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练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明白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并沟通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为了改变练习课枯燥无味、习题堆积等现象,本节课引入了 “84消毒液”中比、人体中有趣的比、国旗长与宽的比、图形中的比、糖水中糖与水的比等等生活中常见比,让学生在练习巩固知识的同时,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体会知识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
⑴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的意义、基本性质,能正确迅速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⑵进一步理清比与分数、比与除法的关系。
⒉能力目标:通过练习强化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提高学习的系统性,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等自我梳理能力,提高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⒊情感目标:在练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成功学习数学和自信心和创新意识,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比的意义、基本性质及比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迅速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教学难点:知识间的疏理、沟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突出本质
⒈激活经验,聚焦关系
出示“84消毒液”说明书,让学生说一说比的含义。
用途 餐饮具 抹布、砧板 白色衣物 浴缸、便池 拖把 血渍、果汁
原液:水 1:160 1:200 1:200 1:200 1:200 1:200
时间(分) 10 10 20 10 10 10
2.趣味引入、感受价值
⑴出示人体中一些有趣的比,感受比的价值。
将拳头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
身高与双臂平伸的比大约是1:1;
腿长与头长的比大约是4:1;
脚长和身高的比大约是1:7;
血液和体重的比大约是1:13;
成年男子肩宽与头长的比大约是2:1。
⑵出示:福尔摩斯发现一个脚印长25厘米,你可以做出怎样的判断?
学生汇报,感受生活中比的价值,激发学生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一说中各个比的含义,让学生聚焦在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上,而非“具体数量”上,在充分调用学生的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抽象,突出比的本质属性,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比。】
二、实践应用,巩固提升
⒈计算对比,体会简洁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规定,国旗的通用规格有以下五种。写出每种规格的国旗长和宽的比,并化简。
长/厘米 288 240 192 144 96
宽/厘米 192 160 128 96 64
长和宽的比
化简后的比
通过对五种国旗长与宽比的化简,让学生发现长与宽的比都是3:2,了解国旗法的规定。
⑵出示:有一张长是27厘米,宽是12厘米的长方形纸,你能按规定制作一面最大的国旗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计算感悟到国旗的大小虽然有不同,但长和宽的比是统一。这样就将比的认识与学生原有的倍数关系主动发生连结,自然地体会到“用比来描述更方便简洁”。有利于学生对比的本质含义“比源于测量”的理解,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能力。】
⒉巧妙补图、深化理解
⑴出示下图:把阴影部分看成1份,空白部分各可以看成几份?
根据练习中的图,学生不难估计出阴影部分与空白部分长度的比,各部分与整个长条的比,以及分数之间的关系……
追问:“第一幅图的阴影部分与空白部分长度的比真是1:1吗?你能在图上想办法验证一下吗?第二幅图呢?第三幅图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补图验证,一方面是验证新知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通过补图,学生可以深度探究比的本质内涵,让思维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⑵追问:“每条中阴影部分长度相等吗?”“既然不相等,为什么它们比的前项都是1?”
有了上面的补图验证过程,学生很容易发现:这里的1表示的不是具体数量,而是单位“1”的量,不管阴影部分怎样变化,每个长条中的1份阴影和1份空白部分是相等的。
【设计意图:这一发现对学生理解比的意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上教学过程,帮助学生经历了“建构---验证---拓展”的过程,学生不仅对比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还能把所学的比的意义与分数意义有机结合起来,让生成的新知与已有的旧知浑然一体。】
⒊算算比比,巩固应用
小华调制一种糖水,糖与水的比是15:25。
小明调制一种糖水,糖与水的比是150:200。
提问:哪位小朋友调制的糖水更甜一些?如何比较?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可能会出现把后项变成一样比较前项,或者把前项变成一样,不管是哪种方法,都是对比基本性质的应用。在化简比的计算中学生已体会到了学习比的基本性质的作用,但仅在计算上的体验是不够的,还需要增加生活实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去感受性质的应用价值,并进一步激发学习的乐趣。】
⒋层层设疑,步步深入
出示:三杯蜂蜜水图,给出各杯配比数据。
第一杯:蜂蜜20毫升,水100毫升;
第二杯:蜂蜜40毫升,水200毫升;
第三杯:蜂蜜15毫升,水60毫升。
问题1:配制的三杯蜂蜜水中哪两杯一样甜?追问:蜂蜜不一样,水也不一样,为什么1、2杯一样甜?
让学生明白这两杯中蜂蜜和水都是1份和5份的关系。
问题2:如何再配一杯和这两杯一样甜的蜂蜜水?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有很多种情况,如10:50,3:15,30:150等等。
让学生感受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问题3:将两杯蜂蜜水互相倒入一些后哪杯甜?
教师演示将两杯蜂蜜水互相倒入一些,甚至可以喝一口。然后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表述理由,感受两杯中蜂蜜与水1份和5份的关系不变。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的提升,让学生在变中寻找不变的关系,即蜂蜜和水之间1份和5份的关系不变。】
问题4:为什么第3杯更甜一些?
教师将第3杯和第1杯放在一起比较,让学生试着提出一些问题。
问题5:如何使两杯一样甜?
根据两杯中蜂蜜与水之间的关系,学生可能会说出很多方法
方法一:第1杯加5毫升蜂蜜
方法二:第3杯加15毫升水
……
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再根据数据说明变一样甜的方法。此问题相对开放,思考角度不唯一,答案也不唯一,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串”层层设疑、步步深入的问题,让学生不断感受到比,体会比表达的是量与量之间的倍比关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⒌变式训练,拓展延伸
⑴出示书本第58页的思考题。
学生独立思考,预设学生会出现两种方法
方法一:重叠部分的面积看作1份,小长方形的面积就有这样的4份,大长方形的面积就有这样的6份,小长方形与大长方形面积的比就是4:6,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2:3;
方法二:用假设具体数字的方法。因为小长方形面积的和大长方形面积都是重叠部分,因此相等,假设它们的乘积都是1,根据倒数的性质,求出大小长方形的面积,再化成最简整数比。
⑵出示变式题:下图是神州六号舱内设计图,其中正方形的是卧室,圆的是仪器室,仪器室比卧室多占地4.5平方米,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计算一下坐椅占地面积多少平方米?
【设计意图:此题和思考题最大的不同是正方形的与圆的不是指的同一部分,它们不相等,需要学生进行转化,即正方形的(1—)与圆的(1—)都是指坐椅,它们是相等。通过变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转化比的理解,训练学生的思维。】
三、渗透数学文化,感受数学之美
介绍“黄金比”,并让学生感受到“黄金比”在生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