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像小马车》教学设计
一、领悟课标,把握重点——悟教材
《时间像小马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二课,教学课时为一课时。这是一首富有儿童情绪的创作歌曲,2/4拍,F大调。歌曲采用有规律的节奏,形象地模仿时钟走动的声响。旋律多为级进,并采用了模进、节奏重复等手法,使歌曲流畅上口,情绪欢快、活泼。歌词简单明了,寓意深刻。
通过分析歌曲的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模仿小马车奔跑的音乐形象,以及旋律的上行和下行特点,启发学生想象小马车“由远及近”和“由近及远”的空间距离,引导学生听辨和表现声音的渐强与渐弱,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通过歌曲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懂得时间可贵,教育学生从小珍惜时间,好好学习。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程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的设计如下: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创设音乐情景,引导学生感受和表现声音的渐强与渐弱,学习相关的音乐记号,提高音乐的表现力。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时间像小马车》旋律,并在掌握旋律的基础上能自主填词。最后掌握不同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活动,让学生懂得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珍惜时间。
2、教学重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学唱歌曲,根据旋律特点,使学生能较好的表现歌曲的力度变化,从而“唱好”歌曲;
难点 听辨和表现声音的渐强与渐弱,并能在歌曲中表现其音乐效果。
教学教具:教学ppt 电子琴 多媒体教学平台 双响筒等。
教学媒体设计:
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课件演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PPT课件进行辅助教学,集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声像合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勃发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欲望。通过交互式的练习设计,创设艺术体验与实践的空间,突现学习的主体性。
5、教学时间:1课时
二、了解对象,因材施教---明学情
由于学生刚从一年级升入二年级,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还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但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 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能关注自然界与日常生活中的声音,了解一些基本的音乐表现要素,能初步感受和表现声音的渐强、渐弱在音乐情绪中的表现效果。
三、感知体验 激趣乐学——选教法
所以我在课堂上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采用flash动画的情境激发兴趣,以感受和表现声音的渐强和渐弱为主线,启发诱导学生在动画中感知旋律,理解教材,建立生动直观的音乐表象。遵循在轻松、愉悦、民主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体验快乐求知的原则,我采用如下几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模仿创编法。
四、自主学习 自悟探究——授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自觉主动的投入到音乐学习情境中才有利他们的艺术能力的培养。本课学习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学法:
1、合作表现法:听辩声音的渐强与渐弱后,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一步表现声音的渐强与渐弱。
2、情景带入法:根据二年级学生参与性强,根据“小马走路”的动画将学生带入规定的情景当中,从而直观的感受旋律线的高低起伏以及演唱该乐句时的强弱变化。
3、模拟编创法:引导学生自主的编创动作为歌曲配上律动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律动表演能力和编创能力。
4、先扶后放:师引导、扶助学生重点学习第一段歌词,再放手让学生自学第二段歌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巧设程序 培养能力——说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组织教学。课件播放《在钟表店里》音乐。学生随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有顺序地走进教室。
2、聆听并模仿听到的声音。播放三种不同的声音,分别是:马奔跑时的马蹄声、小马走路的声音和闹钟发出的声音。并引导学生:这除了是马蹄声,还是一个有规律的节奏。使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熟悉三种不同的节奏。
3、出示刚才模仿的三种节奏,让学生用铅笔敲击桌面的方式演奏三种节奏型。最后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小马走路的节奏和闹钟发出声响的节奏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一方面以动物导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非常高,另一方面这里出示的三条小节奏是本首歌曲中的常用节奏,学生通过提前感知和模仿,为后面歌曲节奏的学习打下基础。最后,这里启发学生自主发现小马走路的节奏和小闹钟的节奏是一样的,从而为接下来理解课题以及歌曲主题埋下伏笔。】
、新课新授
初听,感知歌曲的速度和情绪。师:小马跑的这么轻快这么有力,让我们跟随它一起欣赏一首歌曲《时间像小马车》。请同学们边听边感受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情绪又是怎么样的。(出示PPT,汇报)
边看歌词边听歌曲,并思考探索歌曲主题。师:下面请同学们边看歌词边听歌曲,认真思考为什么说时间像小马车呢?(播放,汇报为什么)我明白了,我们在相同的时间做不同的事情就会有不同的收获。
熟悉歌曲节奏。师用双响筒两小节演奏,学生则以铅笔敲击桌面模仿。
【设计意图:节奏是音乐的语言要素,是歌曲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才能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铅笔敲击出乐曲的节奏,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促进学生节奏感的提高。】
4、动画感受旋律:播放马车奔跑的动画,通过让学生观察一共几辆小马车,知道有几个乐句。再让学生用手跟着小马车的走势画一画,结合听辨教师弹琴启发学生说出第二和第四旋律线特点,并按照特定的力度变化来演唱这两个乐句。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的形式呈现旋律线的走向,学生兴趣高涨。在感受旋律走向的同时,启发学生初步感知第二乐句与第四乐句的旋律力度变化,并能更好的用这种力度变化表现歌曲。】
