上,选用整体呈现法,视听法,教师示范法;在思维活动的组织上,采取视听对照、区别异同法,例如在“寻找相同乐句”这个问题上,我就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用听觉和读谱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比。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a 巩固“小节线、小节、终止线”;
b用自然声的音歌唱全曲。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听辩相同乐句并模唱。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能够想象郊外游玩的场景,用欢快的情绪歌唱全曲。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里选取了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自然的声音歌唱全曲。
教学难点:用欢快的情绪歌唱全曲。
四、教学设计与过程
根据我的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设计了以下五大版块进行本课的教学。
(一)复习旧知,聆听歌曲;(二)体态律动,感受歌曲;(三)听辨旋律,学习歌曲;(四)分组比较,强化提高;(五)回顾整理,反思评价 。
(一)复习旧知,聆听歌曲
在第一个版块里,我设计了与上一节课内容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数数歌曲里小节和小节线,并回忆最后一小节右边的双纵线的名称。在这里,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并用视听法让学生接触新歌曲。
(二)体态律动,感受歌曲
在这个版块里,我设计了一系列律动,由易到难,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参与律动。
⑴原地踏步。(目的:感受速度的稳定性)
⑵在踏步的基础上拍强拍。(目的:感受速度的稳定性)
⑶在踏步的基础上做拍手、点手心的动作。(目的:感受四二拍的强弱规律)
⑷踏步加四二拍强弱规律(第一、第三乐句),踏步加双晃手(第二乐句)。(目的:表现相同乐句,感受乐句间的不同情绪)
(三)听辨旋律,学习歌曲
首先,让学生再次聆听录音范唱,寻找歌曲的相同乐句。在这里,我采用视听结合法,既能练习学生的听力,感受旋律的异同性,又能再次感受乐句的划分。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会刻意引导学生用第几乐句的方式来回答这个问题。
其次,教师范唱,跟钢琴唱相同乐句的曲谱,在练习孩子听力的同时,又能建立他们良好的音高关系。
第三,学生通过教师示范法学歌词,感受歌词的节奏。歌词的节奏掌握了以后,通过分句倾听钢琴的旋律,让学生自主分句学唱歌曲。学生出错的地方再由教师利用范唱和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改正节奏和音高的错误。
第四,学生跟钢琴完整地演唱全曲。在这一过程中,速度由慢到快,让学生有熟练的时间,在唱的过程中和钢琴的旋律做对比,个别学生可以自行纠正歌唱的错误。
(四)分组比较,强化提高
学习歌曲环节结束,通过分组演唱来提高歌曲的演唱水平。
1.按乐句分,男生第一乐句,女生第二乐句,全体第三乐句,这样的安排可以强化歌曲的乐句划分。
2.按歌唱和律动分,男女生分组歌唱或律动,并进行交换,这样的安排可以强化乐句的情绪异同。
(五)回顾整理,反思评价
分组比较结束,让学生之间互相进行评价。这里采用了生生互评机制,如有遗漏教师可以进行补充评价。
评价结束,通过表格形式引领学生从速度、情绪、乐句三方面回顾课堂的所学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