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复习课件(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复习课件(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3 17:0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复习
语文 四年级 下册
易读错的字

shū

yán

chú

jiè

sháo

piē

zhàng

shuò
茅—矛
蜓 茅 朴 耸 蝙 蝠
容易混淆


慰藉
国籍
容易写出别字
易写错的字
觅:①和谐。 ②(事情)商量好;办妥(多指跟别人打交道的事情)。 ③诙谐。
饰:①装饰;打扮。 ②装饰用品。 ③遮掩。 ④扮演角色。
多义字
寄:① 原指托人递送,现在专指通过邮局递送。 ②付托;寄托。 ③依附别人;依附别的地方。 ④认的(亲属)。 ⑤姓。
屋檐 构成 装饰 凤仙 华丽
独特 照例 率领 觅食 踏步
倘若 和谐 甜蜜 梦乡 慰藉
扫荡 威力 锐利 河滩 帐子
闪烁 奇幻 蝙蝠 霸气 复杂
词语积累
《乡下人家》
天高地阔:天空高远,大地辽阔,形容空间大。
月明人静:形容傍晚的环境,明月高空挂起,周围
十分安静,没有一丝动静。 月光明朗,夜深人静 。
甜甜蜜蜜:指人内心感到幸福、愉快、舒适。
《天窗》
霸气十足:一般是指自尊心很强,很骄傲而且对自己的各方面有自信。
闪闪烁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也形容人说话吞吞吐吐,说话很不连贯。
《三月桃花水》
如烟如雾:像烟像雾一样。形容迷漫一片的景色?。
忽大忽小:有的时候大,有的时候小。
abac式
忽大忽小
如烟如雾
闪闪烁烁
甜甜蜜蜜
abac式
含有数字
霸气十足
景物描写
月明人静
天高地阔
1.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
(《天窗》)
2.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三月桃花水》)
3.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三月桃花水》)
比喻句
4.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 (《三月桃花水》)
5.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三月桃花水》)
6.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
(《三月桃花水》)
1.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乡下人家》)
2.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
(《三月桃花水》)
3.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 (《三月桃花水》)
拟人句
1.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天窗》)
排比句
2.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 (《三月桃花水》)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
(《三月桃花水》)
对偶句
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
(《天窗》)
含连续动作的句子
含关联词语的句子
1.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 (《乡下人家》)
2.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乡下人家》)
3.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乡下人家》)
4.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 中看出“有” ,从“虚” 中看出“实” ,比任何其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天窗》)
《宿新市徐公店》是描写的暮春时节的景色。花才凋谢,树儿吐芽但还未成荫,从 “新绿”“未成阴”推断应该是暮春季节。
● 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本单元知识点
一、二句静态写景,三四两句动态写儿童与黄蝶,整首诗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恬淡自然,宁静清新、万物勃发的暮春图景。
● 动静结合是《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的一大特点,
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我们学习的这一首是描写什么时候的景色?哪些词语具体写出了这一时节的景色?
作者对农村清新秀丽 、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表现出词人对乡下朴素生活的喜爱之情。
●《清平乐·村居》一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写景方面,把茅檐、小溪、青草,这些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组合在一个画面里,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作者写了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哪些人物?他们在做什么?
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描写了(瓜藤攀檐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乡下人家》一文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图?
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热爱乡村生活,赞美乡村生活情感的集中体现.
●《乡下人家》中“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怎样理解?
因为小小的天窗寄托着孩子们的梦想,让孩子们枯燥闭塞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奥秘的向往与追求.
●《天窗》一文中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这句话中“无”是指实际生活中不存在的,“有”是指孩子们想象出的某种事物,“虚”是指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实”是指孩子们想象中都是实实在在的如同真的一样。因为孩子们无忧无虑,敢于大胆的想象。
●“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 中看出“有” ,从“虚” 中看出“实” ,比任何其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中“无、有、虚、实”各指什么 ?
课文从“声音”和“颜色”两方面写了三月桃花水。把三月桃花水比作“春天的竖琴”,能够弹出各种美妙的声音;把三月桃花水比作“春天的明镜”,能够倒映出各种美丽的景物。
●《三月桃花水》从哪几方面写了桃花水的美?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古诗词
积累背诵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日积月累
拓展
《归园田居》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一、给下面红体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
稀疏( sū shū ) 茅檐( yán rán)
锄(cú chú )草 芍( sháo sáo)药
帐( zàng zàng)子 闪烁( shuò shuò)
?
?
?
?
巩固练习
?
?
二、同音字组词。
qīng ( )蜓 ( )蛙 ( )静 máo ( )屋 ( )盾 ( )发
tǎng ( )若 ( )下 流( )
fǎng ( )织 ( )问 ( )照
bō ( )璃 ( )浪 广( )










访
仿



1.天高地阔
(1)(含有反义词的)
、 、 。
(2)(含有“天地”的)
、 、 。
2.如烟如雾(ABAC式)
、 、 。
前仆后继
东奔西走
无声无息
左顾右盼
天南地北
天经地义
无边无际
天昏地暗
三、仿写词语。
自由自在
四、句子练习。
1.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 (仿写拟人句)

2.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改为反问句)
。 。
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小小的天窗难道不是唯一的慰藉吗
尽管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但是它们从不吃惊。
3.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从不吃惊。(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其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这句话“无”是指 ,“有”是指 ,“虚”是指 ,“实”是指 。

实际生活中不存在的
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
孩子们想象出的某种事物。
孩子们想象中都是实实在在的如同真的一样
五、分析句子。
(一)读片段,回答问题。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支 枝)竹,绿的叶,青的(杆 竿),投下一片浓浓的绿(荫 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用“\”画掉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字。
2.用横线画出这段话中的一个拟人句,由这句话我想到了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 。
\
.
雨后春笋
六、课文练习。
\
\
3.这段话是按照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突出了乡村春天_____________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的热爱。
房前、屋后
生机勃勃
乡村生活
4.这段话写的是 、 这两个画面。
门前种鲜花
屋后春笋冒
1.《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 代的 ,全词中最能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

2.《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 代的 ,这首诗中描写农民劳作情况的句子是 ,

3.《宿新市徐公店》一诗中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的句子是 , 。

辛弃疾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南宋
范成大
日长篱落无人过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惟有蜻蜓蛱蝶飞。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