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版初中语文新课标金榜学案配套课件:单元评价检测3 (苏教版七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10-11版初中语文新课标金榜学案配套课件:单元评价检测3 (苏教版七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05 14:5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三)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凫水(fú) 茶峒(tónɡ)
栗子(lì) 绮户(qí)
B.朱阁(ɡé) 麻秸(jī)
阖家(hé) 家眷(juàn)
C.悠扬(yōu) 捅进(tǒnɡ)
宫阙(què) 鸡豚(tún)
D.哄骗(hǒnɡ) 佞臣(nìnɡ)
烙饼(lào) 归省(shěnɡ)
















【解析】选C。A项中“峒”应读dònɡ,“绮”应读qǐ;B项中“秸”应读jiē;D项中“省”应读xǐnɡ。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订正。(4分)
反老还童 赏心悦目 邪魔鬼崇 呐喊助威
手脚伶俐 震作精神 色采缤纷 此起彼伏
答案:反-返 崇-祟 震-振 采-彩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2010年4月30日晚,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之夜,歌声水
影、美轮美奂,黄浦江畔璀璨的焰火,映照着“中西合璧”
的建筑物轮廓。
B.这部电视剧虽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尖锐批评和指责,但是
批评者认为,作者的创作动机是无可厚非的。
C.2009年2月4日在美国诞生的两只中国大熊猫泰山和美
兰从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乘坐专机,在美国民众的依依惜
别中踏上回乡之旅。












D.经过认真的准备,张亮终于在演讲比赛中拔得头筹,真
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解析】选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历艰险,就
不能获得成功。与语境不符。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2)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4)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铁无辜铸佞臣。
答案:(1)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2)不知秋思落谁家 (3)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4)青山有幸埋忠骨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社戏》一文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我”十一二岁时从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作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端午日》一文,作者按时间顺序写了湘西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如:食粽子、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龙舟竞赛、赶鸭竞赛等,其中详写龙舟竞赛的场面,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C.《本命年的回想》一文,作者通过写运河家乡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表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
D.《我的思念是圆的》诗人借中秋月抒发了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想像丰富,构思独特。
【解析】选B 。《端午日》一文中没有写“食粽子”这一端午节的习俗。
6.(2010·广东中考)广州将举办第16届亚运会,学校拟选派10名同学参加滨海市中学生拉拉队,届时到亚运会赛场为运动员呐喊助威。假设你参加拉拉队队员的竞选,请你完成以下工作。(6分)
(1)请你为拉拉队设计一个为运动员呐喊助威的口号,必须用两个句子,要求朗朗上口,富有鼓动性。(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拉拉队队员的竞选大会上,选手有一分钟时间亮相并作发言。请你准备一段简短的发言,要突出自己胜任拉拉队队员的优势,争取评委和与会同学的支持。(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拉拉队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请你提出两项建议。(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一:赛出高水平,展现真风采!
示例二:展示实力,超越自我!
(2)示例:各位评委、同学们:我声音洪亮,性格活泼,精力充沛!我是校运动会拉拉队的主力队员!我愿为亚运会呐喊助威,请投我一票!
(3)示例:进行集训;统一服装;准备辅助用品,如标语、喇叭、旗子等。
7.为什么平桥村“在我是乐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因为“我”在平桥村受到优待;
(2)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3)许多小朋友伴我来游戏,掘蚯蚓,钓虾,放牛。
8.“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 “照例”一词在这有什么意思呢?(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照例”说明以往即如此,体现平桥村人的淳朴好客与友善。
9.“我”总不敢走近黄牛水牛,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嘲笑”二字表现了小朋友对我的不友好,对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本文主要写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因此,文中的“嘲笑”只是表现了少年的一种天真无邪的特点。
答案:不对,“嘲笑”体现了童稚的天真无邪。
10.作者说“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是否说明作者小时候不爱读书呢?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这几段文字主要写了“我”对平桥村的喜爱之情。据此回答即可。
答案:不是“我”不爱读书,主要是表现“我”对平桥村生活的热爱,对深奥难懂的封建教育内容的反感。
11.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回答别人为什么总学不成她煮粽子的秘诀?(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别人欠缺她的耐心与爱心。
12.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中“彻夜”一词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个“彻夜”体现了家婆的耐心与爱心。
13.谈谈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3分)
此刻,锅里的粽子在她眼里,不是食物,而是“艺术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主要从家婆对粽子的感情方面来考虑。
答案:家婆从准备包粽子到煮粽子都倾注着极大的耐心,粽子是她“创造”的“艺术品”。
14.端午节和春节、中秋节一起,成为中国的三大传统佳节。可是,现在许多人对过这些传统佳节不感兴趣,相反,热衷于过“洋节”,如圣诞节等,你对这种现象是怎么看的?请谈谈自己的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题要辩证地看待“洋节”与“中国传统节日”两者之间的关系,语言表述要合理,有说服力。
答案(示例):中国人过“洋节”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变迁,现在一些洋节日给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放松自我,享受生活的机会,受到大家的喜爱也是很正常的,但我们不能淡化自己的传统节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节日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其本身,幻化为一种民族精神,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挖掘传统节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传统节日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与时代相结合,创新形式,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节日既不失传统应有之意,又能符合时代要求,让更多人钟情于我们的传统节日。
15.下面三句话分别是从文章②③④段的段首抽取出来的中心句,请根据相关内容提示,将下面三句话分别还原到恰当的位置。(3分)
A.月是心灵的净化剂。
B.一轮明月催发了文人的灵感。
C.月圆之夜是恋人们的天堂。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答案:②B ③C ④A
16.请根据第②段中加波浪线诗句的意境,描绘出一幅亮丽的“春江月夜图”,填写到第②段第一处横线上。(40字左右)(3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鉴赏能力,解答此题主要从海水与明月相映的角度来描绘美景,语言要生动、优美。
答案(示例):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17.请在第②段的括号中各补写一个字,将李白《静夜思》中月亮的特点准确地概括出来。(2分)
答案:明 冷
18.请将第②段后面两处横线上东坡先生的词句填充完整。(2分)
答案: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19.仿照前面的两个句子,顺其思路,将第③段中横线上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
不论是花香幽幽的春天,还是清风鸣蝉的夏日,不论___
____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________,皆别有一番情致。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上句的内容,句式相同,内容上要按秋、冬顺序来写。
答案(示例):是红叶烂漫的秋季 银装素裹的冬时
20.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④段中“我真的送了他一轮明月”这句话的双关意。(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理解自然的明月照亮山路,又要理解山僧的话给他洗涤心灵。
答案:表面含意是指自然的明月照亮了黑暗的山路,深层含义是指山僧的话涤净了小偷的心灵,使他内心的邪念、杂念远他而去。(意近即可)
三、写作(40分)
21.请以“成长中,我学会了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贴近生活,言之有物;
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写作提示】成长是一条五彩路,有红色的成功,蓝色的孤独,白色的友情,黑色的失败……经历了才会最终筑起梦中的彩虹小屋;成长是一本百科书,有交往中的互助,有挫折后的坚强,有失败后的珍惜……只有经历过,才会最终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时,题目中的“成长”和“学会”说明所记叙的应该是一个从幼稚到成熟、从“不懂”到“懂得”并改变的完整过程。例如,写“成长中,我学会了理智”,可以扣住“理智”,先写“不理智”,因冲动而做了使自己后悔的事情,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感觉到了对人的伤害,同时描写对自己的责备,经过反思,最终理智地解决了问题,在感到自己长大了的同时,也明白了遇事要理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