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版初中语文新课标金榜学案配套课件:期末综合检测(独具卷) (苏教版七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10-11版初中语文新课标金榜学案配套课件:期末综合检测(独具卷) (苏教版七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05 14:5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120分钟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给词语中加点字注音。(3分)
①机杼( ) ②称职( ) ③假寐( )
④卷帙( ) ⑤瀚海( ) ⑥佞臣( )
答案:①zhù ②chèn ③mèi ④zhì ⑤hàn ⑥nìnɡ






2.假如你是文字编辑,请从下列八个词语中至少找出四个错别字(下画横线),把它们依次改正过来,写在下面方格里。(2分)
谈笑风生 明察秋豪 忍俊不禁 多姿多采
眼花嘹乱 自名得意 轻飞慢舞 不可思异
答案:豪—毫 采—彩 嘹—缭 名—鸣 慢—曼
异—议(任选四个)
3.根据句意,下列加点词语可以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的一项
是(2分)( )
A.舍前有两棵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
地上阴影斑驳(斑斓),此时尤为幽绝。
B.奶粉含有有毒物质被揭发后,政府急谋对策,遏止(遏
制)相关制品流入市面。
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杳无音
信)了。
D.人要变成野兽,比变成圣徒要容易千万倍。自古以来,变
成野兽的人多如牛毛,但变成圣徒的人却寥寥无几(寥若晨
星)。












【解析】选D 。A.斑驳: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斑斓:灿烂多彩。B.遏止:阻止。遏制:制止;控制。C.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杳无音信:一点音信都没有。D.寥寥无几:非常少。寥若晨星: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形容数量极少。是“寥寥无几”的形象用法。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A.4月18日,胡锦涛主席来到青海玉树体育场地震灾民安置点武警总医院医疗队看望受灾民众和医务人员。
B.王家岭矿透水事故的救援工作,创造了中国矿难救援史上的一个奇迹。
C.西南地区的特大旱情使得电煤供应持续紧张,部分省市已出现拉闸限电情况。
D.“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就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
【解析】选D。D项属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把“就”改为“却”。
5.根据下面句子的句式、修辞仿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连贯合理。(2分)
也许你无法拥有浩瀚的大海,但是你可以做清幽的小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许你无法拥有辽阔的草原,但是你可以做平凡的小草。只要你满怀信心,善于发现,你就会感到生命的意义。
答案(示例):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 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
6.默写填空。(4分)
(1)《赤壁》中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蕴涵人生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十五夜望月》中抒发作者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秋词》中写诗人一反前人悲秋的感慨,抒写奋发进取豪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2)海
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4)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7.(2010·贵阳中考)语文活动。(6分)
读图,不仅能迅速直观地获取信息,而且那些意蕴丰
富、赏心悦目的画面往往能发人深思,令人遐想。请从下
面图中任选一幅,认真观察,并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放
飞思绪,写出你从中读出的丰富内容。(每幅图至少要读出
两层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图一)①读出了村民对久旱逢甘霖的强烈
渴望;②读出了村民对人类糟践自然环境行为的愤怒控诉;
③读出了村民对增强人类良知,保护好生态平衡美好愿望的
呼唤;④读出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肆意妄为而遭到报应后的
自省与反思。
(图二)①今天有更多的学校注重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注重
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丰富性、艺术性、愉悦性、教育性、科
学性和群体参与性。②这种“阳光体育运动”富有时代特点
和青春气息,适合广大中学生参加。不仅能促进青少年学生
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还可以全面推进体育健康教育事业。
③参加校园集体舞活动能够使中学生调整精神,陶冶性情,
