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汉川市官备塘中学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课题 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综合练习(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汉川市官备塘中学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课题 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综合练习(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03 10:0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综合练习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B.可燃物都是含碳元素的物质
C.火箭升空是利用燃烧放出的巨大能量
D.不具有可燃性的物质不能燃烧
2.将木柴架空可以使其燃烧更旺,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方便添加木柴??
B.升高木柴的温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
B.档案失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用水灭火是为了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D.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隔绝氧气
4.为了让煤充分燃烧,达到节能减排之目的,正确合理的措施是(  )
A.提高锅炉的耐热性
B.粉碎煤块????
C.减少空气通入量??????D.增加煤的用量
5.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
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
6.图中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小莹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能说明燃烧与氧气的关系的是(??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7.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8.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铁能在氧气中燃烧
C.?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D.?监控气体流速
9.“纸火锅”
(如下图)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10.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的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1.实验桌上因打翻酒精灯而着火时,最简单最好的扑灭方法是(??

A.用手扑灭?B.?用湿布盖灭?C.赶紧逃跑?D.拨打电话119
12.以下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
B.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
13.下列有关燃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燃烧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B.?燃烧是一种发热发光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或与氧气接触
D.?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
14.某兴趣小组将大小相同的若干块棉布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
95
65
55
15
5
实验现象
酒精烧完棉布烧坏
酒精烧完棉布无损
酒精烧完棉布无损
不燃烧
(1)你推测⑤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而棉布无损”的原因: ________

(3)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15.《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着的原因是____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使火势烧得更旺.
16.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

(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

(3)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________

17.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问题。
如图实验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_。
18.依据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图所示和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
(1)铜片上的白磷________(填“燃烧”或“不燃烧”,下同),水下的白磷________。对比这两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铜片上的红磷________(填“燃烧”或“不燃烧”,下同),铜片上的白磷________。对比这两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
(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某校研究性小组用手持技术分别测量蜡烛、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时的氧气含量的变化,得到如图所示数据(横坐标为反应的时间,纵坐标为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请结合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实验数据的分析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白磷在该密闭容器中熄灭后,容器内没有氧气了
B.只要氧气浓度大于15.46%,蜡烛就能继续燃烧
C.当氧气浓度小于3%,白磷不能继续燃烧
(3)通过数据分析你对燃烧需要氧气有什么样的新认识:__________。
(4)结合实验数据,设计实验证明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的蜡烛熄灭后容器中还有氧气。(写出设计的思路和能证明结论的现象即可)_______。
(5)图为改进后的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实验时,先在试管和导管中装满水,测得水的体积为V1,然后将水倒出,加足量白磷,如图,水浴加热,待白磷充分燃烧后、冷却,打开弹簧夹,测得量筒内水的体积减小了V2,则的值最有可能为________。
A.21% B.20% C.18% D.15% E.13%
某同学用镁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完毕,冷却后进入水的体积远大于总容积的1/5,且产生了淡黄色固体。某兴趣小组对此现象作如下探究。?
【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为什么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明显偏大??
【资料】镁元素化合物的颜色:?
物质
MgO
MgCl2
Mg3N2
Mg(NO3)2
MgCO3
Mg(OH)2
颜色
白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1)【猜想】
小组成员一致认为产物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镁,理由是________;?
(2)分析资料,小组成员认为淡黄色固体是Mg3N2

是由镁与空气中的________(填化学式)反应生成的,导致进入水的体积远大于总容积的1/5。?
(3)【实验】小组成员设计并进行了下列实验。?
①组装仪器(如下图,钟罩下端无底)。?
②将足量白磷在空气中点燃后,迅速伸入钟罩内,塞紧橡皮塞(图1);??
③待钟罩内水面不再变化时,向水槽中加水,使水槽中液面与钟罩内液面相平;?
④打开橡皮塞,将燃着的螺旋状镁条迅速伸入钟罩内,塞紧橡皮塞(图2);?
⑤待钟罩内水面不再变化时,观察钟罩内壁及表面皿中出现淡黄色固体。?
【分析】
请将步骤①补充完整________。?
(4)步骤②中将足量白磷在钟罩内燃烧的目的是________;钟罩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
(5)步骤③中加水的目的是为了防止________。?
【结论】小组同学的猜想正确。?
【拓展】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有什么新认识?请写一点________。
22.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
【交流讨论】
(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钾,该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