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雕镂(lòu) 浩淼(miǎo) 镌刻(juān) 慷慨(ɡài)
B.稼轩(quān) 素娥(é) 依稀(xī) 橙黄(chénɡ)
C.婵娟(chán) 徜徉(yánɡ) 芳菲(fēi) 雨晦(huì)
D.缭乱(liáo) 绚丽(xuàn) 沉浸(jīn) 白鹭(lù)
【解析】选C。A项“慨”应读kǎi;B项“轩”应读xuān;D项“浸”应读jìn。
﹒
﹒
﹒
﹒
﹒
﹒
﹒
﹒
﹒
﹒
﹒
﹒
﹒
﹒
﹒
﹒
2.根据语境理解词义。
“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这里的“花环”应理解为__________;“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一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梦想和理想 构筑童年的生活理想
3.下列语句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
B.年华似流水。
C.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
D.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
【解析】选B。A项“仿佛”不是比喻词,只是表示一种感觉;C项只是表达书的作用;D项“好像”也是表达的一种心理感觉。
阅读“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回答问题。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大意。(看看主要写了什么事,稍加概括即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紧扣文题,明确这是往事,是回忆,讲清国文老师对自己课外阅读的作用,意合即可。
答案:回忆初中读书时听国文老师讲课而怡情明理,激起课外阅读兴趣的情景。
5.“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句中“雕镂下”改为“留下”效果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辨析同义词的能力。“雕镂下”这个词与文中“深刻”相照应,突出了老师的讲课给我留下的印象。若换成“留下”则过于平淡。
答案:不好。“雕镂下”很好地写出了印象深刻的程度,说明老师讲课入情,令“我”挥之不去,抹之不灭。
6.作者在描写两位国文老师时,都注重了什么描写?请找出文中最能概括两位老师特点的语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动作和神态描写。前一位“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后一位“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7.两位国文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有什么不同呢?他们对“我”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一位老师教授的是辛弃疾的词,“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培养了“我”的爱国情怀;后一位老师教授的是田汉的新诗,朗读时“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使“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
8.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作者先写了自己爱读书的缘由,接着回忆了爱读书的趣事,讲述了读书给自己带来的益处。文章处处可见读书给作者的影响。据此回答,意合即可。
答案:本文主要写了作者爱读书的原因及其读书的往事,及读书对自己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喜爱之情。
9.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顺序的理解能力。要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来答,如:小学三年级、“文革”期间、参加工作后、退休后有一段时间。
答案:本文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的,从“上小学三年级——‘文革’期间——参加工作后——退休后有一段时间”可知。
10.读书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可通读全文,抓住语段的重点语句来答;也可用自己的话来答,意合即可。
答案:让“我”开阔了视野,积累了作文素材;滋润了身心,使“我”懂得了真善美、假恶丑;给“我”无穷的力量,激励我坦然面对不幸;获取知识,弥补文化程度不高的短处,提高工作能力;把握住人生的正确方向。
11.请对“绝大部分文学作品被视为毒草……实在难挨”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点语句的赏析能力。解题思路如下:
答案:“绝大部分文学作品被视为毒草上交或焚毁”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文革”期间的状况,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没有书读的日子枯燥无味,实在难挨”表现出“我”对读书的热爱,没有书读心里难受。
12.“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
教师节就要到了,请你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发一条短信,在
祝福的同时,不要忘了写出留在脑海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老师,最难忘的是您深夜仍孜孜不倦伏案备
课的身影,是您“书到用时方恨少”的苦口婆心。老师,每
一缕阳光是我对您的祝福,每一颗星星是我看您的眼睛,每
一丝雨线牵着我对您深深的思念。想念您,亲爱的老师!九
月十日,您的节日!学生祝您永远快乐!
13.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描写春夏秋冬、四季风采的诗句,试将下列诗句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排列,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C.五月榴花照眼明。
D.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E.绿树阴浓夏日长。
F.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G.春城无处不飞花。
H.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I.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J.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K.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L.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M.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N.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春:____________ 夏:_____________
秋:____________ 冬:_____________
答案:春:A G H K L M 夏:C E J
秋:D 冬:B F I N