提高学习的效率,增加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他们文
明、向上、健康、活泼的精神风貌,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情趣、
艺术修养和集体主义精神。
8.综合性学习。(4分)
2010年3月以来,我国一些省区特别是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3月25日,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迅速响应胡锦涛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号召,积极组织动员广大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投身抗旱救灾斗争。
①班主任委托你拟一条宣传广告语贴在教室的墙上,请你出色地完成此任务。(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节约用水,从你我做起。在我们的学校和家里,有多少小
事可以从身边做起?请你提三条合理化的建议。(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惜水、爱水、节水,从你我做起。 世
界缺水、中国缺水、西南缺水,请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
水。 浪费用水可耻,节约用水光荣。(任选其一即可)
②提倡节约一瓶矿泉水,支援灾区的孩子。控制水龙头开关大小,并及时关水龙头。做到一水多用。见到有浪费水的现象,请及时制止。
二、阅读品悟(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13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或王命急宣( ) 良多趣味( )
夏水襄陵( ) 属引凄异( )
答案:有 的确,实在 上 连续




10.选出与例句“春冬之时”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
A.至之市 B.久之,目似瞑
C.默而识之 D.故时有物外之趣
【解析】选D。A项中“之”的意思是“到……去”; B项
中“之”的用法是在句中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C项
中“之”指学习所得的东西;D项中的“之”和例句中的
“之”都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12.找出从侧面表现三峡山高峻、江面狭窄的句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3.《三峡》引用渔歌结束全文,让人想起了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二者表达的情感相同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同。引用渔歌结束全文能渲染秋天凄凉的气氛,并从侧面表现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则表达了欢快的心情。
(二)阅读下文,回答14~19题。(13分)
流 浪 狗
(1)叶子对我说:“老白,我遇上了一件棘手的事情。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也不知道该怎样继续下去。”
(2)与叶子接触不多,但知道叶子文章写得棒棒的,一高中生,特有主见。我说:“瓜娃子,碰啥麻烦事了 ”
(3)叶子托着两腮,眼神在我脸上打了一个弯,越过我乌黑油亮的发顶,投射向很遥远很迷茫的远方。她说她领回了一个女孩,准确地说她救回一个女孩,被救的那个女孩被人逼迫着讨钱讨了两年,现在那个女孩在她家。她家人说她做得不对。
(4)虽然是轻描淡写的几句,但我想,肯定没这么简单。要不然叶子也不会郁闷成这样子的。叶子把快要散尽的目光拉回到我脸上,最后定在我的眼睛上。她想从我的眼睛里找到答案。我能有什么答案呢?
(5)“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真的做错了。接下来我该怎么做?”叶子望着我。
(6)“你自己都还只是一个学生,你把孩子带回家,不是明摆着给你家里人添乱吗 ”在这个问题上恐怕我比她还没主见。
(7)“我没想要领养她。我知道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我只是想帮她脱离那些人的控制。如果她被那些人抓回去,会很惨的。”叶子的话里透出的是令人难以相信的成熟和冷静。叶子是一个很善良的姑娘。
(8)我知道叶子这时候需要的不是泛泛其谈。把孩子收在家里呢,还是把孩子放回去?我觉得这肯定不是做选择题的问题。我给叶子说起一只流浪狗的故事。
(9)我家小莞爱狗。那天我回家时,小莞正在给一只狗吃火腿肠。看到我,小莞的眼睛跟小狗的眼睛一样在我脸上溜来溜去。我问又是一只流浪狗?小莞低头。我说你又不是不知道,狗不能跟我一块儿上班,而家里实在找不出另一个人能代我照顾狗。小莞显然不大考虑这些。她以为把街上的流浪狗流浪猫抱回家给它吃一顿,猫狗就不可怜了。
(10)我不该心软的,被小莞一哭我总会手足无措地答应小莞的任何要求。对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我能狠得下心来吗?她自己也够可怜的。我不喜欢狗但也不讨厌狗。我的生活重点不在狗上。但如果狗的大小便问题能得到合理解决的话,或许我能喜欢上狗的。
(11)那天本该没小狗什么事的。可那天我怎么会把手机
忘在卧室里呢?要知道那个手机对我有多重要。那时我正处在
热恋中,有个男人每天会用手机对我细心地问寒问暖,让我误
以为自己重新被爱情收养了。
(12)我小跑着回家,开门进屋,因为匆忙的缘故,没
有随手关上门。小狗跟着我进来了,而且长驱直入到卧室。
等我呼它出去时,它开始耍赖了,其实它耍赖的样子我不是
不喜爱,关键是它没耍对时间。我急着要它出来,它不肯,
还有意藏到床底下,对我“汪汪汪”得意地叫唤,更气人的
是干脆跟我拉锯似的闹起来,我进它退、我退它进了好几个
回合。我是真没时间跟它逗了。一生气,就不知从哪里拎来
一个扫把。起初只是想赶它出来,所以像挠痒痒似的往它身上挠。我挠东它藏西,我挠西它就躲东,实在没耐心跟它藏“狗狗”了,就用力狠抽了一扫把,只听一声惨叫。