学习渐强与渐弱记号:师:刚才我们感受了乐句的力度变化,如果是由弱到强我们用这个记号表示,我们给他起名叫“渐强”,那由强慢慢的变弱呢,我们用这样一个记号表示,叫做“渐弱”(课件出示渐强、减弱记号)。再次演唱第二和第四乐句。
【设计意图:《时间像小马车》是一首深受学生喜爱的歌曲,所有的学生都能哼唱这首歌曲,但几乎没有一个学生能完全唱好,主要是就是渐强和渐弱节奏的感知。在这里我通过演唱声音的高低、手势高低和演奏打击乐器声音大小把这个难点直观地展示出来。并通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自由地表现自己对“〈”和“〉”音乐记号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这首歌曲的难点部分。】
6、合作唱歌谱:通过教唱、师生合作唱、慢速唱、原速唱等的方式纠正音准问题。
7、填歌词演唱。在学生完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自主的加入歌词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地范唱和分句教唱法(难点部分)感染学生,同时降低歌曲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的审美过程中,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8、跟伴奏整体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在学生掌握了歌曲的演唱、了解了歌词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的在节奏、速度、情绪等方面进行了巩固,使学生更好地、充分地表现歌曲的情绪。】
、自主编创
1、为歌曲伴奏:师:同学们还记得马奔跑的节奏嘛?你能用你的小乐器打出马奔跑的节奏为歌曲伴奏吗?来和老师一起试一试(师敲击双响筒)(播放完整歌曲)
2、编创节奏动作:师:我们能用我们的身体这件乐器为歌曲伴奏吗?下面我们来分成四个组,同学们先来讨论一下你们这一组用什么样的方式,统一一下,待会用自己的方式为歌曲伴奏。(讨论,期间循环播放音乐,教师下去指导)
3、分组合作演绎歌曲:将全体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演唱歌曲,一组为其伴奏(播放音乐)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习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启发学生在小组探讨和交流的过程中达成一致,最终全班以丰富多样的律动动作为歌曲伴奏,极大的丰富了学生对这首歌的演绎。】
(四)、总结
1、我们小小歌唱家和小小演奏家的合作真不错(出示PPT)同学们,时间在,慢慢流逝,你意识到时间的珍贵了吗?这是抢险队员们正在争分夺秒的抢救伤员,对于他们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这是我国的运动员刘翔,他以12秒91的成绩取得了奥运会的冠军。在赛场上的零点几秒可都是胜负的关键。同学们,我们可不能做一个迷迷糊糊的孩子,我们要抓紧时间学习本领,要知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孩子们,让我们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时间的主任,让我们的每一天过得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好吗?
【设计思路: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因势利导,设境悟情,使德育内容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们进行珍惜时间的的熏陶。同时也体现了在教学中以音乐为教学主线,构建起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达到学科的整合效果。】
教师:下面让我们唱着歌曲跟着时间的马车走出教室去追赶属于我们自己的时间吧。
【设计思路:最后创设情境,使学生对音乐进行深一步的表现,关注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合作性。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发展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音乐的综合课,是一节音乐的综合课,我没有把教学重点放在单一的歌曲学习上,而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及学习空间。由于教学内容比较丰富,所以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在:营造宽松自由、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热情表现。通过师生、学生的相互交流,感受优美的音乐旋律,享受快乐的幸福生活。从而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我在课堂上创设了与知识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结合生活实际自由地表现作品的寓意,使学生在演唱、听赏和活动中,感受音乐旋律的优美及音乐表现的多样性,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达到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交流的完美统一。
1、在欣赏歌曲教学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现代化手段,通过ppt课件,呈现音乐作品,使学生音、图、文并茂的多方位、多角度的了解作品、理解作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2、在唱歌教学环节中:把听觉的音乐艺术和视觉的美术艺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借助图谱、利用课件跟唱、边唱边做动作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体验歌唱带来的快乐。
3、在节奏教学环节中:利用PPT课件同时出示歌词与歌曲伴奏,进行节奏与歌词的同步训练。通过边拍出乐曲的节奏边饶有兴趣的朗读,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促进学生节奏感的提高。
4、在唱歌教学环节: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音、画结合,寓意于形,直观、动态、准确表现歌曲的情绪、形象和意境,达到以情动人。使学生更易于学习音乐作品,更好的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
5、在音乐知识的难点教学中:教学中结合课件出示渐强和渐弱的音乐符号和相应乐句,通过“画一画”、“唱一唱”“做一做”等多种环节把这个难点直观地展示出来。并通过对比,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渐强和渐弱感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这首歌曲的难点部分。
6、在“珍惜时间”德育渗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出示两首关于“时间”的诗,通过“看、读、悟、说”等形式因势利导,设境悟情,使德育内容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们进行珍惜时间的的熏陶。同时也体现了在教学中以音乐为教学主线,构建起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达到学科的整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