(13)此后三天,它都没吃一口东西。第三天晚上午夜时分,它凄惨地叫了两三声,睁着一双无辜的眼睛死了。那是很悲惨很于心不忍的一幕。
(14)小莞吃饭时哭,睡觉前哭,只要一想到小狗就哭。我心疼不已。
(15)小狗死后,我竟然也想念起小狗的好处来。
(16)小狗一早就会踢门来看我和小莞。跑到我床边,两腿一搭床沿,看到不是小莞的脸,就会马上放下一双小狗腿,绕到床另一边去,然后两腿再往上一搭,睁着一双祖母样的眼睛看小莞睡觉,一直到小莞睁开眼为止。小莞一睁眼就会对着它咧嘴笑,并且抱住它的头用自己的小脸去蹭它。
(17)那个场景我一时忘不了,估计小莞也一时忘不了。小狗死后半个月,小莞差不多每天在吃饭时,吃着吃着,便吃出眼泪来。之后就干脆吃不下去,肩膀一抽一抽地无声抽噎起来。
(18)我跟手机里的那个男人谈及此事,他说:“养狗是需要能力的,这跟爱情是一样的!”说这句话的那个男人现在被我从手机里删除了名字。我的心里又成了荒漠一片,我的爱情在冷冷的月下无家可归。
(19)叶子不再吭声。我便自言自语起来,我说我再也不敢养小动物,花也不敢养,甚至……我抬起头,我说甚至我连下弦月都不敢再喜欢。
14.本文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叶子与“我”探讨救助一个女孩的事。
15.文中“我”给叶子说起一只流浪狗的故事,这属于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叙述的方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文中讲的“一只流浪狗的故事”是处在叙事之中,所以应是插叙。插叙的内容和探讨的问题相似,所以间接地表明了“我”的态度。
答案:插叙。流浪狗的故事是“我”对叶子的问题所作的回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表明了“我”对叶子救助女孩一事的态度。
16.小说深刻反映了当前社会人们对弱者的态度。孩子们——叶子、小莞态度基本相同,成人与孩子态度差别很大,同是成人的“我”和“那个男人”的态度也不同。试简要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孩子们是天真无邪的,他们对弱者的帮助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可是成人往往考虑到自己的情况,所以对弱者的帮助就不能尽其所能。
答案:孩子们:很善良,深切同情弱者,毫无条件、尽己所能地帮助弱者。“我”:愿意帮助弱者,心理矛盾,不是像小孩那样爽快地帮忙。“那个男人”:冷漠势利,认为帮助弱者需要能力。
17.文章第(6)段中画线句子能否改为“你自己还只是一个学生,你还没有能力领养它”?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画线句表明的态度比较含蓄,改后态度已明确,这与文章的内容不符。
答案:不能。改动后,表明“我”对叶子的问题已作明确回答,后文讲述流浪狗的故事就显得多余,并且这一回答与“我”在讲述故事中流露出来的态度也不一致。
18.小狗死后,文章还用较多笔墨描述小狗的好处,这是否多余?请说明理由。(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我”对小狗的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文章用较多笔墨描述小狗的好处,表明了“我”态度的转变。
答案:不多余。描述小狗的好处,反映了“我”对小狗之死的后悔、心疼,表明了“我”对弱小者的态度。
19.听完流浪狗的故事,“叶子不再吭声”。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叶子会怎样处理这件“棘手的事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叶子回到家,向家人讲述流浪狗的故事,获得家人的理解,继续收养那个女孩。(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三)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19分)
早春之恋
(1)在残冬的余威中,早春细微的信息已从很不起眼的
角落里渗露出来。春天最初的脚步,轻盈地踏过冬日的叹息,
向世人展示先行的姿态和渐进发展的决心。
(2)温湿的小南风,刚刚突破严冬的防线,便像涓涓细流
一般向冰冻的土地漫溢。大地渐渐暖和并苏醒,丝丝温馨湿
润的水汽从泥土的毛孔中蒸发弥散出来,宛如绵延不尽的袅
袅炊烟,昭示着生命的存在与勃发。高山上的皑皑积雪,在
凛冽的冬天里出尽了风头,而春风在她的胳肢窝只温柔地一
抓一挠,她便再也不能严肃不能正经,忍俊不禁地噗嗤一
笑,霜冷的脸融化成粉红的花面,凘凘然地从山顶到山麓,
再到村落,再淙淙地流入溪河湖海,醉心于横跨千里的春天
的旅程。春雨细细地蒙蒙地飘洒,像冰凉的薄翼一般的纱
巾,盖在人们的脸上和身上,迷离了极目远眺的视线。早春
的雨,从不刻意地张扬,也不赤裸地显露。她像一个温文尔
雅盈盈细步的小家碧玉,悄无声息地做着自己的分内之事。
在这样的时节夜卧听雨,滴滴答答絮絮密密的天籁之声,将
会洇湿无数浪漫的关于早春的梦境。早春的梦,其实就是封
闭已久的窗户被猛地推开,沉寂麻木的心灵迎着清新的空气
自由地放飞;就是新孵的蝴蝶飞飞停停翩跹起舞,撩起红男
绿女们郊游远足的浓浓兴致;就是在湖畔溪边浣纱的江南女
子,纤纤的素手触摸到温温的水流的血脉,粉红的脸颊上荡
漾的那份惊喜。早春就是这样,总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悄
悄地挪移和靠近,洋溢着生命萌动的灵气。
(3)广袤的原野上,早春的景致新鲜而纯粹,充满生命成
长的欲望。早春尚不是百花竞艳百鸟鸣啭的时节,早春的标
志模糊而暧昧,浅浅淡淡的草色,总让人们轻易地忽略她那
轻盈而神秘的脚步,忽略那刚刚萌发的、若有若无的春意。
放眼远望,野草已经始发,但还没有完全显绿,猛地一看,
依然是冬天的枯色。粗心大意的人,也许就这样放弃了探春
的努力,在早春已经来临的时候,仍然怀着沉重的冬天的心
情。对于早春的虔诚的恋者,却不会因为冬天设置的迷障,
而错失一睹为快的赏心悦目的感受。春风乍起的时候,他们必定会应和季节的脉搏,扑进大自然的怀抱。这时是否能看到野草所渗透出来的绿色。早春望草,须有一种望草的心情和敏锐的感觉。古诗云“草色遥看近却无”,与其说古人“看见”草色,不如说古人以一种观赏的姿态感知到了野草生机始发的势头。这种若有若无却漫山遍野的绿意,这种看似柔弱其实咄咄逼人的气势,让人们看到了早春的活力,从而对一年的生活充满希望。
(4)春天是四季的发轫(轫 rèn ,发轫: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而早春则是一段最宝贵最美好时光的起点。早春时节,播下希望的种子,那么在开花结果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20.第(3)段中,作者引用了古诗“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唐代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诗句,请你写出这首诗的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引用韩愈的诗句,突出了春草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而朱自清在《春》中写出了春草的特点却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答案: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浅浅淡淡的草色(或:野草已经始发,但没有完全显绿 或:草色若有若无) 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21.第(2)段中,有两句话描写出春雨“温柔”的特点,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而朱自清在《春》中描写了春雨“细密”的特点,其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答案:早春的雨,从不刻意地张扬,也不赤裸地显露。她像一个温文尔雅盈盈细步的小家碧玉,悄无声息地做着自己的分内之事。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22.与朱自清的《春》相比较,本文少描写了哪两幅春景图 但是,本文作者已从春风、春雨、春草图中体味出生命成长的活力,在本文第(1)~(3)段中哪些语句能直接表达出这种活力 (写出3处的句子即可)(6分)
答:①少描写的两幅春景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直接表达这种活力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春花图,春早人勤图(或:迎春图) ②A.春天最初的脚步,轻盈地踏过冬日的叹息,向世人展示先行的姿态和渐进发展的决心。 B.(水汽)宛如绵延不尽的袅袅炊烟,昭示着生命的存在与勃发。 C. 总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悄悄地挪移和靠近,洋溢着生命萌动的灵气。 D.早春的景致新鲜而纯粹,充满生命成长的欲望。 E. 这种看似柔弱其实咄咄逼人的气势,让人们看到了早春的活力,从而对一年的生活充满希望。(任选3句即可)
23.作者在文末写道:“早春时节,播下希望的种子,那么在开花结果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读了这句话,你定会产生感想。请你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体会。(限100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能扣住本文中心,特别是这句话所含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来谈出感想,突出早定目标、早下决心、三年后定能取得好成绩这个主旨,语句通顺即可。
答案:略。
三、写作(5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0年2月10日,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结果
揭晓,包括邓小平夫人卓琳、“歼10”战斗机总设计师宋文
骢、多民族孤儿的妈妈阿里帕·阿力马洪、给高原的盲童带
来光明的萨布利亚·坦贝肯、26年义务守护滇池环境的农民
张正祥、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照顾残疾家人20多年
的朱邦月、小岗村群众贴心人沈浩、为留守儿童办学的女大
学生李灵、中国环球航海第一人翟墨和特别奖——见义勇为
的大学生群体。他们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作出了杰出
贡献;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他们为社
会公平、人类生存环境奉献青春;他们感动着每一个中国
人……作为中学生,你一定也深受感动。
其实,让你感动的不只是“感动中国”的人物,在日常
生活中也有很多人让你感动,请以“最让我感动的一个人”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2)表达
真情实感,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
名、地名;(4)要合理运用描写人物的六种技巧。
【写作提示】这个题目本色质朴,指向学生的日常生活,可从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挖掘不平凡的写作素材,注重对生活的感悟,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回顾自己曾有的心灵震颤,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评判标准去审视让自己最感动的那个人。可以写“感动中国”式的人物;可以写历史名人与现实生活中的偶像;可以写文学形象或生活中的三教九流;可以写你身边熟悉的亲人、老师、同学、朋友、亲戚、邻居,甚至是只有一面之交的陌生人。注意选材不要太平庸,叙事中融入感情,表达出对生活的感悟,特别要写出这个人为什么让你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